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朱元璋和朱标、朱棣和朱高炽这两对父子很像呢?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历史风物志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朱棣和朱高炽父子都是典型的老子打天下,儿子坐天下的典型范儿。



一般开国之君在创业的时候都需要那种杀伐果断的狠劲儿。虽然朱棣并非开国之君,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盛世王朝造反成功的王爷,经历也跟开国至今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老子打下天下后,就不能再用战争时期那一套老思想了,这个时候天下百姓是需要休养生息的。因此,皇二代就不能像开国之君那样折腾了。

朱元璋和朱棣都深刻的明白这样的道理。于是朱元璋没有选择性格非常像自己的朱棣,而选择了宽厚仁义的朱标。朱棣也没有选择性格非常像自己的朱高煦,而选择了同样宽厚仁义的朱高炽。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明太祖朱元璋为太子朱标铺平了道路,却不曾想太子朱标死在自己前面了,弄得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高炽虽然没有死在朱棣前面,但是也仅仅做了十个月的皇帝就驾崩了。所以朱标和朱高炽都没有来得及充分实行自己的仁政。

除此之外,朱元璋和朱棣还有一点比较相似,那就是隔辈亲。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并没有在自己的儿子当中另立太子,相反却册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文为皇太孙。



朱棣之所以选择身体有残疾的出口处为皇太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深受朱棣的喜爱,好圣孙朱瞻基最终也顺利成为了明宣宗。


亘古怀念说史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创者,他从一个乞丐,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皇帝,这样的人生经历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朱标是他和原配马秀英的长子,朱元璋做了皇帝,马秀英成了皇后,嫡长子朱标也就成了太子。朱元璋对朱标是寄予了厚望的,也花了不少心思去培养这个接班人,朱元璋让‘’浙西四贤‘’之一的宋濂做太子朱标的老师,可见他用心之良苦。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对于他的身份,史学界有很多争议,朱棣一直说自己是皇后马秀英所生,也就是所谓的嫡子,可不少史学家却认为朱棣生母另有其人。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即建文帝。朱棣只是个燕王,朱允炆继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听取了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采取了削藩政策,这一政策把燕王朱棣给逼疯了,在黑衣宰相姚广孝的谋划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于公元1402年攻破大明都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踪,朱棣登上了皇位,即明成祖。



 朱标出生于1355年,此时的朱元璋还不是皇帝,朱元璋称吴王后,就把朱标立为世子,可见朱标是不二的继承人。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朱标毫无悬念成为太子,被朱元璋指定为接班人。朱标生性仁厚,善待弟弟,并多次为犯错的弟弟们求情调和关系,在兄弟面前威信很高。 如果他不出意外做了皇帝,就不会有后来朱棣什么事。可是天妒英才,1392年,朱标因风寒病逝,老年丧子的朱元璋悲痛万分,念念不忘朱标。因此他突发异想,决定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 



朱高炽出生于1378年,朱棣长子,他为人比较稳重,学习也比较好,但他却是个大胖子,行动非常不便,一般来说身体太胖,肯定有很多并发症,去血脂血糖血压肯定都高。1395年,朱高炽被立为燕世子,虽说在朱棣起兵靖难期间,朱高炽在姚广孝的辅佐下驻守北平有功。 可当1402年朱棣登基称帝时,并没有马上立朱高炽为太子,应该说朱棣对于立谁为太子有过犹豫。



这也就让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有了觊觎之心,朱棣内心也不喜欢胖胖的朱高炽,对朱高煦和朱高燧这两个儿子倒是很喜欢,但朱棣却非常喜欢聪明过人的,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棣的想法被这两个儿子看透,于是朱高煦想阴谋夺嫡,被人告密,朱棣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1424年8月,朱高炽继位登基。 不少人说朱高炽能做皇帝是沾儿子的光,因为朱棣非常疼爱孙子朱瞻基,其实我看也未必就是这样。朱高炽庙号仁宗,历史上称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赦免了建文帝时期的许多旧臣,平反冤狱,废除苛政,虽说在位不到一年,却是个仁德明君,他为‘’仁宣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1425年5月,朱高炽病逝,嫡长子朱瞻基继位。



比较一下朱元璋、朱标父子与朱棣、朱高炽父子,我认为有三同和三不同。

三同:

1、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有雄才大略的君王,朱元璋创建了大明王朝政权,朱棣篡夺了大明王朝政权。

