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发动机断供危机解除,未来急需国产化摆脱外来技术控制

随着特朗普表态“欢迎中国购买用于C919的美国产喷气式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断供危机暂时解除了。

国产大飞机C919发动机在第一期工程国产情况如何,未来将如何发展,我们将基于公开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由于第一期的任务是“攒”出来一架飞机,全国产的任务肯定是要放在第二期乃至第三期的任务中的,因此,我们应该以一个鼓励的态度看待C919。了解情况是为了看清方向,这是本篇文章的出发点。

发动机现阶段完全依赖国外技术

C919大飞机项目在系统和设备招标时,政策鼓励和促进国内外企业进行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并且优先选择合资公司的产品,借机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但是毕竟航空发动机是现代工业的皇冠,目前全球商业航空发动机市场基本由美国的通用电气、普惠和英国的罗罗垄断,三家公司占比大约7成,同时全世界只有中美、俄、英、法等少数国家能造出来。

CFM国际在为C919提供发动机时,并不愿意成立合资公司转让相关技术。CFM国际是由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集团各按50%的资金比例成立的,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在为中国引进和自研的客机提供发动机,C919使用的就是CFM提供的LEAP发动机。

国产大飞机发动机断供危机解除,未来急需国产化摆脱外来技术控制

发动机隐约可见“LEAP”字样

自主研发之路道阻且长

由于CFM国际不愿意合资转让技术,中国航空发动机公司于2011年开始负责自主研发。

到2017年底,中航商发CJ1000发动机首台整机在上海完成装备。2018年5月第1次点火启动成功,核心转速达到设计要求。


国产大飞机发动机断供危机解除,未来急需国产化摆脱外来技术控制

按照常规的研制时间,预计大约还要5年左右时间可以实现批量生产

有报道称可能会延迟,不过鉴于美国政府最近的行为和早前阻止中国企业收购乌克兰航发巨头马达西奇公司,这肯定增加了CJ1000的研制紧迫性和责任感。

国产大飞机坚持自主可控意义何在

大飞机的国产化我们从三个层面分析:

  1. 从民用领域来说,民用航空的重资产构成主要是两块,一块是机场、一块是飞机。飞机的投入占用了国内航企的大量资金,由于没有国产大飞机,国外企业很容易对我们坐地起价。国产大飞机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威慑,让国外企业卡脖子的时候有所顾忌。
  2. 从国家安全上,现代武器装备的研制投入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像美国的F22战斗机一架高达1.5亿美元,这是因为每架战斗机的售价都需要摊平前期的研发成本。因此现在很多尖端装备技术都会基于民用场景进行研发,走军民融合的路子。C919就是一个绝佳的大载重飞行场景的研发和验证平台。
  3.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任何一个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也求不来的,C919已经在第一期任务——自主集成上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但后面的路会更加艰险,这也是中国必将经过的一路坎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