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入門級的科普類讀物值得推薦? ?

螞蟻小世界


入門級科普讀物,最好的當屬《十萬個為什麼》,它通俗易懂,寫得比較生動,饒有趣味,讓人有讀下去的慾望,尤其是少年兒童。

成人科普方面,不妨讀一下方舟子寫的科普文章,這個人可能有些不討喜,但是靜下心來讀一讀他寫的東西,還是很有道理的,他這人可能有些情緒化,並且在時間在西方生活,看問題的習慣和方式與我們有些不同,但是它知識非常淵博,文學水平也非常高,寫的東西成人還是比較容易讀懂的。我們不能因為媒體上對他在太多的指責就完全否定這個人,應該兼聽,不應該偏信,本質上說,他還是一個愛國的人!


學渣慶哥


大家好,我是鄱陽湖小強,下面結合我自己的一些親身經驗來回答下:有哪些入門級的科普讀物值得推薦?

我自己小的時候,農村物資比較匱乏,能接觸到的課外書籍也不多。記得有次在老師的辦公室裡看到了一本《少年發明與創造》,那時候就覺得很新奇,裡面有好多手工製作以及一些小發明,非常的新穎而又簡潔。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照著書本搞製作、發明,非常有趣,到現在仍然記得裡面的一些內容,形象深刻,也非常值得去看下。

現在我給我的小孩買勒一大堆少兒書籍,但是他看的最多的也是《動物世界》。從裡面他認識了很多動物,到了動物園基本上所有動物他都能認識,甚至還會去模仿他們的動作,生動而又有趣。

我推薦的兩本書《少年發明與創造》、《動物世界》,都是非常適合兒童時期的入門級科普類讀物,希望朋友們有機會去看看。




鄱陽湖小強


說實話,我在高中之前一直是文科為主,包括現在也是喜歡文學和歷史。不過高中之後我學了理科,大學學了計算機,畢業成了電力工程師,一晃工作十年了。

這些年以來,我對工業控制技術一直比較痴迷,國內外主流的工業控制技術都有所瞭解。工業控制技術代表著當前世界的文明程度,可以說是目前重要的科學風向標和領航船。

回到今天的問題,如果大家想學科學技術,或者想培養自己的科學興趣的話,說實話真的能給人帶來無盡想象的並不多。因為科學作為深奧的理論,一定程度上有一些枯燥,剝絲抽繭才能領會其中的奧秘。不過,這並不代表著沒有什麼推薦。

我給大家推薦的是劉慈欣的小說《三體》系列,雖然是小說但是裡面充斥著圓滿的科學理論。關於費米悖論、黑暗森林法則、量子糾纏等科學理論,作者在小說中都有嚴謹的描述。

可以說《三體》是一部大寫的科學小說,完全適合培養大家的科學興趣,所以我給大家強烈推薦。

此外,作者劉慈欣早年是山西娘子關電廠熱控專業出身,他的小說中很多理論都有電廠技術的影子。小說來源於生活,希望大家喜歡。



電力工程學


在本問題下辛勤勞作幾小時,把高贊回答推薦的書籍,全部數據統計了一遍,記錄下許多不錯的科普書籍,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中,各位答主已經做了第一次書籍篩選和推薦,選出了質量較高的科普類書籍。

之後又通過大家的點贊數量,對這些科普書籍進行了二次篩選。

我把這些篩選過的書籍做了個彙總,選出其中提到次數較多的書,這裡再推薦一遍:

(其他沒被提到的書,並不是我覺得它們不好,而是因為實在是篇幅有限,大家見諒。)

1.《從一到無窮大》 豆瓣評分:9.1 推薦次數: 6次

注: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將此書作為贈送2018級本科新生的禮物

本書語言生動地介紹了20世紀以來科學中的一些重大進展。先漫談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然後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闡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四維時空結構,並討論了人類在認識微觀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觀世界(如太陽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融會貫通,把幾個體系的知識都傳連起來,字大圖多,讀起來不會覺得乏味。


