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思維》:學會博弈論的4個方面,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迅速決策

本文字數4838,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轉發私信回覆【思維導圖】獲取高清版。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策略思維》。


本書作者有兩位。奈爾伯夫,在耶魯大學教授博弈論和政治決策的課程,經常為《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等媒體撰寫關於策略問題的文章。同時,他還運用策略思維為麥肯錫公司提供決策諮詢。迪克西特,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博弈論和商業決策課程,同時研究國際貿易中的策略行為。


這是一本講博弈論的經典書,源於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開設的相關課程。這本書沒有數學計算,而是通過大量有趣的案例,幫我們理解博弈論。同時,這本書還提供了幾種有用的決策思維,幫你做出更好的選擇。


《策略思維》:學會博弈論的4個方面,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迅速決策


01、策略思維的分析方法


策略思維是一本博弈論的書,博弈論就是研究互動決策的學問。也就是說,在博弈過程中,你在做自己的決策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別人的決策。博弈論在政治學、經濟學、軍備競賽甚至進化生物學裡都有很廣泛的應用。


比如,我們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產品,要進入一個新市場,但是這個市場已經被另一家公司壟斷了,不是說我們的產品好、價格便宜,就可以強行進入這個市場。而是需要用到博弈論來考慮對手會怎麼做。


我們還需要考慮競爭對手會採用什麼樣的策略。如果對手打價格戰,用降價這一策略,要把我們的公司拖垮,那我們在進入市場前就得充分考慮各種情況,做好應對的方案。


瞭解了博弈論是怎麼回事,我們就瞭解一下策略思維的基礎分析方法。叫做“向前展望,倒後推理”,這是這本書中兩位作者反覆強調的一種分析方法。也是策略地第一法則。


《策略思維》:學會博弈論的4個方面,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迅速決策


1、向前展望


向前展望,意思就是在做決策之前,要預測對方可能會採取什麼行為,以及這種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比如,我們下棋的時候,每下一步就要推測對方會怎麼走。對方可能採取的策略。


2、向後推理


向後推理的意思是說,我們先得明確最後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然後從這個目標倒著往後推,一步一步地確定策略。


比如,新產品要進入市場,如果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不希望對手打價格戰,那麼我們的定價就得讓對手覺得不打價格戰能有更多的收益。

如果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通過價格戰打敗對手,那就要判斷對手能容忍的最大虧損,根據這個極限定出一個一招致命的價格。


“向前展望,倒後推理”這個方法能幫我們理解和分析很多複雜的問題。


比如,在很多國家,工人會通過罷工來爭取更多的利益,這時候就需要工會和企業管理層來談判。

一般情況下,工會希望用罷工給企業施加壓力,讓企業提高工資,增加福利,企業管理層呢,更希望維持現在的工資水平。


所以,如果向前展望,每當工會提出要增加工資的時候,企業都可以選擇同意或者不同意,然後工會再根據企業的決策做出自己的判斷,決定要繼續罷工還是開始工作。


理論上來說,這個博弈過程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但實際上,如果工人一直罷工,就失去了收入,同時企業也要承擔很大的經濟損失,所以罷工對雙方都會產生傷害,罷工持續時間越長,造成的損失可能就越大。這時候就需要倒後推理。


雙方為了利益最大化,會在恰當的時候達成妥協,結束罷工。對企業來說,只要罷工還在持續,損失就在增加。


如果企業的目標是儘可能減少損失,那就應該把握住第一次談判的機會,儘可能跟工會談成一個合適的工資水平。


對於工人們來說,在理想的情況下,為了減少損失,也希望儘早妥協。


這就是“向前展望,倒後推理”的方法。向前展望,能幫我們列舉未來所有的可能性;倒後推理,能幫我們從目標出發,找到博弈過程裡最好的方案。


《策略思維》:學會博弈論的4個方面,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迅速決策


02、同時行動的博弈


在同時行動的博弈裡,沒有一個參與者可以在自己行動之前得知另一個參與者的整個計劃。在這種情況下,互動推理不是通過觀察對方的策略進行,而是必須通過看穿對手的策略才能展開。


要想做到這一點單假設自己處於對方的位置是不夠的,因此,我們得擔任兩個角色,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對手,從而找到雙方最佳的行動方案。也就是說,既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還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


