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現在,最受歡迎的數字是什麼?

0。

它意味著希望正趕來,充盈我們的生活。

更實在的是。

又可以帶著電影說走就走了。

在不止一城一省做到“全是0”之前,思緒比腳步要心急。

一檔高分綜藝先解饞。

《旅行者 第二季》

트래블러 - 아르헨티나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豆瓣9.1,韓國旅行綜藝的高逼格“清流”。

光一個細節就能讓華語影迷嗨起來。

一座燈塔。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張震在這裡聽到梁朝偉的哭聲。

塔位於阿根廷火地島的首府烏斯懷亞(Usuaia),地球最南端的城市,被當地人稱為“世界的盡頭”(El fin del mundo)。

怎麼去?

怎麼玩?

怎麼曬?

這幾個韓國男人比誰都清楚。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成年的你

高手都是被高手“逼”出來的。

提起韓國的旅行綜藝,總離不開羅䁐錫PD。

二話不說“綁架”藝人去旅行的《花樣青春》,去旅行做生意的《尹食堂》,去旅行但就在房間玩遊戲的《新西遊記》……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不得不說,在旅遊綜藝的範疇,羅PD的節目無論從趣味性,自由度和個人特色上看,已經拍得登峰造極。

大家也習慣於他的模式,他的“摳門”,他的出鏡,他的調侃。

但是,在羅PD這座“大山”面前,竟然來了個“不怕死”的挑戰者——

就是《旅行者》。

JTBC出品,去年第一季古巴篇。

嘉賓是當紅炸子雞,《請回答1988》的“狗煥”柳俊烈和《信號》男主李帝勳。

豆瓣9.1。

首戰初捷。

第二季,來勢洶洶,變成三人行。

《請回答1988》的有毒Boy安宰弘、《山茶花開時》男主姜河那和《PD101》出身的演員兼歌手邕聖祐

有趣的是,兩季的嘉賓(柳俊烈、安宰弘和姜河那),都參加過羅PD的《花樣青春》。

在《花樣青春》裡,他們都因為出發突然,旅行經費有限,整趟旅程都有點“困窘”。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褲子裂了穿了半路,拿著個塑料袋就出發。

但在《旅行者》裡,他們“精緻”多了。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在Sir看來,《旅行者》和《花樣青春》最大的不同就在於——

《花樣青春》如片名所示,放大囧態,突出年輕的你與世界的TA之間難以調合的矛盾,要麼妥協,要麼對抗。

而《旅行者》像步入成年,對於親密關係與情緒自洽,漸漸掌握一套方法論。

就像姜河那,《花樣青春》裡買個襪子1萬5韓元(88人民幣)都說貴,現在拿起了1萬4的項鍊二話不說就給錢。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不但是有錢任性,更是因為“價格”的意義讓位於“我爽了”的瞬間滿足感。

物質與精神的自主意識,使得《旅行者》的節目組很“省心”。

沒有背書、沒有流程、沒有任務。

完全交給嘉賓DIY。

旅遊路線,住宿,交通工具,額外旅行費用等都由嘉賓負責,甚至連節目的所有旁白,都由嘉賓完成。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 字幕來自女漢子字幕組,下同

不窮遊,沒劇本。

看下來,《旅行者》更像一部有聲旅行日記

骨子裡透露的人生態度是:

我全然接受這樣的自己,並且試圖讓“自己”更舒服一些。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反面的你

第二季敢挑戰羅PD的行業地位,就是有底氣。

挖得更深,風格更“獨”。

不僅僅是把鏡頭對準旅行期間的糗事,更多地聚焦於人文歷史的科普和嘉賓們的所想所感。

節目一開始的引語,就不打算隨大流,偏要配上探戈音樂。

讓觀眾心生敬畏。

這是個時間顛倒,季節顛倒的國家的故事……雖然乾旱但很寬闊,雖然粗糙但豐饒,(是個)珍藏著自然的時間,能走到世界盡頭的國家。

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正好和韓國時差12小時的阿根廷

用他們更生動形象具體的形容是,刨開韓國土地往下挖,挖到盡頭的話,就會出現阿根廷

一個人站在韓國,一個人站在阿根廷,正好腳底相向。

時間、季節、氣候也剛好對應相反。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阿根廷作為拉美第二大國,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怡人天氣。

美景,當然不能少。

從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復古街景,到氣勢磅礴的伊瓜蘇大瀑布,再到野性的巴塔哥尼亞,還有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以及被稱為世界盡頭的烏斯懷亞。

每一幀截出來都能當電腦桌面。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為期2周的旅行,他們從北到南,走了7000多公里的路。

既然不用節衣縮食,美食當然也不能少。

在美食家安宰弘的帶領下,幾乎每一頓都看得Sir直流口水。

他甚至還看了Netflix的烤肉紀錄片來做攻略,找到了梅西、威爾·史密斯、痞子阿姆等眾多明星大腕都來打卡的烤肉店La Brigada。

店裡甚至還能看到“戰神”巴蒂斯圖塔和“球王”馬拉多納的不少簽名球衣。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開業於1992年的La Brigada,儘管不算是有著百年曆史的那種老鋪,但在老闆Hugo的經營下,最令人垂涎三尺的是他們出品的烤肉。

飽滿的肉汁,肉質鬆軟得不需要刀子,用勺子就能切開,據說還能吃到1分熟的牛扒。

講真,1分熟的Sir也沒這膽量嘗試,但大半夜的看這段真的會餓。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更少不了的,還有阿根廷的國粹——

探戈。

19世紀,因為大量的歐洲移民湧進阿根廷,初來乍到只能在博卡區碼頭紮根的移民們,為了忘記家鄉,忘記艱苦的移民生活,擁抱彼此跳起了舞。

這便是探戈的由來。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無論是大街小巷還是酒吧,咖啡店裡,你都能看到把身體交給探戈的人們。

