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入门级的科普类读物值得推荐? ?

蚂蚁小世界


入门级科普读物,最好的当属《十万个为什么》,它通俗易懂,写得比较生动,饶有趣味,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尤其是少年儿童。

成人科普方面,不妨读一下方舟子写的科普文章,这个人可能有些不讨喜,但是静下心来读一读他写的东西,还是很有道理的,他这人可能有些情绪化,并且在时间在西方生活,看问题的习惯和方式与我们有些不同,但是它知识非常渊博,文学水平也非常高,写的东西成人还是比较容易读懂的。我们不能因为媒体上对他在太多的指责就完全否定这个人,应该兼听,不应该偏信,本质上说,他还是一个爱国的人!


学渣庆哥


大家好,我是鄱阳湖小强,下面结合我自己的一些亲身经验来回答下:有哪些入门级的科普读物值得推荐?

我自己小的时候,农村物资比较匮乏,能接触到的课外书籍也不多。记得有次在老师的办公室里看到了一本《少年发明与创造》,那时候就觉得很新奇,里面有好多手工制作以及一些小发明,非常的新颖而又简洁。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照着书本搞制作、发明,非常有趣,到现在仍然记得里面的一些内容,形象深刻,也非常值得去看下。

现在我给我的小孩买勒一大堆少儿书籍,但是他看的最多的也是《动物世界》。从里面他认识了很多动物,到了动物园基本上所有动物他都能认识,甚至还会去模仿他们的动作,生动而又有趣。

我推荐的两本书《少年发明与创造》、《动物世界》,都是非常适合儿童时期的入门级科普类读物,希望朋友们有机会去看看。




鄱阳湖小强


说实话,我在高中之前一直是文科为主,包括现在也是喜欢文学和历史。不过高中之后我学了理科,大学学了计算机,毕业成了电力工程师,一晃工作十年了。

这些年以来,我对工业控制技术一直比较痴迷,国内外主流的工业控制技术都有所了解。工业控制技术代表着当前世界的文明程度,可以说是目前重要的科学风向标和领航船。

回到今天的问题,如果大家想学科学技术,或者想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的话,说实话真的能给人带来无尽想象的并不多。因为科学作为深奥的理论,一定程度上有一些枯燥,剥丝抽茧才能领会其中的奥秘。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没有什么推荐。

我给大家推荐的是刘慈欣的小说《三体》系列,虽然是小说但是里面充斥着圆满的科学理论。关于费米悖论、黑暗森林法则、量子纠缠等科学理论,作者在小说中都有严谨的描述。

可以说《三体》是一部大写的科学小说,完全适合培养大家的科学兴趣,所以我给大家强烈推荐。

此外,作者刘慈欣早年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热控专业出身,他的小说中很多理论都有电厂技术的影子。小说来源于生活,希望大家喜欢。



电力工程学


在本问题下辛勤劳作几小时,把高赞回答推荐的书籍,全部数据统计了一遍,记录下许多不错的科普书籍,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中,各位答主已经做了第一次书籍筛选和推荐,选出了质量较高的科普类书籍。

之后又通过大家的点赞数量,对这些科普书籍进行了二次筛选。

我把这些筛选过的书籍做了个汇总,选出其中提到次数较多的书,这里再推荐一遍:

(其他没被提到的书,并不是我觉得它们不好,而是因为实在是篇幅有限,大家见谅。)

1.《从一到无穷大》 豆瓣评分:9.1 推荐次数: 6次

注: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将此书作为赠送2018级本科新生的礼物

本书语言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融会贯通,把几个体系的知识都传连起来,字大图多,读起来不会觉得乏味。


2.《上帝掷骰子吗》 豆瓣评分:9.2 推荐次数:5次

注: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本书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

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

更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3.《十万个为什么》 豆瓣评分:9.1 推荐次数:4

虽然是少儿读物,但本书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物理、化学、数学、文学……等等领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就像这本书在序言中说的那样: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而这本几十年前的,几乎是面向儿童的科普读物,居然比现在市面上的某些‘科普’书籍还要好。

4.《时间简史》 豆瓣评分9.1 推荐次数:4

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在1998年首版以来的岁月里,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译840种文字,销售了1000万册,成为国际出版史上的奇观。

而作为一本对宇宙学最新理解的经典著作,《时间简史》所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的确确是引人入胜的壮丽故事。

PS:插图版的《时间简史》中新增了许多彩色插图,能清晰的展现到宇宙中例如星系太空、黑洞、物质和反物质碰撞等等奇丽景象。

5.《社会心理学》 豆瓣评分:9.0 推荐次数:3

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美国700 多所大专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本书适合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广大师生,同时也适合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6.《沟通的艺术》 豆瓣评分:9.5 推荐次数:3

