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做好自己,無需擔心世界歧視中國


社評:做好自己,無需擔心世界歧視中國

世界衛生組織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宣佈這一決定的記者會上讚揚了中國政府為控制疫情所採取的堅決有力措施,他強調這一宣佈不是不信任中國,而是要防止疫情擴散到衛生保健系統比較薄弱的國家。世衛組織的聲明中還明確表示,不建議各國對中國採取旅遊或貿易等限制措施。


這兩天中國互聯網上流傳著一種說法,將世衛組織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同於把中國定性為“疫區國”,並且聲稱這一決定將讓中國經濟“倒退二十年”,中國的對外貿易“將因此崩潰”,等等。那種說法顯然是嚴重誇張的。


世衛組織之前宣佈過5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其中2016年對巴西寨卡病毒疫情做出這一宣佈,並沒有影響該國在當年舉辦奧運會。此外,世衛組織的這一宣佈在3個月內有效,過後可以延長,否則自動失效。


我們認為,世衛組織做出上述宣佈是可以理解的。中國目前的疫情的確很嚴重,我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形勢如何發展,今年中國經濟的情況又將如何,都更多取決於中國自身的努力,只要我們自己能夠通過強有力措施把疫情控制住,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世衛組織的上述宣佈不會構成中國接下來挽回損失的重大障礙。


不排除會有一些國家把世衛組織的宣佈當作依據,近期對中國出現的疫情采取過激反應,但只要我們自己能夠扭轉疫情形勢,這些情況也會出現改觀。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和組織機構都沒有理由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長期拿它來跟中國較勁,因為那會導致它們自己的損失。


我們看到,近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航空公司縮減或者完全取消進出中國的航班,還有的鄰國關閉了與中國的邊界。我們認為多數這些情況無需從政治角度進行解讀。我們自己也在大規模縮減國內交通,湖北省幾乎處於“封省”狀態,很多大城市的內部社區進入封閉式管理,回到居住地的長途旅行者被要求自我隔離一段時間。

國際上對中國的疫情提升防控級別,我們不應解讀為“歧視”。


當然國外社區中有一些低素質的人對華裔人口做出惡劣表現,採取公然歧視態度。我們堅決反對這種情況,但同時我們也不該過度敏感,高估了它們的代表性。在中國內部,也有一些人對武漢和湖北人做出非理性的排斥表現,但它們也不具有代表性。疫情當前,恐慌會在某些場合引發非理性的過激言行,它們在國外某些地區會嫁接到當地一些人的排華心理上,但我們無需因此做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外部排華浪潮”的結論。


我們還是要把精力投入到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去。整個國家採取了遠高於非典時期的防控響應措施,這是要拿“高強度的短痛”換取可能拖延下去的“長痛”。這一堅定的部署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也得到世衛組織的尊重。無論我們內部還有多少需要進一步完善、改進的地方,但是從外部看,中國的這場公共衛生戰爭打得非常堅決、有序。

但願我們的這些努力能夠收穫實實在在的成果,早一天把疫情壓下去,我們就多一分2020年面對世界的主動。


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原標題:“做好自己,無需擔心世界歧視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