2、朱元璋和朱棣的嫡长子朱标和朱高炽,都是仁德之人,非常有涵养。

3、朱元璋和朱棣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孙子,朱元璋让孙子朱允炆做了自己的接班人。朱棣也非常喜欢自己的孙子朱瞻基。



三不同:

1、朱标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接班人的位置从来没有动摇过。朱高炽虽说也是嫡长子,但朱棣有过换太子的想法。

2、朱标没有做皇帝,朱高炽在朱棣去世后,继承了皇位。

3、朱标虽不满朱元璋的杀戮,屡屡劝柬,父子感情依然很好。朱高炽尽管顺从父亲朱棣,朱棣依然不是很喜欢他。


一本夏


因环境不同,其两对父子不但不像,反而各自有其特别之处。

朱元璋和朱标,“文”与“武”的不同。

朱元璋,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是谓明太祖,一生戎马倥偬,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马背上度过。即位前居住在沛县,后为躲避战乱迁居句容,后又再次搬到徙泗州。家中老二,成年后的朱元璋身材挺拔雄武,相貌奇特于常人,知人善用,有天众之资,济世安民之志,承天接运,豪杰无数,于乱世中崛起,征战十五年终成帝业。堪称是“武皇帝”之典范。

朱标,太祖长子。母亲为马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陈迪家。太祖为吴王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问。因生长富贵之环境,太祖令其四处游历,览尽山川,亲近百姓,因此能体察民间疾苦,知父辈打江山之不易。为人宅心仁厚,太祖即位后立为太子,又令凡事都经太子查阅裁决,再报送太祖,因此积累治国经验。又因其母马皇后为太祖结发妻子,甚为太祖宠爱,更加巩固其太子之位。后因病去世,太祖悲痛至极。如果朱标没去世那么早,其堪为“文皇帝”的典范。

朱棣和朱高炽,“文”与“武”的不同。

朱棣,太祖的第四个儿子,因其骁勇善战,被封为燕王时曾跟随太祖四处征战,战功赫赫。太祖即位后,命保卫明朝北大门。太祖去世后,朱标之子朱允炆即位,当时诸王叔拥兵自重,因担心威胁到自己皇位,听从下人之言开启削蕃。朱棣因担心像自己的弟弟周王朱那样的下场,便开始了靖难之役,直到最终夺权成功,登上王位。也是“武皇帝”的典范。

朱高炽,成祖长子,成祖为燕王时封为世子,成祖称帝后立为太子。身体重度残疾,传闻走路都需要两名内官扶住。待人宽厚,知人善用,成祖起义时,把南京事物交由打理,成祖即位后,多次塞外征战,便交由朱高炽监国。是为“文皇帝”的典范。




书院大先生


朱元璋和朱标,朱棣和朱高炽这两对父子是有很多相像的地方。首先父亲都是铁腕治国,南征北战的马上皇帝,重武功而轻文治。但他们都知道马上的天下,要以文治天下。所以给自己的儿子请了当时的大儒,教他们如何治理天下,以及修身养性。其次就是性格,朱元璋和朱棣是一类人,好权术,能打仗。而作为互补,儿子都不见仁弱,绝不是懦弱,是仁孝,他们父亲的做法有些也不满意,但是他们不能说。第三可能是两任皇后的功劳。马皇后和徐皇后都是著名的贤后,儿子受母亲教化更多一些,所以导致儿子都比较仁弱。当然也有不一样,朱标活着时,地位很稳固,没有人敢觊觎。朱高炽就不然了,完全是看在儿子朱瞻基的面子上,才得以保住这个位子。还感谢谢晋的那句好圣孙啊!我的回答完毕!个人浅见,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鼎玉轩辕


历史总有其相似度,但是随着环境和要素的改变,又不一定是重复!朱元璋与朱棣,相同是用武力争夺而来的权力,想治国都想“文治”固天下,传位都给有“文”之人。不同的是,朱元璋的传位之后被二儿子朱棣颠覆了;朱棣的传位之后被大儿子朱高炽成功传承,其孙子朱瞻基更为能人,保全皇位,诛杀叔辈。这是皇权争夺的必然。


云兮思恩


朱元璋和朱标,朱棣和朱高炽这两对父子确实比较像,究其原因是因为朱元璋和朱棣这对很像。

朱元璋,大明朝开国皇帝,可以说是开局一个碗,结局拥天下的超级猛男,而且他灭亡元朝是从南往北打,中国历史上发动北伐的不少,但是北伐成功的可就他朱元璋独一份。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到最后成了皇帝,可以朱元璋是一个历史上少见的铁血帝王。

