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裡有閒錢,怎樣理財更合理?繼續買房還是把錢存銀行?

最近和身邊的朋友聊天,聊到如何打理手中的閒錢時,發現有些人還在認為買房比較合適。筆者的看法是,凡是有這種想法的,可能源自於多年來對房價只漲不跌的認識,但是到了當下的房地產市場,可以說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子都已經失去了投資價值,能夠值得投資的少部分一線、新一線和強二線城市,總共不到10%。藉此機會聊聊這個話題。

如果手裡有閒錢,怎樣理財更合理?繼續買房還是把錢存銀行?

先說說投資性購房。

過去房價之所以漲個不停,是市場需求量太大,先是城中村改造,隨後是城市化擴容,市場需求量大,加之炒房客興風作浪,超發的貨幣持續流入市場,房價沒有不上漲的道理。但是時過境遷,如今多地城市的老城區已經改造完畢,郊區拓展到了城鄉結合部,再想繼續擴大城市範圍,看來只有去拆農村的民房了。

但是農村的民房拆遷以後,也很難為市場增加需求量。別的城市農村民房拆遷補償情況不太瞭解,以某個三線城市為例,還是一個全國百強市,知道農村的拆遷補償款是多少每平嗎?近郊的農村1000元多元,遠郊的農村500元左右。而主城區房價最貴的樓盤已經接近2萬每平,均價也超過1萬。在這種情況下,你讓農民如何進城買房?可以說,高房價已經將城鎮化建設這條路給堵死了,至少目前我認為是這樣。

如果手裡有閒錢,怎樣理財更合理?繼續買房還是把錢存銀行?

再來算一下經濟賬。房子買到手以後,沒有三五年別想賣出去。如果是全款買,房價不能保持上漲,可能連存銀行的利息都達不到;而貸款買房,扣除前期支付的大筆利息,交易中產生的稅費,以及期間房子折舊等成本,房價如果不能保持每年8%的上漲幅度,投資必然虧本。

即便保持這樣的幅度上漲,還要看當地市場行情、存量房情況。新房每年源源不斷的投入市場,房屋品質、交通、商業配套等遠比二手房具有優勢,購房者難道不買新房選擇二手房?如今二手房市場多數城市有價無市,如果想要賣掉,至少降價10%以上才行。如此一算哪裡還有錢可賺?何況現在的房價已經趨於穩定,想要每年保持8%以上的漲幅,多數城市都做不到。

因此,除了少數有人口流入的大城市,其他城市的房產真的不能再投資了,除非你是買來自己住的,再投資的話都是在高位接盤,今後很難找到購買力更強的買家。

如果手裡有閒錢,怎樣理財更合理?繼續買房還是把錢存銀行?

再談談投資商業地產。

以商鋪為例。應該說,位置好的商鋪還是有投資價值的。比如那些位於重點醫院或學校的旁邊、主城區的重要商業街、大型社區的主大門兩側、重要交通樞紐站近處、步行街的道路交叉口、政府規劃商圈內的商鋪,有大量的人流和穩定的客源,如果年租金回報率達到6%以上,並且保持租金收益穩定,個人認為還是可以投資的。

但是眾所周知的是,多數的商鋪回報率都低於6%,租金收益甚至比銀行的利息都低,這樣的商鋪買到手以後,基本就砸在自己手裡了。原因很簡單:

1、商鋪市場已經產能過剩。目前一些三四線城市正出於大開發階段,新區建設中商業配套必不可少,新建樓盤的周邊也是商鋪環繞,加上早期投入市場的大量老鋪,可以說放眼城市的大街小巷,商鋪已經多的不能再多了。

2、本金使用方面,全款買鋪尚且需要長達幾十年才能回本,如果是貸款買鋪,貸款的利率又很高,最多貸款10年,首付需要50%,如果月租金不能覆蓋月供,前10年的租金不夠還貸的,每月還要繼續增加投入,根本無錢可賺。

如果手裡有閒錢,怎樣理財更合理?繼續買房還是把錢存銀行?

3、網購已經深入大眾生活,今後的滲透性只會更強不會減弱,實體店的生意已經到了歷史低谷,輕鬆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還了。找不到穩定的租戶,租金收益就沒有保障,如果反覆出現空置期,就會延長資金回本時間。

4、二手商鋪的轉手交易契稅很高,擋住了資金變現的路徑。以100萬的商鋪為例,二次交易的稅費最少也在20萬左右,即便按照5%的年租金收益,相當於接手後4年的純利潤打了水漂,任何人購買都會算上這筆賬。

因此,整體商業環境變差的情況下,商鋪已經失去了投資價值,如果購買商鋪還需要貸款,收益多數是負值,比起投資商品房,投資商鋪的風險更大。

如果手裡有閒錢,怎樣理財更合理?繼續買房還是把錢存銀行?

把錢存進銀行是否划算?

個人的看法是,撇開實物類投資,如果資金沒有更好的去向,短期內存在銀行還是比較穩妥的。目前大型國有銀行定期大額存款的收益也在4%以上,還可以選擇按月付息;民營銀行的大額存單收益,也可以達到5%以上,雖然收益跑不贏通脹,但是起碼可以減少貨幣貶值的損失,關鍵是既可以保持收益穩定性,同時也可以增強資金的流動性,遇到更好的投資選項時可以很快變現,總比投資流動性較差的實物類房產要好很多。

當然了,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你是保守穩健型理財人士,承擔風險的能力不強,那最好選擇銀行的大額存單,這是目前利率最高的穩妥理財了;如果你是平衡型的投資者,也可以把資金購買其它貨幣類產品、股票、基金等中低風險的產品。

比如股票,雖說多數業績都不穩定,但可以在上市公司中選擇幾隻績優股,在當前的低點時買入,然後持有幾年,應該會有不錯的回報。至於風險係數較高的期貨、白銀、貴金屬,以及土豪專屬的信託資金等,所謂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如果不是長期混跡於理財圈的人,建議最好不要去碰。

如果手裡有閒錢,怎樣理財更合理?繼續買房還是把錢存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