2.《上帝擲骰子嗎》 豆瓣評分:9.2 推薦次數:5次

注:本書適合任何有中學基本物理概念的讀者。

本書帶讀者做一次量子之旅,從神話時代出發,沿著量子發展的道路,親身去經歷科學史上的烏雲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輝光,穿越重重迷霧和險灘,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們並肩作戰。

除了回顧基本的歷史背景,還將向著未來探險,去逐一摸索量子論面前的不同道路,闖入人跡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們一起開疆擴土。

更讓人驚歎的,不僅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繚亂的絢麗風景,更來自於人內心深處的思索和啟示——那是科學深植在每個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3.《十萬個為什麼》 豆瓣評分:9.1 推薦次數:4

雖然是少兒讀物,但本書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物理、化學、數學、文學……等等領域,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就像這本書在序言中說的那樣: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於普及科學知識。而這本幾十年前的,幾乎是面向兒童的科普讀物,居然比現在市面上的某些‘科普’書籍還要好。

4.《時間簡史》 豆瓣評分9.1 推薦次數:4

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在1998年首版以來的歲月裡,已成為全球科學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譯840種文字,銷售了1000萬冊,成為國際出版史上的奇觀。

而作為一本對宇宙學最新理解的經典著作,《時間簡史》所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核心秘密,的的確確是引人入勝的壯麗故事。

PS:插圖版的《時間簡史》中新增了許多彩色插圖,能清晰的展現到宇宙中例如星系太空、黑洞、物質和反物質碰撞等等奇麗景象。

5.《社會心理學》 豆瓣評分:9.0 推薦次數:3

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是美國700 多所大專院校社會心理學教學所採用的教材,自出版以來深受廣大師生和社會心理學愛好者的喜愛,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本書適合心理學、社會學等專業的廣大師生,同時也適合對社會心理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6.《溝通的藝術》 豆瓣評分:9.5 推薦次數:3

本書中既關注有關人際溝通的理論介紹,也加入了豐富實用的閱讀材料。8大專欄、超過100篇文章,讓你可以輕鬆學習和應用書中的溝通技巧。第十五版還新增多部熱門美劇、電影和真人秀的分析,讓你可以輕鬆印證作者在每一章總結的溝通準則,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溝通的技巧不是玩弄手段,本書強調真誠、有效的溝通。知覺與情緒在溝通中的重要性,還有語言的運用和非語言線索的特徵等等重要因素,在書中都有詳細介紹。

7.《三體全集》 豆瓣評分:9.3 推薦次數:3

《三體》這本書,相信不用我多說了吧……誇張點說,這本書算是有史以來最棒的科幻小說之一。

大劉在書中提出的各種假說和有趣的理論,絕對值得大家認真思索和探討。

最後還是要喊出那句口號:世界屬於三體!


小十三老師


有趣且適合小白的科普類讀物很多

看你是怎樣的喜好(我只推薦自己看過的)

涉獵範圍較廣的:

《十萬個為什麼》

此書大名鼎鼎,暢銷不衰,各類版本應有盡有,單純的兒童和複雜的成人都愛它~

《世界x大未解之謎》

此書也是如雷貫耳,且風格獵奇,有時略偏靈異,從“十大”,“十九大”到“百大”應有盡有適合現學現賣,包裝自己

這兩本我在小時候泡在圖書館幾乎把各類版本以及類似的都看遍了,奇怪的我就是喜歡奇怪的金字塔,麥田怪圈和百慕大~

歷史類

《明朝那些事兒》

我自己的耐心很糟糕,所以我推的肯定是真的有趣兒的,因為我自己能看進去。這本書你肯定聽過,肯定有某一瞬間想看看又忘在腦後,聽我的,隨便找幾分鐘把眼睛釘在書上看個幾頁再讓大腦做決定,不說多精神和高端,別錯過優秀的科普作品和優秀的明朝

《萬曆十五年》

這本我自己也看過,它的幽默程度遜於上一本,更專業一點兒,但角度獨特——就像編年體單抽出來明朝萬曆十五年這一年,寫這一年發生的所有事。說真的,不枯燥,一點不!好幾年了,我想到張居正還是心裡發堵。

