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老年相親市場的現狀分析:百億級市場的難點與機遇

我國老年相親市場的現狀分析:百億級市場的難點與機遇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獨居老人的數量也在增加。早在2015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佔比達到51.3%,空巢已經取代傳統的與子女同住的家庭居住模式,成為中國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方式。2017年,全國離婚/喪偶的老年人規模為4726萬,佔65歲及以上人口的29.85%。


如果將這個年齡的限制下降到40歲,那麼這個數字就變成了一億甚至更高,假設每人願意花在婚戀這件事情上花費100元,那整個的市場規模必將是百億級以上。


這個被忽略的老年人的細分市場應當被重視起來。當然,針對老年人婚戀市場目前還存在著許多的困難,也有著極大的機遇。


本文將為您解讀老年人群婚戀的意願及難度,中老年相親的三大途徑都有哪些玩法?這個細分市場還有哪些機會?


1


老年人再婚意願及難度


目前社會人們更多是在關心老人們的物質生活,其情感上的孤寂往往容易被忽略。


由於漸漸遠離社會生活、無子女或子女獨立成家後只剩自己、與親朋來往頻率降低等原因,老年人會感到異常孤獨,這種孤獨感要比年輕人更強烈,容易造成老年人的精神傷害。


其實,在身心健康角度而言,再婚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現有研究表明,配偶是決定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感的關鍵,在老年人情感慰藉和生活協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獨居老年人相比,和配偶同住的老年人更加健康。與一般老年人相比,處於居喪期的老年人死亡風險更高。


話雖如此,我國老年人再婚情況並不樂觀。據某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配偶的達35%,其中有再婚意願的達37.6%,真正再婚的只有6.9%;其中70%-80%再婚老年人以離婚而告終。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喪偶老人有再婚願望,其中進行婚姻登記的不足一成,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選擇“隱婚”即不登記結婚,卻像夫妻一樣生活。


再婚情況並不樂觀的原因是老年人相親到結婚有著諸多的困難。老年人的個體特徵(如年齡、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健康狀況、戶籍等)、婚姻觀念、家庭代際關係、經濟狀況、社會關係網絡等都會影響老年人對再婚的態度和決策。中國人民大學的統計表明,50%的老年人認為再婚的阻力來自傳統觀念的束縛,此外還有子女反對、財產分割等許多實際問題。


老年人自身思想顧慮重。由於對逝去老伴的懷念無法走出困境。很多喪偶老年人自身的思想和行動就給其再婚增添了困難和障礙,老年喪偶對於其自身來說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一般都要經歷從震驚悲傷到重塑自我這樣一個漫長的階段。其次,有些喪偶老年人受封建思想的影響較深。認為再娶或再嫁是對不起老伴的行為,怕遭到家人和鄰居的指責和嘲笑。


家庭代際關係的影響。由於中國家庭具有“去個人化”特徵,當遭遇子女干涉甚至反對時,多數老年人會選擇妥協和放棄。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再婚比例不高主要來自子女的反對,且對老年男性再婚的影響更大。子女反對的原因包括:一是不能理解和尊重老年人的生活選擇,二是出於對家庭財產分配的擔憂,三是不希望承擔繼父母的老年贍養責任。


此外,老年人缺乏相親渠道。

相比於年輕人擁有的豐富社交婚戀資源,中老年人群尋找伴侶的渠道較為欠缺,目前雖有熟人介紹、相親角、電視相親節目、網絡相親等,但專門針對中老年人的網絡相親產品基本沒有,已知的百合網等網站並未明確區分註冊用戶群體,提供的服務與年輕群體無異。這就進一步加劇了老年人相親、再婚的難度。


2


中老年相親的三大途徑


中老年相親的基本途徑包括熟人介紹、相親角、電視相親節目、互聯網相親網站等。拋開熟人介紹不談,今天介紹一下後三種。


一、相親角

前段時間有一部火了的紀錄片,叫做《菖蒲河老情人》,其中便記錄了北京有名的中老年相親角北京菖蒲河公園的老年相親故事。


在我國,公園相親角是中老年人傳統的相親渠道,除了北京菖蒲河公園,比較有名的上海徐匯宜家老年相親角、重慶市渝中區洪崖洞的“相親角”等。


我國老年相親市場的現狀分析:百億級市場的難點與機遇

洪崖洞“相親角”


但其實,這種自由開放的交友方式對於不少老年人來說,心理抗性比較大,同時由於缺乏專業的匹配與指導,單純靠眼緣的成功率極低。


由於缺乏審查機制,這類相親角甚至充斥著騙錢、騙性等行為,使很多缺乏分辯能力的老年人上當受騙。


其實,目前也有不少企業開展了類似相親角的線下相親大會,雖然場面看起來很火爆,但配對成功率依舊不高。一是缺乏穩定性,二是較短時間的相處,使得謹慎的老年人難以做出決定。


