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生歷史幾乎沒有一丟丟基礎,初中也沒有好好學過歷史,現在學習歷史還來得及嗎,怎樣學習啊?

成喜英


首先、學習歷史要出於你自願,不然再怎麼逼你也沒有辦法,你要先明白學習歷史的重要性;

第一:歷史其實就是前人的經驗教訓,如果找到合理的辦法去其槽粕,取其精華,為我們所用,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將受用無窮。

第二:我們學習歷史也是為了瞭解我們周圍的鄰居,瞭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然後,你要制定一個詳細的學習計劃,通過觀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翻閱書籍資料、網絡查詢等手段,都是學習歷史的有效途徑。

最後,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學習歷史能幫我們少走許多彎路,也許,那困惑以久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月光下的幸福


高二文科生歷史沒有基礎也是可以快速的學好歷史的,歷史也是有主次的,歷史上發生的大事件是首先掌握的,歷史每次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是有大事件發生,這個是歷史的規律,歷史的脈絡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包括歷史上幾次農民起義的口號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深刻的!

學好歷史需要把發生的歷史大綱提煉出來,對於一些事件發生的年代要靠記憶來記住,其實大的事件並沒有多少,記住就可以了,中國歷史有其相似性,還是拿農民起義來說,農民起義幾乎有相同的作用,只不過是發生的年代有不同罷了,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都是有相似性,可以統一整理出來!

中國歷史基本上就是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朝代更迭,其次是新的政策,新的政策就是變法,再有就是國家對人才的態度,比如誰誰當了皇帝是不是殺了功臣,還有許多是一些聖賢在什麼時候提出了什麼主張,對社會的影響是什麼?朝代維持不下去,就是外戚專權或者奸臣當道,哪個朝代外族入侵等等,其實歷史沒有多少特殊事件,把他們記憶下來就可以了!

學習歷史可以當做學習中換換腦筋的一個選項,在歷史書上標明重點,可以方便隨時翻閱,還有可以買些有歷史大綱的歷史輔助教材,這個基本就可以靠記憶把歷史學好了!

歷史其實是簡單的重複,在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具體表現,也會出現一些代表性的人物,學習歷史要理解歷史上發生的事件就可以了。歷史有兩種極端,一個是社會如何繁榮昌盛的,一個是社會如何動盪不安的!

掌握好歷史的脈絡,加上對一些特殊事件的記憶就可以了!

學好歷史沒有多難,大概半年就可以應付考試了,當然做歷史學家就是另外一回事,可是成為歷史學家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學習,跟應付考試不是一回事。

歷史就是簡單的重複,找出一些在什麼朝代發生了什麼事件就可以了,就說發生的事件,基本上就是操作的人物不同罷了!

高二哪怕沒有任何基礎學好歷史都不是難事,哪怕是一個人離開了學校,想要學好歷史也不是難事,這個要抱著一個心態來學習就可以了!


龍映熹


一、歷史課堂學習“四習慣”:預習—筆記—思考—溫習

我們常說,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學習更是這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歷史學習要養成四種好習慣:即不經預習不上課,不動筆墨不看書,不經思考不提問,不經溫習不作業。要養成預習、筆記、思考、溫習的習慣。

課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只有預習,才能對課文有個大致的瞭解,明確重點難點,以便上課有目的、高效地學習。預習時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標記,以便上課時重點突破,迎刃而解。預習時還要掃除文字閱讀障礙。預習就是自我學習的過程,體現出學習主體性原則。上課認真記筆記,看書時圈點劃批,便於系統掌握,能夠分清主次。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動筆墨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古人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見勤于思考多麼重要。歷史學習更要深入思考,大膽質疑,不然“讀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話。我們常說“溫故而知新”,上完課要及時溫習鞏固。在溫習的基礎上,再去寫作業。很多同學等寫作業時,再把書拿來翻來翻去,這樣不僅學習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識也是支離破碎的。