本书中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8大专栏、超过100篇文章,让你可以轻松学习和应用书中的沟通技巧。第十五版还新增多部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让你可以轻松印证作者在每一章总结的沟通准则,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沟通的技巧不是玩弄手段,本书强调真诚、有效的沟通。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还有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等等重要因素,在书中都有详细介绍。

7.《三体全集》 豆瓣评分:9.3 推荐次数:3

《三体》这本书,相信不用我多说了吧……夸张点说,这本书算是有史以来最棒的科幻小说之一。

大刘在书中提出的各种假说和有趣的理论,绝对值得大家认真思索和探讨。

最后还是要喊出那句口号:世界属于三体!


小十三老师


有趣且适合小白的科普类读物很多

看你是怎样的喜好(我只推荐自己看过的)

涉猎范围较广的:

《十万个为什么》

此书大名鼎鼎,畅销不衰,各类版本应有尽有,单纯的儿童和复杂的成人都爱它~

《世界x大未解之谜》

此书也是如雷贯耳,且风格猎奇,有时略偏灵异,从“十大”,“十九大”到“百大”应有尽有适合现学现卖,包装自己

这两本我在小时候泡在图书馆几乎把各类版本以及类似的都看遍了,奇怪的我就是喜欢奇怪的金字塔,麦田怪圈和百慕大~

历史类

《明朝那些事儿》

我自己的耐心很糟糕,所以我推的肯定是真的有趣儿的,因为我自己能看进去。这本书你肯定听过,肯定有某一瞬间想看看又忘在脑后,听我的,随便找几分钟把眼睛钉在书上看个几页再让大脑做决定,不说多精神和高端,别错过优秀的科普作品和优秀的明朝

《万历十五年》

这本我自己也看过,它的幽默程度逊于上一本,更专业一点儿,但角度独特——就像编年体单抽出来明朝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写这一年发生的所有事。说真的,不枯燥,一点不!好几年了,我想到张居正还是心里发堵。

《民国谍影》

这是起点的,我是资深书虫,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民国背景的小说。为什么要说它?因为它某种程度上也在科普民国历史——蒋介石被迫抗日,收缩战线以及迁都重庆的那段历史(还在更新),而且非常有效!!!我以前从来就不懂中统军统共产党三者之间到底什么关系,看潜伏也满头问号,只好为余则成哭一哭维持下体面这样子。看了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而且通过主角的故事,将当时各色人物的各种立场,各种心理,各种龌龊写的清清楚楚,这是你在科普读物上见不到的。

记忆力不好,一时只想得起这五本,有兴趣就看看吧


学医的咸鱼


入门级的科普类读物太多了,例如很火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个是首推的,科学知识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对海洋感兴趣的推荐《海底两万里》,对物理感兴趣的可以推荐霍金的《时间简史》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两本书说的内容相近,看了其中一本就可以了,对医学感兴趣的,西医推荐中学课本《卫生与健康》,中医推荐徐文兵讲的黄帝内经系列和罗大伦系列等等等等。太多了。希望能帮到你。



缘空


推荐《理性的边界》


宇宙中,地球的出现,可视为一个不可思议的巧合,人类的出现亦是如此。科学家们将物理规律为何如此完美的谜团称为“金凤花之谜”。这些规律既没有“太这样”,也没有“太那样”,而是“刚刚好”。为什么宇宙令人惊奇地拥有人类?物理规律是否被有意设计?

美国科学家诺桑·亚诺夫斯基在其著作《理性的边界》中,试图打破人类根深蒂固的理性局限,遥望理性边界之外的未知领域,重新理解人类思维与外界的关系,去探索和挑战科学的极限。

“违反常识的结论和无法解决的问题”“人类自相矛盾的语言和思维”“需要计算千万个世纪的答案”……《理性的边界》一书,以独特视角、宏大命题、硬核内容,聚焦于我们尚不得而知的知识。每一个章节,都从使用日常语言的简单问题开始,过渡到容易理解的哲学问题,以抽象的数学世界作为结尾。

亚诺夫斯基在书中解读了量子的奇异性、相对论的意义、混沌理论的诞生过程、正确但无法证明的事实,为我们展示了知识的极限,并找到了制约人类认知的核心原因——隐藏在思想、逻辑和语言中的矛盾性。