1、優勢策略


就是在一系列策略中,這個策略比你的其他策略都要好。


比如,印第安納·瓊斯在電影《印第安納·瓊斯與最後的十字軍東征》的最緊張局勢時所處的地位。

印第安納·瓊斯、他的父親以及納粹分子全都聚集在安放聖盃的地方。眼看納粹分子只差一步就要得到聖盃,瓊斯父子卻無論如何不願意助紂為虐。

於是,納粹分子打了瓊斯父親一槍。只有具備起死回生力量的聖盃才能救老瓊斯博士的命。在這種情況下,優勢策略是瓊斯引他們走向聖盃,好過父親就這麼死了。


再比如,要維持身體健康,優勢策略就是經常鍛鍊、多吃水果蔬菜,比生病後去醫院看病要好。


《策略思維》:學會博弈論的4個方面,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迅速決策


2、劣勢策略


劣勢策略就是對我們不利的策略。一個優勢策略優於其他任何策略,同樣,一個劣勢策略則劣於其他任何策略。


假如你有一個優勢策略,你可以選擇採用,並且知道你的對手若是有一個優勢策略他也會照辦;同樣,假如你有一個劣勢策略,你應該避免採用,並且知道你的對手若是有一個劣勢策略他也會規避。


比如,一場橄欖球比賽的對抗。現在距離比賽結束只剩下3秒鐘,我們的球隊領先兩分,可是對手卻手握球權。

對手這時有兩個策略:一是打兩分,如果球進了,比分打平,雙方進入加時賽;二是打三分,如果球進了,比分反超,我們的球隊將會輸掉。

我們也有兩個策略:一個是防止對方打兩分,一個是防止對方打三分。這時,防守兩分就是一個劣勢策略,因為一旦對手三分球進了,我們的球隊就會輸掉,所以,我們的最佳選擇是防守對方的三分球。


3、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的意思是,參與博弈的每一方都找到了針對另一方的最佳對策。這個理論是著名數學家、博弈論創始人約翰·納什提出來的,所以均衡策略也叫做納什均衡。


比如,美國有兩大橄欖球聯盟,一個強勢,一個弱勢,這兩個聯盟分別組織自己的比賽,強勢聯盟在秋季比賽,因為秋季市場最大,但是弱勢聯盟也想在秋季辦比賽,把對手擠到春季去,那麼,弱勢聯盟究竟該不該這麼做呢?

我們假定秋季有1億人觀看橄欖球比賽,而春季只有5000萬人看比賽。如果兩大聯盟同時選擇一個季節,強勢聯盟將得到70%的收視率,弱勢聯盟只有30%的收視率。

也就是說,如果兩大聯盟同時在秋季比賽,只有3000萬人會觀看弱勢聯盟的比賽;而如果弱勢聯盟繼續選擇在春季比賽,他們還會有5000萬觀眾。


面對強勢聯盟,弱勢聯盟沒有一個優勢策略,它只有一個均衡選擇,就是永遠在強勢聯盟停賽期間比賽。


總結一下:在同時行動的博弈中,我們有三個行動法則:一是尋找和運用優勢策略;二是尋找和避免劣勢策略,與此同時假設你的對手也在這麼做;三是尋找和運用均衡。


03、如何防止和影響對手


在很多時候我們的決策會和對手的決策相互影響,我們這個時候該如何防止對手預測我們,同時可以去影響對手呢?作者給出的建議是隨機策略。


如何防止對手預測我們:


那就是運用隨機策略:用一種不可預測的方法做出你的決策,這時對手就很難預測你的行為。


比如,在籃球比賽中,如果一個球員的左右手都可以投籃,那麼防守他就會很困難,因為每一次都要考慮他是會用左手投還是右手投。


這個時候,就很難猜到對方會用哪隻手,隨機性大大增加。


《策略思維》:學會博弈論的4個方面,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迅速決策


我們如何去影響對手:


1、威脅


威脅說的是對不肯跟你合作的人進行懲罰。


比如,你想讓你的客戶提前支付貨款,那你可以說“如果您無法提前支付貨款的話,那我們的到貨時間可能就沒辦法保障”。這就是一個威脅。


比如,冷戰期間,美國想要阻止蘇聯介入歐洲。如果美國直接威脅說“如果蘇聯入侵歐洲,美國就將蘇聯夷為平地”,雖然這個威脅足夠恐嚇對方。

但是要考慮到一種可能性:如果蘇聯入侵了歐洲,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信譽,就需要真的去進攻蘇聯。這樣一來,這個威脅也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損失。

這時,為了讓威脅變得緩和一點,辦法是創造一種風險,表明可怕的事情有可能發生,而不是一種確定性。

美國可以說“如果蘇聯入侵歐洲,那麼不排除美國使用核戰略的可能”。這種威脅就從一種確定性變成了可能的風險,因為核戰爭造成的損害特別大,所以即使這個可能性只有10%,也足夠恐嚇對方了。