當然,這四種習慣對其他任何學科的學習也都是實用的,只不過對歷史學習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學們堅持不懈,養之有素,習慣成自然,歷史學習就會輕鬆自如。歷史教師更要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習慣。

二、歷史教材閱讀“九到位”

歷史學習一定要提高歷史教科書的閱讀能力。學生往往是拋開課本背筆記,丟下教材看資料;即使看書,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這樣是很難學好歷史的。歷史閱讀要全面、仔細,要提高閱讀能力,既要快速瀏覽,也要重點解讀。還要帶著問題去研讀。老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歷史閱讀指導,甚至要用學語文的方法去學歷史。

(1)閱讀課前“說明”,明確學史目的

高一歷史“說明”中提到:“高中教材的編寫,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審美情趣和身體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學習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習的全面發展,為高一級學校和社會輸送素質好的合格的畢業生。”這段話,讓我們明確高中歷史學習的目的,積極的心態,是學習成功的前提。當然,“新課標”對歷史學習目的另有表述。

(2)閱讀課文目錄,形成框架結構

歷史課文是以章節體系編排,每一章構成一個單元,體現出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反映出歷史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經常閱讀目錄,便於我們從宏觀上把握本冊歷史結構,從而避免“盲人摸象”的侷限,而且可以做到縱橫對比,融會貫通。新課程是以專題形式編寫的,閱讀目錄可以對該專題有個立體的瞭解。

(3)閱讀章節導言,把握背景線索

高中章節導言主要是介紹國內國際背景和主要線索。導言是高度概括濃縮的語言,讀導言也是便於從宏觀上了解這一章或內容,明確該章大事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形成立體的時空觀和系統的歷史感。常讀導言還可以提高歷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

(4)閱讀歷史正文,夯實歷史知識

每節正文1200—1300字,顯然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點和主體,因此要高度重視。每節都有相應的子目,閱讀正文要圍繞課題與子目,瞭解歷史的原因,經過和影響,注意每節歷史事件、人物的關係。高中學習,尤其要分析歷史動因和影響,理解歷史表象背後的因果關係。讀正文,要注意領會理論性的表述和歷史結論性的論語。正文的閱讀應帶著問題去研讀。如“鴉片戰爭”這一節,要思考:英國為什麼要發動鴉片戰爭?林則徐為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問題在課文正文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5)閱讀小字、註釋,拓展歷史思維

小字每課時也有1000字左右,學生學習最易忽視。小字是正文的說明、補充、拓展或分析。雖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試的主要內容,但卻可豐富歷史知識,開拓視野。有些小字是較高的理論分析,對我們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維有很大幫助,如《中國近代史》下冊第9頁有關“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形成。一些註釋,除了掃清文字障礙處,還介紹某些學術觀點,也不妨閱讀一下,以啟發思考,拓展思維。更何況,小字、註釋,文字生動,引人入勝,可以激發我們學史的興趣。

(6)閱讀文獻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節材料1—2條材料閱讀,不僅能讓我們直接感受歷史,還可以提高認識能力,“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如洋務運動一節引用曾國藩話:“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認識他辦洋務是為了鎮壓人民起義,至於“勤遠略”,只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材料的閱讀不僅要通過註釋,掃除文字障礙,而且要結合課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運用科學的理論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閱讀歷史地圖,形成時空觀

古人治史,尚且“左圖右史”,我們學習歷史更要結合地圖。課文本身有地圖,另有單獨的歷史地圖冊,邊讀史書,邊對照地圖。如有些地圖是戰爭形勢圖,體現戰爭動態過程,結合地圖用彩筆勾勒,瞭解戰爭的經過,結果,以便形成立體的、完整的空間觀念。近些年高考歷史試題加大考查歷史地圖的比重。學生學習歷史最忽視讀圖,所以要格外重視。