或许,人类本来就生活在理性之外。人类居住的世界不是冰冷无情的理性、逻辑和科学的世界。我们的思维并不生活在一个由石头、碳基生命形式和各种遵循物理习惯法则的分子的世界里。相反,所有人都拥有不受理性和逻辑支配的感觉和情感。我们有对美、惊奇、伦理和价值的感受,这些感受超越了理性并蔑视合乎理性的解释。

我们珍惜与挚爱之人相处的时间,尽管这并没有逻辑上的必要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超越了理性的束缚。

为什么会有理性边界的产生?我们是否可以迈过这些界限?边界之外是好是坏?不受局限的思维力量有多强大?虽然,不是所有的发问,都有答案,但我们坚信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源自科学家对人类知识极限的不断探索,对客观、理性和自我的深刻问题的一次次挑战。


正人阔野


值得你们选择的22套科普书

《第一次发现》

堪称最美的一套科普书了,包括胶片系列和手电筒系列。拿胶片书来说,根据不同的主题,它会设计成不同的讲解思路,而且总能恰如其分地巧妙运用胶片的神奇作用。手电筒系列妙在呈现很多微观的细节,给孩子提供了别样的视角。

《可爱的身体》

适合低幼的一套书,图文并茂地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

《加古里子的身体科学绘本》

有关身体的更细致、更深入的科普绘本。

《小威向前冲》

确切地说,这是一本性教育绘本,但却用故事的形式给孩子科普了一下生命的来源。

《YOUPI儿童小百科》

很经典的一套科普入门级套书,画面简洁,深入浅出,很适合以看图为主的低幼的小朋友。

《“妙趣科学”立体翻翻书》

很多地方都可以用手抠开,后面有惊喜的发现,光这就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了。思路还是传统科普的思路,提供的信息量比较大,大人可以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掌握讲解的文字量和先后次序。分低幼版和儿童版。

《简单的科学》

思路非常好的一套科普入门书,线索清晰而简单,适合孩子的理解力,浅显易懂。分低幼和高幼两套,最经典的是高幼的“高处有什么”和“脚下有什么”。

《豆丁的奇幻科学之旅》

将故事与知识融为一体,很生动。书中还融入了很多民间谚语和经验,还有一些互动的小实验。

《小牛顿科学馆》&《小小牛顿》

一共有10个专辑,全套60本,很经典的一套科普读物,可以说是广度和深度兼备,还特别开辟了让孩子们动手的“科学小实验” “叮叮咚咚工作站”等内容。《小小牛顿》是特别为3~6岁的孩子特别设计的版本。

《神奇的机器》

DK出品,最大特点是通过大量真实、详细的实物图片和孩子分享那些机器背后的故事,落脚点放在这些机器如何帮助人们工作的,而不是机器相关知识的堆砌。

《乐乐趣立体科普书》

亮点在形式上,很多地方展开后可以变成立体的模型,内容也很丰富。

《家门外的自然课》

来自日本的科普绘本,书中提倡孩子细致地观察大自然,信息量丰富,生动有趣。

《自然图鉴》

以植物为主,画风和内容都很日本,细致入微。每一个主题都编了一个小故事,然后是大量的植物写实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最后还有“手工”操作的部分,比如用水果制作果酱、用坚果制作手工等等。每一本都有相应的安全提示,很贴心。

《穿越时空》系列

场面很大,画得很细致和精美。讲解思路是时间轴,用不同的时间,同一个场景,以穿越的方式向孩子讲述发生过的事情。涉及的内容其实已经不仅仅是科普了,还有历史、文化等。《它们是怎么来的》

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铅笔、橡皮、面包、足球、口香糖、巧克力.....它们是怎么来的呢?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概括得清晰易懂,深入浅出。

《法布尔昆虫记》

一部伟大的作品,作者是用感情在写一本书,已经超越了科普的基础水准,哈哈。

《鼹鼠博士的地震探险》

讲地震讲的非常清楚和详尽,能帮助孩子解答关于地震的很多问题。书的最后强调,虽然地震很可怕,但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灾难,它造就了丰富的自然环境。

《How&Why》系列

几乎是少儿读本了,可以先当作资料书来查。书的亮点是很刨根问底,而非点到为止,很多主题还附带了小科学实验,操作性很强。

《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

作者摸透了孩子们的心理,越是觉得脏兮兮、臭烘烘、恶心吧啦的,越是觉得好奇得不得了。整个书得风格走幽默搞笑路线,孩子们读起来应该有别样的感受。

《游戏中的科学》

以科学实验为主体的一本书,实验都很科学、严谨、新鲜,而且没有那么难。唯一不足的是黑白版本,字多图少。

《什么是什么》

来自德国的一套科普读物,亮点在于很注重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而不是大量的信息堆砌,对孩子的科学探索思路很有启发。

《森林报》

来自苏联的一套很有特色的科普读物,森林里每天都在上演什么样的故事?森林报第一时间与小朋友分享。

《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百科》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门为孩子打造的科普百科,信息量大、图片精美。

《法布尔昆虫记》

一部来源科普却超越科普的伟大作品,故事性强,情感丰富。

《神奇的校车》为何如此“神奇”?

