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沙“油争”不解 伊拉克恐日子难挨

俄沙“油争”不解 伊拉克恐日子难挨

3月5日,在伊拉克巴格达街头,警察戴口罩值勤。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杜鹃)一些伊拉克政府官员和国民议会议员12日告诉路透社记者,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伊拉克政府将不得不搁置大多数开发项目和能源工程,同时举借更多外债来发工资和购买外国食品。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6日就原油限产政策“谈崩”。沙特阿拉伯随后宣布将增产并大幅下调官方原油售价,国际油价随之暴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与沙特正在比拼“谁更能耗得起”,对峙可能持续数月。

作为欧佩克成员之一,伊拉克95%的收入来自原油出口。如果俄沙“油争”持续,伊拉克可能“耗不起”。

“油争”发生时,正值伊拉克政坛出现真空之际。伊拉克多地去年10月起爆发示威。国民议会去年底批准时任总理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辞职,由于各政治派别难以达成一致,新总理人选迟迟没有商定。伊拉克总统今年2月任命前通信部长穆罕默德·陶菲克·阿拉维为新一届政府总理。阿拉维3月1日宣布放弃组建内阁。

俄沙“油争”不解 伊拉克恐日子难挨

3月5日,在伊拉克巴格达,一名商贩戴着口罩。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各政治派别持续角力致使国民议会先前未能通过2020财政年度政府预算案。伊拉克总理办公室经济顾问穆迪尔·萨利赫告诉路透社记者,国际原油价格为每桶56美元时,伊拉克政府提交165万亿伊拉克第纳尔(约合9726亿元人民币)的2020财年预算案,当时预期的财政赤字是50万亿伊拉克第纳尔(2947亿元人民币)。

萨利赫说,油价暴跌“意味着赤字翻番,伊拉克唯一的出路是求助国际债权人。”

伊拉克国民议会金融委员会主席海萨姆·朱布里同样认为,借外债是伊拉克挺过油价暴跌所致财政困境的唯一办法。

一些伊拉克政府官员和国民议会议员预期,面对油价暴跌,伊拉克政府将不得不削减支出,暂缓推进关键能源项目,包括开发南部油田、建设出口基础设施。一些改善伊拉克供电状况的项目同样可能停工。

伊拉克贸易部分管食品进口的两名官员以不公开姓名为条件告诉路透社记者,伊拉克现有足够大米和小麦,但进口食用油、糖等食品困难。其中一名官员说:“我们本来就缺少足够的财政拨款来买食品。没有钱,政府必须找到解决办法,否则我们将面临复杂问题。”

路透社报道,上述情况恐将加剧伊拉克分裂。示威者持续数月抗议公共服务不力、失业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