《民國諜影》

這是起點的,我是資深書蟲,這是我看的第一本民國背景的小說。為什麼要說它?因為它某種程度上也在科普民國曆史——蔣介石被迫抗日,收縮戰線以及遷都重慶的那段歷史(還在更新),而且非常有效!!!我以前從來就不懂中統軍統共產黨三者之間到底什麼關係,看潛伏也滿頭問號,只好為餘則成哭一哭維持下體面這樣子。看了這本書我終於明白了,而且通過主角的故事,將當時各色人物的各種立場,各種心理,各種齷齪寫的清清楚楚,這是你在科普讀物上見不到的。

記憶力不好,一時只想得起這五本,有興趣就看看吧


學醫的鹹魚


入門級的科普類讀物太多了,例如很火的《十萬個為什麼》,這個是首推的,科學知識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對海洋感興趣的推薦《海底兩萬裡》,對物理感興趣的可以推薦霍金的《時間簡史》和《萬有引力定律》,這兩本書說的內容相近,看了其中一本就可以了,對醫學感興趣的,西醫推薦中學課本《衛生與健康》,中醫推薦徐文兵講的黃帝內經系列和羅大倫系列等等等等。太多了。希望能幫到你。



緣空


推薦《理性的邊界》


宇宙中,地球的出現,可視為一個不可思議的巧合,人類的出現亦是如此。科學家們將物理規律為何如此完美的謎團稱為“金鳳花之謎”。這些規律既沒有“太這樣”,也沒有“太那樣”,而是“剛剛好”。為什麼宇宙令人驚奇地擁有人類?物理規律是否被有意設計?

美國科學家諾桑·亞諾夫斯基在其著作《理性的邊界》中,試圖打破人類根深蒂固的理性侷限,遙望理性邊界之外的未知領域,重新理解人類思維與外界的關係,去探索和挑戰科學的極限。

“違反常識的結論和無法解決的問題”“人類自相矛盾的語言和思維”“需要計算千萬個世紀的答案”……《理性的邊界》一書,以獨特視角、宏大命題、硬核內容,聚焦於我們尚不得而知的知識。每一個章節,都從使用日常語言的簡單問題開始,過渡到容易理解的哲學問題,以抽象的數學世界作為結尾。

亞諾夫斯基在書中解讀了量子的奇異性、相對論的意義、混沌理論的誕生過程、正確但無法證明的事實,為我們展示了知識的極限,並找到了制約人類認知的核心原因——隱藏在思想、邏輯和語言中的矛盾性。

或許,人類本來就生活在理性之外。人類居住的世界不是冰冷無情的理性、邏輯和科學的世界。我們的思維並不生活在一個由石頭、碳基生命形式和各種遵循物理習慣法則的分子的世界裡。相反,所有人都擁有不受理性和邏輯支配的感覺和情感。我們有對美、驚奇、倫理和價值的感受,這些感受超越了理性並蔑視合乎理性的解釋。

我們珍惜與摯愛之人相處的時間,儘管這並沒有邏輯上的必要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已經超越了理性的束縛。

為什麼會有理性邊界的產生?我們是否可以邁過這些界限?邊界之外是好是壞?不受侷限的思維力量有多強大?雖然,不是所有的發問,都有答案,但我們堅信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源自科學家對人類知識極限的不斷探索,對客觀、理性和自我的深刻問題的一次次挑戰。


正人闊野


值得你們選擇的22套科普書

《第一次發現》

堪稱最美的一套科普書了,包括膠片系列和手電筒系列。拿膠片書來說,根據不同的主題,它會設計成不同的講解思路,而且總能恰如其分地巧妙運用膠片的神奇作用。手電筒系列妙在呈現很多微觀的細節,給孩子提供了別樣的視角。

《可愛的身體》

適合低幼的一套書,圖文並茂地幫助孩子們瞭解自己的身體。

《加古裡子的身體科學繪本》

有關身體的更細緻、更深入的科普繪本。

《小威向前衝》

確切地說,這是一本性教育繪本,但卻用故事的形式給孩子科普了一下生命的來源。

《YOUPI兒童小百科》

很經典的一套科普入門級套書,畫面簡潔,深入淺出,很適合以看圖為主的低幼的小朋友。

《“妙趣科學”立體翻翻書》

很多地方都可以用手摳開,後面有驚喜的發現,光這就能吸引孩子的興趣了。思路還是傳統科普的思路,提供的信息量比較大,大人可以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掌握講解的文字量和先後次序。分低幼版和兒童版。

