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初戀》:悲憫是心境平和的底色

英國小說家毛姆說,屠格涅夫的作品富有魅力,悲憫眾生,充滿人性光輝,絕不會讓人感到無聊厭倦。讀他的短篇小說集《初戀》,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這本有三個短篇的薄薄的小書,給人的啟示深遠而厚重。

屠格涅夫《初戀》:悲憫是心境平和的底色

讀《初戀》前半部分的時候,我笑,這不就是個渣女的故事嗎?16歲的男孩愛上了鄰家那個21歲有眾多仰慕者的女孩,女孩時常召集他們一起聚會,玩各種遊戲,看他們爭風吃醋,搶著獻殷勤,卻對誰都不付諸真心。真替男孩著急!

可青春年少的情愫哪顧得了那麼多?更何況,他眼裡的女神那麼可愛。

她渾身上下洋溢著活力與美麗,機敏狡黠與漫不經心、矯揉造作與樸實無華、安靜與嬉鬧在她身上構成了某種奇妙的混合物。她所做所思、舉手投足之間都帶著一種晶瑩剔透、輕盈的曼妙,無不彰顯其獨特、勃發奔放的力量。

況且,最初的情愫來勢洶洶,令少年茶飯不思、朝思暮想,折磨與甜蜜都成致命的吸引。他說:

我像一隻被束手縛腳的甲殼蟲,總是圍著戀人的廂房轉圈,就彷彿可以永遠留在那裡一樣……

對這樣深知自己魅力,虛榮的女孩,譴責、厭惡都很容易,可有誰生來就如此呢?

“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奇怪的社交和習慣、母親形影不離的溺愛、家境貧寒、居家雜亂無章”。瞭解女神的背景和成長環境後,再看她的言行舉動,會否有不同的感覺?在複雜的人性和人心面前,一切都不止是表面看起來的樣子,她看似輕鬆的歡笑掩飾的是不為人知的痛苦迷茫。

這樣一個矛盾的女孩,突然有一天,完全變了。她一個人出門去散步,而且散步很久。有時,客人們來了她也不露面,一連幾個小時坐在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沉靜、疏離使她更顯高貴和美麗動人。

她身邊的追求者們很快明白,這判若兩人的變化是因為她陷入了愛的苦惱。

屠格涅夫《初戀》:悲憫是心境平和的底色

屠格涅夫說,《初戀》是我最愛的一部作品。其他作品或多或少有編造的成分,《初戀》卻根據真事寫成,不加一點修飾。

這個男女主人公都不被深愛之人所愛的故事,在作家的筆下,蘊含了所有激情與痛苦的最初愛戀,因稚嫩而決絕,充滿動人心魄的感染力。掩卷之時,對女主人公也多了份疼惜與無奈。

《阿霞》也是一篇由男主人公講述的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初見阿霞,他的印象並不好,還感到很奇怪。

她言談舉止中始終有總不安的東西存在。她天性羞澀、脆弱,她懊惱自己的害羞,為了擺脫羞澀竭盡全力不惜做出誇張放肆、勇敢無畏的樣子,但並不總是成功。

原來,阿霞的身世讓人嘆息,八歲前跟母親過著貧窮且被嚴苛管教的生活,因母親離世,八歲後被父親接去,一夕間成為貴族小姐,倍受寵愛。造成她嚴重扭曲的自尊心,對他人的不信任。

懂得與憐惜讓兩顆年輕的心越來越近……

緊湊曲折的情節之外,還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景物的描寫,悠遠、美好、靜謐。當主人公受到現實的打擊,陷於痛苦掙扎,安撫他的總是大自然。無言的包容就是最好的慰藉。

屠格涅夫《初戀》:悲憫是心境平和的底色

每個人成其所是,背後都有著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個人經歷等複雜影響。對他人的道德期待不那麼強烈 ,就不會過於誇大崇高、神聖的閃光點,而對於人性的缺點、過錯,也會有低調而溫柔的諒解。大文豪的愛情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平和心境的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