二、電視相親節目


除了老年相親角之外,我國還有一種廣為人知的中老年相親途徑——中老年電視相親節目。例如北京生活頻道的《選擇》、湖北經視的《桃花朵朵開》、湖南經視的《幸福來敲門》、黑龍江衛視的《門當戶對》、重慶時尚頻道的《牽手》、山東電視綜藝頻道的《相親相愛》、四川衛視的《讓愛做主.相親那些事兒》、東方衛視的《精彩老朋友》等等。


這類電視節目收到的滿意度和認可度較高,且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穩定的收視群,在產業鏈發展方向已經確立,並有一定的實效。


我國老年相親市場的現狀分析:百億級市場的難點與機遇

桃花朵朵開


60加以《桃花朵朵開》為例,從服務人群、節目模式、盈利模式、侷限性剖析一下這類電視相親節目。


《桃花朵朵開》真人秀相親節目是湖北經視於2013年推出的湖北本土化電視相親節目。2013年至2014年連續兩年保持武漢地區週末黃金時段前三的收視率。在過去幾年時間裡,《桃花朵朵開》服務過五千多女嘉賓,一千多男嘉賓,年收入在千萬以上。


服務人群:


《桃花朵朵開》節目的參與嘉賓主要定位於35歲以上未婚、離異、喪偶等有相親需求的人群,與之相對應的是觀眾主要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觀眾。從節目播出的歷史看,參與節目年齡最大的嘉賓有78歲,年齡最小的嘉賓有35歲,還有男嘉賓專程從浙江、江蘇、上海等省市趕到武漢報名參加節目。根據節目組的統計,2016年外省男嘉賓報名參加節目的人數達到58人,平均是每週一位,佔到所有男嘉賓總數的20%。


節目模式:


《桃花朵朵開》的節目模式和《非誠勿擾》等年輕類相親節目比較接近,每場4位男嘉賓、12位女嘉賓。開場主持人介紹嘉賓及專家,女嘉賓分別亮相,說出愛情宣言。男嘉賓上場,女嘉賓打出印象分,看男嘉賓會獲得幾朵桃花,然後男嘉賓通過自述和VCR進行自我介紹,女嘉賓再次打分。接下來男嘉賓和現場女嘉賓互動,最後看會留下幾朵桃花,男嘉賓進行反選。


盈利模式:


《桃花朵朵開》的製片人胡曉凡表示,節目製作是湖北經視獨立承辦的,每年400多萬的成本投入。收入分為線上收入和線下收入兩種。


線上收入包括以下幾類:


1.電視節目的冠名費;


2.伴手禮的廣告植入費;


3.短視頻分銷。主要合作的是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據瞭解,未來《桃花朵朵開》還有計劃在讓電視節目與短視頻流量互導。比如說把嘉賓包裝成網紅來推廣火山小視頻,推廣抖音。


線下收入則來自於桃花婚戀生活館與千人相親大會。


線下的桃花婚戀生活館於2015年正式開業。據悉,為了提高婚戀匹配效率,該館運用了大數據智能交友匹配系統,只要輸入“年齡範圍”、“是否生育”、“籍貫”等關鍵詞,系統可為客戶自動匹配出契合度較高的相親對象。生活館現在大概2000多個會員,一人一年需繳納3600的會員費。


千人相親會則是通過用相親會的方式給商場、樓盤、景點景區引流而實現盈利。


侷限性


雖然中老年相親節目受到社會好評,但是相對青年相親節目,中老年的相親節目的製作卻有重重阻礙。年輕人適婚求偶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中老年相親則要面對很大的社會阻力。


很多大齡求偶者不願意錄製節目,覺得這種廣而告之的求婚讓他們顏面掃地。這是節目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勸說當事人,甚至還要勸說當事人的子女。有些大齡求婚者的子女不接受其參加節目,一來不希望父母和別人重新組成家庭,改變原有家庭結構,二來涉及房產等問題。這也是《桃花朵朵開》開辦線下桃花婚戀生活館的原因之一,為了給這些不願意上臺的人開設一個線下場景。


另一個就是女多男少。以《桃花朵朵開》為例,從節目報名數據來看,單身男女嘉賓比例出現了1:100比例,男嘉賓數量極少。


除了來自外界的難題,節目本身也有諸多困難。湖北經視《桃花朵朵開》製片人胡曉凡分析:首先嘉賓年齡跨度大,上場男女嘉賓的匹配度要合適,比如場上男士如果是50歲,50歲以下的女士就要多一些;第二是造型和語言培訓,尤其是後者,“很多嘉賓從沒在多於5人的場合說過話,上臺怎麼辦?所以我們是有培訓的,不教他說什麼,只教他怎麼開口。”