(8)閱讀歷史圖畫、表格,提高觀察力,想象力

高中歷史每節裡的圖畫4—6幅,課前還有約20幅彩圖,此外還有些表格。這些圖畫有歷史人物畫,遺址圖以及歷史場景等。多讀圖畫可以提高觀察力,想象力,使新學的歷史知識更直觀,更立體,更豐厚。這些圖畫不少還是藝術精品,可以給我們以美感。

(9)閱讀書後年表,理清歷史線索

課後的大事年表要反覆讀,每章節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記。只有記住年代,才能對龐雜的歷史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形成系統的歷史知識。學生最怕記年代,因此要探究記憶方法,提高記憶力。

以上只是要求歷史閱讀要全面,要到位。而歷史閱讀的方法還很多,需要在歷史學習中不斷總結。

三、歷史學習三步曲:瞭解(準)——理解(深)——見解(新)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們總結了歷史學習三步曲。這三步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點到線再到面,循序漸進,循環往復,便於進行高效、系統而有趣味地歷史學習。在教學中,我們運用“三步曲”,取得較好的效果。

“瞭解”是歷史學習第一步。即瞭解歷史事實、梳理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等。歷史就是人類社會以往的運動過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時間、地域內進行的一些重大活動。因此,每一個歷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諸如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經過、結果等都要了然如胸。“瞭解”的要求一是“準”,歷史是一門科學,科學要求準確嚴謹。這就要求歷史學習要建構明確的時空觀。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善於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如“鴉片戰爭”一節,我們就要了解戰爭的過程:戰爭的起止年代、作戰雙方、戰爭路線和階段、重要的反抗鬥爭、主要人物等。“瞭解”的基礎是記憶,因此,要提高記憶力,探究記憶方法。

“理解”是歷史學習第二步。歷史學習要求弄清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因果關係,揭示歷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證聯繫,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這就要求歷史學習時應精讀、細讀、有重點地閱讀;要善於綜合閱讀,諸如歷史地圖、歷史材料、圖片乃至註釋都應有目的地讀一讀;學習時,要討論,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閱資料,要整理筆記,生生合作,師生交流。如“鴉片戰爭”我們就要思考:這場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嗎?清政府為什麼會戰敗?為什麼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等等。

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第三步。我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學習要從歷史的成敗得失中總結經驗教訓,從紛繁的歷史現象中獲得深刻的歷史啟迪,要善於在歷史的聯繫比較中獲取歷史認識,運用正確的觀點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科學的評判。“見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云亦云。要去感受歷史,從歷史中獲取人生智慧,要學以致用。仍以“鴉片戰爭”為例,我們要從戰爭的成敗得失獲得見解、啟迪:落後就要捱打;政治腐敗必然導致軍事失敗;腐朽落後的封建主義不是新興資本主義的對手;林則徐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等。

“瞭解——理解——見解”這三步是聯結為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開來。對高中生而言,“瞭解”不可或缺,是歷史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歷史課的“預習”也應屬於“瞭解”這一步。“理解”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是歷史學習的關鍵,體現高中歷史學習的特點。課堂歷史學習主要是“理解”這一步。而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目的所在,其要求較高,要培養創造思維,加強理論學習。“見解”這一步還應延伸到課外。如研究性學習中的歷史考察、歷史採訪、歷史辯論等都不會侷限在課內。“歷史學習三步曲” 要求歷史學習要由粗讀到細讀,由宏觀把握到微觀掌握,由封閉式孤立學習到開放式合作學習,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到主體性探究式學習等。還要求把歷史學習和政治、語文、地理等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綜合化的特點。

四.總結記憶方法,減輕學習負擔

歷史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記憶量大,靠死記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學生歷史學習更要不斷總結記憶的竅門,只有這樣,歷史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樂趣無窮。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記憶方法。

