地质专家在广东深圳找到安全岛,大亚湾核电站供应香港1

《国家基业1949-2014》22---大亚湾核电站选址排牙山

如果说秦山核电站的建设代表着新中国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则体现了共和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应对和运营能力。

20世纪70年代末,按照沿海地区将开放、香港回归众心所向的战略意图,在缺少能源的广东建设核电站提到国家议事日程。

国家基业1949-2014:深圳找到安全岛,大亚湾核电站送电香港

1980年,广东核电站选址工作启动,最前沿的工作是基础地质调查,这项任务落到了胡海涛肩上。胡海涛是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所研究员,业内有名的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在50年代曾负责三峡坝址的地质勘查,推荐三斗坪为三峡工程设计坝址;60年代中期,主持青藏铁路的选线及水文工程地质调查,其科技成果获科学大会奖;他一生选定了50多个水电站坝址,水电部部长钱正英经常听他汇报,周总理曾找他了解我国工程建设情况。广东建核电站,水电部是总负责单位,钱正英部长自然想到了这位声名显赫的地质专家。

胡海涛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这项共和国的又一个“第一”任务,立即从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所、地质矿产部562综合大队抽调精兵强将,与广东省电力设计院、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区测队等5个单位的人员组成了以胡海涛为总指挥,易明初为组长,向祖珽、唐昌韩、董志国、钟利勋等18人为组员的“广东核电站地区区域稳定性综合评价组”。

从1980年到1981年,经过近一年的地质调查和环境评估,他们划分出稔山、平海、大鹏三大块,分析比对之后,确定大鹏块体最为理想。

可是大鹏块体范围较大,核电站到底该座落在哪里呢?

国家基业1949-2014:深圳找到安全岛,大亚湾核电站送电香港

地质工作者沿大鹏块体西海岸和东海岸的8公里范围内进行晚近活动断裂、地震及岩体完整性研究,最终得出,东海岸排牙山半岛南岸燕山期花岗岩体是安全可靠程度最高的安全岛。

这个突破性结论,是李四光“安全岛”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指强震区出现低震区异常地区,就是指地层活动带中的相对稳定地区。在东南沿海地震区的政和-海丰地震带内,有著名的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莲花山活动断裂带,核电站一定要避开它至少25公里以上,那么在排牙山一带有没有断裂带,就成了关注焦点。对此,广东省区测队在他们积累的近30年的全省区域基础地质资料上,又作了大量工作后,确定排牙山是“安全岛”。但由于对该区域地质情况的认识差异,一些专家并不认同,为此引起的学术之争,甚至惊动了中央高层。

区测队总工办主任、项目组技术负责人梁钧球他们本着尊重科学、摸清地质构造的高度负责精神,先后六上排牙山。排牙山三面临海,是坐在陆地腿伸海里的半岛,海拔900米左右。这可是绝对高度,整个山势像一排牙齿矗立,陡峭险峻,狰狞如兽,每登上一次都如同一次冒险。第七次,梁工把之前取到的岩石标本与实地对应着向专家做了详细介绍,有争议的误区终于解释清楚,此地确系钙硅角岩而非构造岩。专家们信服了,总指挥胡海涛评价:区测队工作最扎实,成果最可靠。

大亚湾核电站自1991年并网发电以来,每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七成电力供应香港,三成输往南方电网,香港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来自大亚湾。核能发电,使得广东和香港每年减少燃煤消耗3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万吨,减少一氧化氮排放3万吨,减少空气尘埃数千吨,有效缓解了“温室效应”和酸雨形成。

国家基业1949-2014:深圳找到安全岛,大亚湾核电站送电香港

在后来的岭澳、阳江、陆丰、台山以及北江、韩江、西江等核电站的选址以及各类重点工程项目中,地质工作者继续发挥先行作用,为共和国的建设事业、为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寻找风水宝地,选定安全岛,撑起安全伞。

现在,核电、火电、水电、风电遍布各地,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城市高楼林立,建筑辉煌,这些代表现代文明的各种工程、建筑及基础设施,都曾经是地质工作者最先到达并昼夜奋战的地方,正是他们探明了地下情况,夯实了地下基础,才有了各种工程建筑现在的壮观与雄美、安全与舒适。

未完,待续,下一章《寻找工业血液,甩掉贫油帽子》。欲知上文《秦山核电站选址》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