小编有一个6岁的儿子,从3岁左右开始偏好科普类的图书,看《神奇的校车》应该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后来又陆陆续续购进了很多科普类的图书,但每次新书看过一段时间后,他总是又回归到《神奇的校车》,就这样周而复始,这套书一直陪伴他到了现在的6岁。作为妈妈,我当然知道,孩子会有自己的偏好,但还是很好奇,这套书究竟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呢?

抓人的故事、神奇的情节,以及幽默的腔调,这些都符合孩子的兴趣和口味

科普类图书很容易做成教条式的黑板报,而这套书每一本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很符合孩子对“故事”和“线索”的需求。书中的弗瑞丝老师总是超越常规,做一些很大胆的行动,校车又总会发生奇妙的变幻,这些又都符合了孩子的“猎奇”心理,有很多孩子想尝试但又不能亲身实践的体验。同时,作者还在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孩子很放松。

书背后传达的理念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而并不是零散的知识普及

我们的孩子可都是科学家啊,所以他们渴求思路和方法,这套书恰恰告诉孩子怎么研究科学。比如恐龙那一集,书中不是告诉我们恐龙有多少种,每种有什么特性,而是让孩子知道恐龙那么久远的生物,我们是怎么知道并研究它们的,甚至细节到恐龙化石的保存方法。

“科学是严谨的,但同样可以是有趣的!”

乔安娜ž柯尔,《神奇的校车》作者,该书在美国曾掀起科普热潮,一些学校的老师竟然真的会模仿弗瑞丝小姐的样子去上课。

每一个故事有50~100本书的资料积累以及无数次的参观和访问

一本《神奇的校车》的创作周期大约是一年。前6个月时间,我基本用来阅读和收集资料,要阅读50~100本书。然后我要去拜访和咨询很多科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还会参观很多各种各样的科学现场,比如博物馆、发电厂、养蜂房……

我心目中的弗瑞丝小姐就像我儿时的一位老师,她总能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我们看到学习中里特别有趣的一面。而我从小就喜欢科学,喜欢给别人解释科学知识,所以弗瑞丝里也有我自己的影子。至于其他的角色,比如阿诺、旺达,我经常能从我的邻居或者自己孩子的同学中寻找原型。

阅读建议:享受故事为主体,跟着孩子的思路走

我每写一本书,都经过大量的调查和收集资料,所以我很想把我知道的这些东西都告诉孩子们。但是,我又想体现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就把这些不舍得扔掉的知识点做成了贴士。和孩子一起阅读时,我认为不一定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你们可以完全不用顾忌这些知识点,主体内容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丝毫不会被打断。如果孩子在某一个环节上有问题了,这些贴士也可能恰巧就解决了孩子的问题。或者,如果孩子对内容足够熟了,你们可以一起关注这些细节,甚至还可以再深入,利用各种资料和资源进行拓展的阅读。总之,我希望这本书最大的功能是给孩子带来愉悦的体验,其他的就看孩子的喜好了。


吾尝终日思


有一本《昆虫记》,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昆虫,奇形怪状,各个国家特殊的昆虫,非常有意思,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还有本《世界未解自然之谜》,长长眼界吧,然后各类带图的动植物书,既能丰富知识,又不会太枯燥,其实还有很多书啊,给你多推荐几本供你选择,[机智]你像《昆虫记》《世界100文明奇迹》《世界100自然奇观》《世界未解之谜》《中国未解之谜》《世界上下五千年》《海底两万里》《天才引导的历程 》、《费马大定理》、《量子物理史话》、《从一到无穷大》、《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这些够自己看一阵子了,最后厚着脸想要个小小的赞可以吗[我想静静],正在审核期,谢谢啊[玫瑰]






大头杰瑞


《迷人的材料》

为什么玻璃是透明的?是什么让橡皮筋有弹性?为什么曲别针会弯曲?为什么不锈钢不生锈?世界上最薄却最坚硬的东西是什么?材料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世界材料学大师带你用材料科学家的眼睛,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你身边的每一样东西,探究身边10种寻常之物背后激动人心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