朱棣,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20岁被他爹朱元璋封为燕王,统帅大军,坐镇大都,由于北方的元朝残余势力还很强大,所以朱棣负责镇守明朝北部防线的朱棣要经常的自己亲自提刀上阵。在这一点上,朱棣和朱元璋都有着很相似的战阵经历,而且朱棣在朱元璋死后,起兵造反,历经四年的时间,最终夺得了皇位,这一点上,朱棣和朱元璋更像,都有着造反夺得皇位的经历,所以,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同样都是铁血帝王。

而朱标和朱高炽同样都是以仁德宽厚著称,朱标很早就开始帮助朱元璋处理政务,而朱高炽在朱棣造反的四年中经常坐镇后方大本营北平,这一点上,朱标和他的侄子朱高炽无比的相似,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铁血手段的老子,都是马上征战的主,朱元璋不必多说,朱棣更是有五十万大军五次远征塞北的伟业,而他们出去打仗,最需要的莫过于一个稳定的后方,而最信任的人,莫过于自己的亲生儿子。

所以,朱元璋和朱标,朱棣和朱高炽这两对父子,很像。


哈维10


像吗,基本没有像的地方好吧。除非你告诉我基因像。

一、朱标的太子位稳得很,而朱高炽的位置岌岌可危。

要说历史上太子最不受皇帝猜忌,与雄才大略的皇帝相处融洽,朱标说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胤礽、杨勇、孙和、刘据等深表赞同)。

而我们可怜的朱高炽可是好几次要被他的爹爹废掉。靖难之役里对朱高煦说“世子有疾,勉之”。直接相当于许诺朱高煦成功后换太子了。

虽然最终朱高炽守得云开见月明,但中间的心酸和隐忍他的伯父朱标可是不用这样煎熬。

二、朱元璋可没有像朱棣一样喜欢孙子。

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朱标死前可从来没有听说过朱允炆在重八的心里多重要,最终选择朱允炆是因为朱标死了,按儒家继承原则要选择朱标的嫡长子。

反之,朱老四可是在朱瞻基很小的时候就喜爱他的好圣孙。朱高炽的位置得以保留一定程度还是因为有一个好儿子。

单纯从故事性来说这两对父子也不像。朱标英年早逝,害朱元璋不得不重新布局。而朱高炽可是成功熬死了老爹,虽然也才八个月就跟着老爹走了。


丁强888


首先父与子血缘关系形比较相像,再就是选自己的接班人肯定要找和自己性格趣味相投的人。


陕西楞娃123


朱元璋父子和朱棣父子的相像当然不仅仅是基因问题,我认为是一个历史的惯性问题,汉代的陆贾对汉高祖刘邦说过“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乎?”刘邦是开国皇帝,是靠铁血征战一步步打下的江山,所以他不太瞧的起读书人,当然,萧何张良一类的人除外,准确的说,他是瞧不起儒生。

但是这位陆贾说的话很值得人思考,刘邦也被这句话噎住了,你虽然是靠骑马征战打得天下,可是坐在马上治理天下是不行的,打仗时候的国家和和平时候的国家是两码事。

而朱元璋和朱棣的情况就是这样的,朱元璋布衣出身,当了皇帝之后也毫不避讳,经常说“我本淮右布衣”,他是除了刘邦之外,第二个农民出身最后打下了天下的人,也是唯一一个由南而北统一中国的人。

朱元璋打了几十年的仗, 但他明白,靠蒙古人那种野蛮的方法是无法治理好一个国家的。

我前面说到了历史惯性,你会发现,但凡靠武力打下天下的皇帝,他们的第二代或第三代都会趋于文治天下,而不是以武功治天下。

如刘邦后面的汉文帝,宋太祖太宗后面的宋真宗,清世祖后面的圣祖,世宗。

而明朝也是如此,因此朱标的文治对于刚刚经历多年战争的国家来说是有利的也是必需的,如果不这样做,这个国家是难以持久统治下去的。

而朱棣的起兵靖难,同样的是靠武力打得天下,而明仁宗朱高炽的偏文治对经历了靖难之役的明朝来说是必需的,虽然他只在位短短十个月,但是儿子朱瞻基成功的将其治理天下的文治传统继续发扬了下去,这也是当初为什么朱棣选择了朱高炽为太子的原因,因为有个好皇孙 。

这种趋势是必然的,因而两对父子的相像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