(1)濃縮法

濃縮法就是化繁為簡,去粗取精,緊扣關鍵字眼,把繁雜的內容進行壓縮、整理的過程。如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只要記住兩個成語就行,“開天闢地”,“煥然一新”;《中英南京條約》記住“賠款、開商、割地、關稅”;南昌起義意義記住三個“一”:“一面旗幟,一個標誌,一個節日”,大運河記住“永、通、邗、南”。還可以通過數字把課文內容濃縮為若干條,如“新文化運動”可濃縮為“一個口號,兩個階段,三項內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內容整理的過程就是深加工的過程,一定會加深印象,提高記憶力。

(2)比較法

比較法就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從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從中找出異同,把握特徵增進記憶。如“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比較,其中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動力是相同的,領導階級、指導思想、群眾基礎、革命前途、革命結果是不同的。通過比較,便能深入理解:“五四運動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種比較,不僅要前後對照,古今比較,還要中外聯繫比較,如“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成敗得失的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闢的比較”等。歷史學習一定要形成比較的意識,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

(3)圖示法

圖示法是老師教學板書經常使用的方法。歷史學習使用圖示法可以化繁為簡,由點到線,由線成面,簡潔明瞭形象生動,記憶變得輕鬆。

如毛澤東論持久戰可設計如下圖示(略):

(4)製表法:

把相似易混的歷史知識通過製表的方法掌握。如中共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可按照“背景、時間、內容、特點、作用”等幾個方面去掌握。製表法和比較法有所不同。比較法是要求比較異同,找出規律;而製表法只是把相似的歷史知識放在一起,進行對照,以便掌握。

(5)歷史年代速記法:

歷史年代的記憶只要動腦,也是有法可循。或連續記憶,或間隔記憶,或諧音記憶,或數字重疊記憶,或中外對比記憶等等。如1771年可諧音“一起起義”。如“1919年”、“1818年”屬於數字重疊,等。

總之,歷史記憶的方法很多,諸如綱要信號記憶法,討論辯論記憶法,重複朗讀記憶法等等。這就需要同學在學習中認真總結。記憶是思維的基礎,提高記憶力不僅可以改善思維能力、豐富想象力,而且還會可以增強自信心。中小學階段是記憶的黃金時期,所記憶的知識最為牢固,甚至可以終身不忘,因此同學們應加強記憶,快樂記憶,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

五.歷史複習四步法: 史實—史通—史論—史感

歷史課如何複習,向來是老師學生都感到困惑的問題。單純的強化訓練,未免枯燥;一味的讀書背記,難免單調。我們探索出歷史複習四步法,即“史實→史通→史論→史感”。具體而言,即以章為一個複習單元,以訓練為主線,在老師的引導下,按照四個步驟,循序漸進,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形成系統的歷史時空觀,並讓歷史認識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第一步:“史實”——知識整合

歷史複習的第一步,要梳理該章主要大事,歸納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這就要求學生對基本史實和階段特徵的掌握必須準確、全面,要建構清晰完整的歷史體系。複習時,要快速閱讀,迅速翻檢,準確勾勒歷史線索,從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層面概括歷史階段特徵。如“國共十年對峙”這一章,可以概括三條線索,即:國共兩黨由對峙對抗到合作和平;中日民族矛盾由不斷上升到形成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

第二步:“史通”——聯繫比較

聯繫與比較,觸類旁通,古今中外融會貫通,形成立體思維。這一步要求學生不能拘泥於本章的內容,而要以本章知識為主要出發點,前後聯繫,能力遷移。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就跨越兩章內容,涉及兩個階段十件大事。歷史複習的第二步顯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寬歷史視野,善於縱橫聯繫,這就要求歷史複習不能支離破碎,要有通概的眼光。老師要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思路。

第三步:“史論”——史論結合。

運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論,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對歷史現象進行探索質疑,科學分析歷史的因果關係,使歷史學習上升到較高理論層面。歷史科《考試說明》列出的“能力要求”4項10條中,明確提出“史論結合”,這就要求歷史闡釋時要論從史出,立論鮮明,要把基本的理論觀點溶入對歷史事實的分析評價之中,既不能把理論像標籤樣貼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論加史事搞成拼盤狀。

