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再生塑料行业现状

4.3 2017年中国再生塑料行业现状

中国再生塑料企业数量众多,回收网点遍布全国各地。近几年受环保核查和监管加严影响,尤其2016-2017年整顿升级、国门利剑等行动启动,全国废塑料加工集中区域均遭遇国家级或省级整顿。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85%的再生塑料市场面临环保整顿或取缔,28个城市向环保部提供“散乱污”企业5-6万余家,停产、刑拘、问责、成为2017年中国再生塑料行业的关键词。


市场方面,由于政策监管加严,再生塑料行业开工率在2017年达到历史低点。同时受“禁废令”影响,下半年再生塑料市场货源供不应求,带动整个再生塑料行业盈利大幅上行;但目前再生塑料加工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物力与财力来提高自身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无形中增加再生塑料加工成本,行业盈利挑战较多。同时原生料价格处于低位,两者价差进一步缩小,再生塑料行业发展较为困窘。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面临停产的同时,一些规模型的园区在全国各地逐步建成或在建,再生塑料加工企业规模化及市场园区化、规范化进程加快,行业准入门槛亦较往年有较大提高。


4.4 2017年再生塑料行业盈利情况分析

再生塑料加工企业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和毛料(破碎料)成本构成。生产成本包括人工费、水电费、机械损耗费用及生产企业上缴赋税和环保投入等,该类费用常规固定在900-1500元/吨(环保形势严峻,环保投入较往年多有所提高,带动该类成本重心上移),由此,影响再生塑料企业盈利主要因素为毛料(破碎料)采购价格与颗粒销售价格。


2017年中国再生塑料行业现状

图 2 2014-2017年再生塑料部分产品平均盈利水平


图 2 2014-2017年再生塑料部分产品平均盈利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

2014-2016年再生塑料企业受环保及原料价格暴跌因素影响,整体利润逐年下滑。环保形势压制毛料供应,导致毛料价格上行,而原料价格低位,再生颗粒加工厂家成本难以转移,造粒企业利润空间持续被压缩。行业盈利水平在2015年多数大幅下滑。到2016年中国再生塑料颗粒供不应求局势逐步显现,再生颗粒价格逐步拉高,带动再生颗粒加工企业盈利多数盈利小幅回暖,但再生PP、再生PE产品因进口量较大,且原料价格低位因素影响,2016年行业盈利并不乐观。


2017年,中国环保形势加剧,“禁废令”导致进口废塑料供应量骤然下降,市场毛料供不应求,毛料价格坚挺(毛料上涨幅度及时间略滞后与再生颗粒);同时再生颗粒“一货难求”,颗粒销售价格大幅拉涨,再生颗粒加工企业盈利上升,2017年再生PP加工企业平均盈利在200元/吨附近,再生PE平均利润在300元/吨。2017年下半年,再生塑料加工企业盈利多数达到400-600元/吨,再生工程塑料加工企业得益于下半年工程类原料价格暴涨带动,全年平均盈利超过600元/吨,较2016年有较大程度提高。后期来看,考虑到环保投入提高及设备升级、人工成本、毛料价格拉涨等因素影响,2018年盈利状况并不乐观。


2017年中国再生塑料行业现状

表 7 2016-2017年再生PET清洗厂利润对比


再生PET瓶片在政策及供需双重提振之下,2017年再生PET价格持续上行。因毛瓶涨价略显滞后,且供应偏紧局势明显,瓶片销售企业话语权较高,规模型清洗厂行业盈利达到近几年利润峰值,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时,再生PET市场家庭作坊式加工模式减少,加工企业逐渐向规模型、正规化方向发展。其中部分小微型清洗厂转向压包生产,即将散装整瓶压成瓶砖,销售至大型再生PET加工厂清洗加工,该部分较瓶片加工厂盈利偏低,但压块成本低,不涉及污水排放,个体仍可生产,积少成多提高规模型清洗加工企业生产效率,带动再生PET加工厂在排污等各项投资成本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保持相对较高的盈利,进而提升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综合来看,虽2017年盈利有所提高,尤其再生工程类市场盈利较为乐观,但从行业角度来看,伴随行业竞争加剧,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微利时代,从业人员唯有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最终实现更多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