但最令人觸動的,還是讓他們在公園裡看得出神的一對男女。

肌肉萎縮的女人坐在輪椅上,男人與她共舞。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在白鴿飛舞,陽光普照的廣場,他們起舞的那一刻,你似乎看不見旁邊的人群,這個世界只剩下他倆。

在地球的另一面跳探戈。

就是展示你的對立面:

比起這一邊的等級、長幼、尊卑。

那一邊的人無拘無束,肢體比語言更忠於靈魂的微妙悸動。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細節的你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

身邊成年人“有趣的靈魂”多半都是強迫症,專注細節,難以自拔。

《旅行者 第二季》讓Sir看得極其舒適,就在於找到一種共鳴感:

旅程中現實和虛幻交錯的瞬間,每一個顆粒對於我來說,都是重要的。

它一定牽扯到一個人、一段記憶。

在La Brigad吃烤肉的時候,因為據說是梅西經常光顧的店,所以三個憨憨“無法無天”地開起了幼稚玩笑。

-梅西來的時候也吃過這些吧?

-梅西吃過(莫名果斷)。

-梅西也有可能坐在我們現在坐的位置過,不過他來的話應該會清場吧?

-不會的,梅西反而會很自然地來,穿得很隨便地就來了(又莫名果斷)。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梅西的屁股到底有沒有坐在這個位置上,就決定了這段飯的愉悅感能達到什麼層級。

光顧著瞎扯的三人完全沒有留意到角落發生的事。

從好幾分鐘之前,店員就已經在竊竊私語。

就在他們大快朵頤,不以為然地吃著牛排的時候,角落的一個店員突然走了過來——

“請問你是姜河那嗎?”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前一秒明明還在自嘲。

下一秒,在Netflix紀錄片裡出現過的店員跟你說,“我在Netflix上看過你的電視劇,我未婚妻看完就瘋狂地喜歡你。”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飛了三十多個小時來到這個地方,原以為只是趟三個小夥伴靜悄悄地吃喝聊睡侃大山的旅程。

卻沒想到,因為電視劇被認出來了。

記憶與記憶,打了招呼,奇妙的邂逅。

更奇妙的,還有這段。

三人去玩跳傘的時候,只見到了一家絕無僅有的……

辦公室。

從飛機上跳下來,打開降落傘開始飄蕩,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的時候。

跳傘的導師對仍處於緊張和釋放狀態中來回的姜河那說——

歡迎來到我的辦公室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他的辦公室長什麼樣呢?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把高空當辦公室。

把降落當打卡。

在思維漫遊裡,把社畜枯燥的工作細節浪漫化。

但真的要說Sir最喜歡的一段,還是他們的“聖地巡禮”。

說起阿根廷,你們會想起什麼電影?

沒錯。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同是演員的三人,一開始逛布宜諾斯艾利斯,就格外敏感。

坐觀光車路過鐵橋,姜河那立馬就開始興奮——

呀呀呀,那個是不是就是《春光乍洩》的取景地啊?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安宰弘開始翻手機,車開過了姜河那還在那裡念念不忘地嘟嘟囔囔。

下車了以後這幾個人依然不死心,又走回鐵橋下。

原本不會出鏡的工作人員唯一一次出鏡,是為了找片段給他們對照認證。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結果。

還真的是。

《春光乍洩》裡多次出現過的那座橋。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只見三人興奮無比地在橋底下各種拍照,姜河那分享自己大學電影系入學第一年的時候,因為教授推薦看完《春光乍洩》,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邕聖祐說起了自己的另一個願望,要去看看《花樣年華》的拍攝地;

安宰弘則是說起了自己另一次“聖地巡禮”,等他到香港找《花樣年華》的金雀餐廳時,可惜那個時候已經停止營業了。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Sir完全懂這種執著和興奮。

無論是在香港找美都餐室,找金雀餐廳,還是在韓國找《燃燒》取景的那家咖啡店。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無論走多久,就是一定得找到,不然哪都不想走。

沒辦法,這就是影迷對於經典細節的執著。

原以為他們找到鐵橋就結束了的Sir,卻沒想到還迎來了下一個驚喜。

他們甚至還到了《春光乍洩》裡,梁朝偉工作的那個酒吧,Bar Sur。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但並不是隨意地拍拍模仿照,看兩眼就走的那種。

節目組非常有sense地,從他們走近酒吧,到進門,再到離開,用疊化、蒙太奇和黑白等電影手法,加上《春光乍洩》的配樂,營造出一種光影與現實重疊的恍惚感。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 留意開門的那個瞬間,電影和他們進酒吧的瞬間是混剪在一起的

1997年,《春光乍洩》裡,張震說:

一九九七年的一月,我終於來到世界盡頭,這裡是南美洲南面最後一個燈塔,再過去就是南極,突然之間我很想回家。我答應過阿輝把他的不開心留在這裡,我不知道他那天晚上講過什麼,可能是錄音機壞了,什麼聲音都沒有,只有兩聲很奇怪的聲音,好像一個人在哭。

而《春光乍洩》選擇在阿根廷取景,據王家衛訪問說也是“因為阿根廷是能夠去的離香港最遠的地方,充滿放逐的感覺與懷舊的情緒。”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旅行者 第二季》看似在地球一面挖了洞,直接跌入另一面。

去做不曾想,不敢想的事,釋放另一個自己。

但最終,被滿足的依然是原點的自己。

在家悶得太久,就想旅行。

但不管如何旅行,我們都像一隻在地圖上揮舞的圓規。

所有的軌跡,都有一個固定的針腳。

時時丈量著世界與內心的距離。

為了追一部港片,沒想到韓國人這麼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