2、許諾


許諾就是給願意跟你合作的人提供回報。


比如,你想讓部門員工努力工作,那你可以說“大家辛苦辛苦,等這個項目忙完了,給大家好好放個假”。


舉個例子:


假設美國和日本都想發展高清電視,美國有技術優勢,但是政府相關預算不夠。日本政府錢多,但是技術一般。

這時,日本最願意看到的結果是,自己加大資金投入,而美國減少資金投入,這樣日本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資金優勢。

但是在美國看來,最理想的結果是,雙方同時降低資金投入,這樣,美國就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也就是說,降低資金投入是美國的優勢策略,加大資金投入是日本的優勢策略。


這時候,美國做出了一個許諾,搶先宣佈自己將會在高清電視產業加大資金投入。美國的這個策略行動就改變了日本的預期,日本就不敢加大資金投入。


這個時候美國最好也不要真的投入太多資金,只要改變對方的行動,讓條件變得對自己有利就可以了。


作者說,我們還需要讓許諾變得可信。如果你的威脅和許諾只停留在口頭上,別人就有可能通過“向前展望”預測到你的威脅和許諾不過是一種欺騙,那你的策略可能就沒用了。


為了讓自己的話可信,美國使用了另一個策略,劃撥專項資金,專門提供給想要參與開發計劃的公司,這就讓自己加大資金投入的行為顯得更加可信。


《策略思維》:學會博弈論的4個方面,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迅速決策


04、如何維持共同利益


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囚徒困境。在博弈論中經典的案例,是“好的不均衡,壞的卻穩定”的囚徒困境。可以通過提高合作報酬和背叛懲罰,破解。


比如,兩名囚徒A和B被隔離審訊。如果兩人彼此背叛,都坦白罪行,會被判刑8年。但如果一個人坦白,一個不坦白,坦白的人直接釋放,不坦白的人被判15年。如果兩人合作,都不坦白呢?因為證據不足,只判1年。


顯然都不坦白是最優策略。但任何一個人在選擇不坦白的時候,都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一旦自己不坦白,而對方坦白了,自己就慘了。


由於兩個人都無法信任對方,所以他們都傾向於坦白,而不是同時抵賴,最終,兩個人都被判刑1年。囚徒的困境在於,兩個人都做出了看上去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實際上卻陷入了一個對雙方都不利的困境中。


囚徒困境跟三個因素有關,一個是博弈各方在不同策略下的成本和收益,一個是博弈的次數,還有一個是參與人數。


1、成本和收益


要是把囚徒困境裡的成本和收益改一下,囚徒困境就不存在了。


比如,被審訊的是一對真心相愛的夫妻,寧可一起坐牢,也不願意背叛對方。或者,被審訊的兩個人都是黑幫成員,如果有人坦白交代了,即使被放出來,也會被黑幫殺死,也就是說,背叛的成本無窮大。在這些情況下,都不會出現囚徒困境。


2、博弈次數


如果被審訊的這兩個人誰也不認識誰,對方要坐幾年牢跟自己沒關係,那互相背叛的概率就很高;如果他們是熟人,以後還會再見,還有合作的可能,那背叛對方的概率就會很低。


3、參與人數


經典的囚徒困境裡接受審訊的只有兩個人,他們串供的概率比較高,如果是100個人接受審訊,串供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而且,想渾水摸魚的人也更多。


如果囚徒困境已經形成了,怎樣才能跳出這個困境,維護共同利益呢?作者給出的答案是:對背叛進行嚴格的懲罰。


比如:伊朗和伊拉克兩個國家都想通過擴大石油生產量,來提升自己國家的收入,但是最終結果是,由於擴大了生產量,石油價格下跌了。

當然,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大家巴不得可以從低價中受益,但是從生產國的角度考慮,他們的利益都受到了損失。為了避免這樣的囚徒困境,這時就需要有一個企業聯合組織來懲罰作弊行為。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就設置了懲罰的觸發價格,也就是,當石油價格低於每桶25美元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察到,如果需求沒減少,那就是有成員國作弊,加大了開採量,從而導致了石油價格下跌。


然後,他們會對作弊的國家進行經濟制裁。這樣一來,石油生產國就不敢再盲目擴大產量,而是控制產量,維護共同利益。


最後的話:


這本書還講了博弈論在很多領域的應用,有很多案例,比如,投票、談判、員工激勵等等。如果你對博弈論感興趣,建議你找這本書來閱讀。


轉發私信回覆【思維導圖】獲取高清版

《策略思維》:學會博弈論的4個方面,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迅速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