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冬季池塘管理的“真經”

水產養殖冬季池塘管理的“真經”

水產養殖冬季池塘管理的“真經”

在水產養殖的實踐中,如果沒有重視冬季管理的魚塘,在來年年初往往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那麼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冬季池塘管理該注意哪些要點呢?

冬季魚塘的特點

01底質的特點

經過夏秋季的高峰投餵和快速生長期,大量的投餌造成池塘底部的淤泥越積越厚,而溫度的降低也減緩了有機質分解轉化的速度,池塘的底質往往會處於高度惡化狀態,氨氮、亞硝酸鹽等超標是池塘養殖常見的現象,尤其是連續陰雨天氣的冬季。

水產養殖冬季池塘管理的“真經”

02水溫變化規律

隨著氣溫的下降,水溫也隨之下降,封冰後水溫繼續下降,最低溫度一般出現1月底至2月初,隨後氣溫的逐漸升高至解凍。未保持較高的水位、換水溫差過大、不適當時間開啟增氧機均可能降低水溫,導致魚體被凍傷或凍死。

水產養殖冬季池塘管理的“真經”

03水中溶氧變化規律

先降後升,以冬至最低。冬至前後日照時間短,光線相對較弱,溶氧量降至低值,此時水體含氧量僅為2~3 mg/L,有的甚至降低至1 mg/L以下,隨後溶氧逐漸上升。

越冬前未對越冬池進行肥水,水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過低,最終導致溶氧不足。

04水體透明度的變化規律

先升後降,以12月底左右最大。冬季的光合作用相對差,水體氮循環相對弱。在水溫比較低時,池塘中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相對其他季節來說是非常慢的。

冬季魚體變化

魚本身的體質和健康狀況是越冬成活率的關鍵。在低溫情況下,體內的脂肪是其主要的能量源。因此,肥滿度低、前期脂肪沉積不足等引起體質差的均會導致越冬障礙。

水產養殖冬季池塘管理的“真經”

1、冬季水溫過低時,魚體代謝強度減緩,很少攝食或者不攝食。

2、在冬季,魚體對溶氧的消耗顯著降低。

3、魚體出現應激反應。

冬季養殖管理的關鍵點就是根據冬季水質的特點和水生生物的生理特點,針對性的採取措施。

冬季水產養殖管理關鍵點

01加深水位

偏淺的水位很難維持水溫的穩定,所以在降溫四五天前就要將水位慢慢提高,由於外源水的水溫會比池塘水溫低,所以加水要注意緩加,控制好流量,慢慢加即可。

水位加深之後要特別注意增加池塘底部溶氧,注意改底並配合氧化分解水體有機物。一般低溫季節(達到4℃時)慎用增氧機,會造成水溫迅速下降。

02肥度適宜

保持好池塘的適宜肥度,以利於提供充足的溶氧,養殖後期,由於大量投餌,池塘一般不會缺乏氮源,水瘦的水體應在時好天氣適當補充磷源(磷肥)和碳源(糖類)以促進藻類和有益菌增殖。

03投餵合理

冬季水體的微生物活躍度相對低,所以在水溫低時,養殖池塘水質感覺會相對比較穩定,如果大量投餵各種原料(如黑麥草,白菜等),則會導致底部殘餌堆積,為回溫時水質惡化帶來了伏筆。儘量選擇高消化的飼料產品,適時調節投餌率和投餌間隔,低水溫合理投料,儘可能減少殘餌堆積。

04及時上市

部分魚類已經長成出塘規格,看準行情適時上市,及時降低池塘負荷回籠資金。由於氣溫已降至20℃以下,水黴病的發生概率大大增加,拉網後不達規格回放魚類,應做好水黴病的預防工作。損失慘重的多數魚塘存塘量過大。

05慎用消殺類產品

水溫低於20℃後,使用殺蟲藥物應注意,一般不選用菊酯類藥物。由於溫度已降至很低,微生態製劑的作用發揮受到抑制,冬季水產養殖避免使用微生物製劑。低溫季節儘可能不要隨意的使用消毒劑,從而達到保持藻相,菌相穩定的目的,保證水體的氮循環順利進行。

06加強管理

加強巡塘,及時調整異常的水質指標。做好迎接每一次氣候從晴轉陰暖轉冷、冷轉暖陰轉晴的工作。每一次氣候的轉化,往往就是秋冬季養殖水質管理的關鍵點,許多養殖戶誤認為溫度降低,放鬆警惕,結果在秋冬季損失慘重。氣溫急劇下降易於形成池塘密度流,存塘量大的池塘極易發生缺氧泛塘事故,需注意防範。

(1)水質較差水體,應及時換水或使用水質改良劑調節。

(2)每次從晴轉陰暖轉冷的秋冬季節最危險的時期,特別是存塘量過大水色過濃的塘口,需在降溫前做好抗應激和消除池塘氧債,才能安然越冬。

早春回溫時候的措施

(1)水溫回升初期建議不要急於加大投料量,加料最好還是緩緩的加。

(2)回溫前可以採用換水等方法,儘可能降低水中、底泥的已經分解或者積累的含氮物質,避免水質出現大幅度變化。春季一旦發現水有太濃的跡象,使用化學底改抑制底泥向水體提供營養。

(3)如果水溫變化太大,可以使用解毒(如巨龍生物“解毒碧水爽”)和抗應激類產品(如巨龍生物“高穩潑C”)幫助水生生物應對水溫變化太大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