還有這類老年相親節目只能在地方頻道播出,限制了其傳播能力。


儘管是相親類的電視節目,但電視節目天然的綜藝屬性,再加上老年人結婚的條件複雜,使得牽手成功率較低,也往往難以解決老年人的實際需求。

《桃花朵朵開》雖然牽手率50%以上,但牽手的人中只有10%左右最後結了婚。


三、互聯網相親網站


其實,我國目前並沒有專門的針對老年人的互聯網相親網站。曾經專門針對中老年人的相親交友平臺知己網也於2018年關閉。


易觀《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服務年度分析2017》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市場規模達34.1億元,而做出巨大貢獻的主要為年輕群體。百合珍愛、世紀佳緣等品牌中50歲以上註冊用戶數量不足30%,並不是這類網站的主流用戶。一些小型網站體驗比較差,用戶量很少。


反觀在國外,中老年互聯網相親網站則十分火爆。湧現出了OurTime、SilverSingles、DatingforSeniors、SeniorMatch等專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提供相親服務的網站。


比較著名的有SeniorMatch、OurTime。其中,OurTime隸屬於MatchGroup,MatchGroup是由GaryKremen和PengT.Ong於1993年創立,總部位於美國德州達拉斯,是一家市值超過150億美金的在線交友及婚戀公司。


MatchGroup旗下經營著一系列品牌,包括「刷臉」社交軟件Tinder,老牌約會網站Match.com,在美國中部和加拿大廣受歡迎的約會軟件PlentyOfFish,法國和歐洲約會品牌Meetic,通過數學和問答方式吸引高學歷用戶群的OkCupid,以及專門針對老年人設立的老年約會網站OurTime。


我國老年相親市場的現狀分析:百億級市場的難點與機遇


OurTime於2011年推出,是一個專門為50歲以上的單身人士尋找老年單身伴侶的老年人相親網站。


Ourtime的服務及產品


服務人群:ourtime只針對50歲以上的老人,在推出時,match.com就為其導入了超過百萬的活躍會員。


服務內容:ourtime為會員提供在線聊天、現場活動、約會專家提供約會建議等服務。網站還具有針對性的配對系統,可讓符合用戶興趣的潛在對象得到匹配。例如通過區域、身高、家庭條件、愛好等幫助用戶精準匹配伴侶和夥伴。


網站特點:約會專家提供的大量優質的指導與建議是ourtime的一大優勢。Ourtime的網站上有相當多的指導文章。比如線下約會的指導:


第一次約會是令人興奮的,並且通常是絕對安全的。但是,請始終採取預防措施並遵循以下準則:


  • 始終在公開場合見面。第一次在人口稠密的公共場所約會,絕不在私人或偏遠地點。
  • 告訴朋友。告知朋友或家人您的計劃。如果您有手機,請隨身攜帶。
  • 保持清醒。不要做任何有損您判斷力並導致您做出可能後悔的決定的事情。


此外,用戶在使用ourtime的每一步,都可以得到網站的指導,在與對方交往的過程中,也可以獲得情感專家的指導,這些有助於清除不熟悉互聯網,缺乏約會技巧的老年人使用在線約會網站時的困難,增強了他們的使用意願。


網站的設計也比較簡單,很符合老年人的使用習慣。為了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ourtime還推出了手機APP,使得老年人在線交流更加便捷。


除了上述功能,網站還刊載了許多相親成功的案例,增加了老年人對網站的信任程度。


收入來源:其收入約會收入主要來自會員,其形式為定期會員費,通常會在特定時期內無限制地使用一系列功能。該網站的會員有兩種,免費會員和付費會員,成為6個月的會員,每月需要支付11.99美元,成為3個月的會員,每月需要支付17.99美元,僅成為一個月的會員,則需要支付23.99美元。其收入除了來自會員費以外,還有網站廣告、線下活動的收入。


3


市場還還有哪些機會?


考慮到老齡化日趨嚴重以及互聯網的普及程度,老年相親在互聯網上應會有所作為。未來我國老年的相親不應將概念僅僅限定在老年婚戀上,而是可以學習國外老年相親網站提倡的陪伴理念,將交友、交往、參與、活動融入到整個相親內容中。


此外,中老年人的相親反映的核心訴求是陪伴,是不寂寞,真正在一起不是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陪伴的過程。因此,做好老年相親的過程化必然要在線上聚人和線下活動中多花心思,創造更多交流的機會,以此延伸更多盈利業務,比如咖啡屋、心情室、交流角等。


老年相親不應以相親為主要方式,而應該更多的將社交、參與融入其中,相親+社交(網站、微信、交友軟件等),相親+交流(屬於同一興趣小組,參與到社群中)是提倡的形式。由此帶來的相親延伸服務和增值服務則更能帶來利潤,比如老年美容、老年裝扮、理財產品、法律服務、老年旅行等。


除了上述內容,60加認為,後相親市場也存在著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