《簡單的科學》

思路非常好的一套科普入門書,線索清晰而簡單,適合孩子的理解力,淺顯易懂。分低幼和高幼兩套,最經典的是高幼的“高處有什麼”和“腳下有什麼”。

《豆丁的奇幻科學之旅》

將故事與知識融為一體,很生動。書中還融入了很多民間諺語和經驗,還有一些互動的小實驗。

《小牛頓科學館》&《小小牛頓》

一共有10個專輯,全套60本,很經典的一套科普讀物,可以說是廣度和深度兼備,還特別開闢了讓孩子們動手的“科學小實驗” “叮叮咚咚工作站”等內容。《小小牛頓》是特別為3~6歲的孩子特別設計的版本。

《神奇的機器》

DK出品,最大特點是通過大量真實、詳細的實物圖片和孩子分享那些機器背後的故事,落腳點放在這些機器如何幫助人們工作的,而不是機器相關知識的堆砌。

《樂樂趣立體科普書》

亮點在形式上,很多地方展開後可以變成立體的模型,內容也很豐富。

《家門外的自然課》

來自日本的科普繪本,書中提倡孩子細緻地觀察大自然,信息量豐富,生動有趣。

《自然圖鑑》

以植物為主,畫風和內容都很日本,細緻入微。每一個主題都編了一個小故事,然後是大量的植物寫實圖片和簡單的文字,最後還有“手工”操作的部分,比如用水果製作果醬、用堅果製作手工等等。每一本都有相應的安全提示,很貼心。

《穿越時空》系列

場面很大,畫得很細緻和精美。講解思路是時間軸,用不同的時間,同一個場景,以穿越的方式向孩子講述發生過的事情。涉及的內容其實已經不僅僅是科普了,還有歷史、文化等。《它們是怎麼來的》

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鉛筆、橡皮、麵包、足球、口香糖、巧克力.....它們是怎麼來的呢?用簡單的文字和圖片概括得清晰易懂,深入淺出。

《法布爾昆蟲記》

一部偉大的作品,作者是用感情在寫一本書,已經超越了科普的基礎水準,哈哈。

《鼴鼠博士的地震探險》

講地震講的非常清楚和詳盡,能幫助孩子解答關於地震的很多問題。書的最後強調,雖然地震很可怕,但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災難,它造就了豐富的自然環境。

《How&Why》系列

幾乎是少兒讀本了,可以先當作資料書來查。書的亮點是很刨根問底,而非點到為止,很多主題還附帶了小科學實驗,操作性很強。

《世界上最髒最髒的科學書》

作者摸透了孩子們的心理,越是覺得髒兮兮、臭烘烘、噁心吧啦的,越是覺得好奇得不得了。整個書得風格走幽默搞笑路線,孩子們讀起來應該有別樣的感受。

《遊戲中的科學》

以科學實驗為主體的一本書,實驗都很科學、嚴謹、新鮮,而且沒有那麼難。唯一不足的是黑白版本,字多圖少。

《什麼是什麼》

來自德國的一套科普讀物,亮點在於很注重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而不是大量的信息堆砌,對孩子的科學探索思路很有啟發。

《森林報》

來自蘇聯的一套很有特色的科普讀物,森林裡每天都在上演什麼樣的故事?森林報第一時間與小朋友分享。

《美國國家地理少兒版百科》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專門為孩子打造的科普百科,信息量大、圖片精美。

《法布爾昆蟲記》

一部來源科普卻超越科普的偉大作品,故事性強,情感豐富。

《神奇的校車》為何如此“神奇”?

小編有一個6歲的兒子,從3歲左右開始偏好科普類的圖書,看《神奇的校車》應該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後來又陸陸續續購進了很多科普類的圖書,但每次新書看過一段時間後,他總是又迴歸到《神奇的校車》,就這樣週而復始,這套書一直陪伴他到了現在的6歲。作為媽媽,我當然知道,孩子會有自己的偏好,但還是很好奇,這套書究竟有什麼神奇的魔力呢?

抓人的故事、神奇的情節,以及幽默的腔調,這些都符合孩子的興趣和口味

科普類圖書很容易做成教條式的黑板報,而這套書每一本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很符合孩子對“故事”和“線索”的需求。書中的弗瑞絲老師總是超越常規,做一些很大膽的行動,校車又總會發生奇妙的變幻,這些又都符合了孩子的“獵奇”心理,有很多孩子想嘗試但又不能親身實踐的體驗。同時,作者還在努力營造一種輕鬆、幽默的氛圍,孩子很放鬆。

書背後傳達的理念是科學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而並不是零散的知識普及

我們的孩子可都是科學家啊,所以他們渴求思路和方法,這套書恰恰告訴孩子怎麼研究科學。比如恐龍那一集,書中不是告訴我們恐龍有多少種,每種有什麼特性,而是讓孩子知道恐龍那麼久遠的生物,我們是怎麼知道並研究它們的,甚至細節到恐龍化石的保存方法。

“科學是嚴謹的,但同樣可以是有趣的!”

喬安娜ž柯爾,《神奇的校車》作者,該書在美國曾掀起科普熱潮,一些學校的老師竟然真的會模仿弗瑞絲小姐的樣子去上課。

每一個故事有50~100本書的資料積累以及無數次的參觀和訪問

一本《神奇的校車》的創作週期大約是一年。前6個月時間,我基本用來閱讀和收集資料,要閱讀50~100本書。然後我要去拜訪和諮詢很多科學領域的專家和學者,還會參觀很多各種各樣的科學現場,比如博物館、發電廠、養蜂房……

我心目中的弗瑞絲小姐就像我兒時的一位老師,她總能想各種各樣的辦法讓我們看到學習中裡特別有趣的一面。而我從小就喜歡科學,喜歡給別人解釋科學知識,所以弗瑞絲裡也有我自己的影子。至於其他的角色,比如阿諾、旺達,我經常能從我的鄰居或者自己孩子的同學中尋找原型。

閱讀建議:享受故事為主體,跟著孩子的思路走

我每寫一本書,都經過大量的調查和收集資料,所以我很想把我知道的這些東西都告訴孩子們。但是,我又想體現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就把這些不捨得扔掉的知識點做成了貼士。和孩子一起閱讀時,我認為不一定拘泥於某一種形式,你們可以完全不用顧忌這些知識點,主體內容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絲毫不會被打斷。如果孩子在某一個環節上有問題了,這些貼士也可能恰巧就解決了孩子的問題。或者,如果孩子對內容足夠熟了,你們可以一起關注這些細節,甚至還可以再深入,利用各種資料和資源進行拓展的閱讀。總之,我希望這本書最大的功能是給孩子帶來愉悅的體驗,其他的就看孩子的喜好了。


吾嘗終日思


有一本《昆蟲記》,介紹了各種各樣的昆蟲,奇形怪狀,各個國家特殊的昆蟲,非常有意思,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還有本《世界未解自然之謎》,長長眼界吧,然後各類帶圖的動植物書,既能豐富知識,又不會太枯燥,其實還有很多書啊,給你多推薦幾本供你選擇,[機智]你像《昆蟲記》《世界100文明奇蹟》《世界100自然奇觀》《世界未解之謎》《中國未解之謎》《世界上下五千年》《海底兩萬裡》《天才引導的歷程 》、《費馬大定理》、《量子物理史話》、《從一到無窮大》、《從驚訝到思考-數學悖論奇景》、《數學大師-從芝諾到龐加萊》這些夠自己看一陣子了,最後厚著臉想要個小小的贊可以嗎[我想靜靜],正在審核期,謝謝啊[玫瑰]






大頭傑瑞


《迷人的材料》

為什麼玻璃是透明的?是什麼讓橡皮筋有彈性?為什麼曲別針會彎曲?為什麼不鏽鋼不生鏽?世界上最薄卻最堅硬的東西是什麼?材料如何塑造了我們的世界又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世界材料學大師帶你用材料科學家的眼睛,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你身邊的每一樣東西,探究身邊10種尋常之物背後激動人心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