第四步:“史感”——感受歷史。

學生通過系統的歷史學習和複習,感受歷史,走進歷史,體驗歷史,形成全新的歷史時空觀和歷史新感受。“史感”更多的是體現出史學的功能,從歷史中認識現實,增強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從歷史的成敗得失,縱橫比較中,產生新的經驗教訓、啟發,以此指導生活,引領人生。

歷史複習四步法是複習時大致的四個步驟,這四步之間是互相關聯的,不要割裂開來,要互相滲透,互相聯繫。“史實”是前提,是基礎。主要是掌握記憶的方法,提高歸納、概括的能力,複習時要求準確全面。“史通”、“史論”是核心,是關鍵,突出體現出歷史系統複習要求,要善於聯繫比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於運用歷史思維和科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複習時要求深刻系統。“史感”是歷史學習、複習的終極目的,是逐漸形成的過程,突出體現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總之,歷史學習、複習中有意識形成這四個步驟,會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學科能力,增加學習歷史的樂趣.

六.開發歷史資源,提高治史能力

歷史學習不可只停留在課堂,也不可拘泥於課本。而要把視野引向家庭、社區和廣闊的社會生活,引向圖書館、互聯網、博物館、歷史遺存等豐富的歷史資源。還要充分挖掘鄉土教材的歷史內涵,開展歷史研究性學習。總之,要拓展歷史學習的空間,把學校歷史教育與社會歷史生活緊密相聯,實行開放性學習.上海教科院付院長顧泠沅教授曾講到:“聽到的忘的快,看到的記得住,做過的才能會”。歷史學習,要求同學就某一問題,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考查,篩選甄別,撰寫歷史小論文或歷史考察報告。還可以組織歷史辯論會,重大事件紀念演講會,歷史題材的郵品、圖片展等。還可以開展“我的家庭歷史”的調查活動。


山東大國小民


高二文科生歷史沒有一點基礎,初中沒好好學過,現在怎麼學。

歷史隱約山河圖,請君與我傾耳聽。

不知道你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為了考試,那麼我覺得你沒必要背了,歷史考年代事件其實很少,不如去多背背歷史大題的答題套路。

如果是為了學習歷史,那麼我想跟你說你要做好準備,因為有一大堆東西需要你來背和理解。但是大體的思路你要有,學會綱舉目張。

下面只針對為了學習歷史給你一些建議:

  1. 歷史朝代表
  2. 歷史建立滅亡表
  3. 一個朝代時期的劃分。比如:初唐 中唐 盛唐 唐末
  4. 一個朝代有多少帝王 ,你喜歡的歷史人物生活在哪個朝代哪位帝王時期。
  5. 瞭解了歷史表這個大的縱軸之後,你要理解當時的社會基本現狀,比如唐朝的藩鎮,由藩鎮倒推唐中央軍事制度的不足,等等。

6. 然後由單個事件連成一體,看 看政治經濟軍事之間的“三角關係”,再看看當時的社會財富在哪裡,人民生活怎麼樣。看看氣候對北方少數民族和中央政權的影響。

7.以後再說。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歷史學習規劃,1和2勉強及格,之後的就是深一腳淺一腳了。現在玩頭條,很大部分原因是想把這些東西盡我所能串一遍。建立體系後再補缺。

一下是關於第1條的年代表: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之後2的歷史存亡時間都能查到,這裡不贅述。

建議以上有印象後從人物入手,看見歷史一點點細節。這樣你會覺得知識像葡萄,一串一串的。


卯三國


我們對此時此刻發生的事情都未必知道真偽,何況百年前千年前的,歷史沒有真相,只是一個個故事而已,而且這故事也有人為修改編纂的嫌疑,正是因為教科書裡的歷史是被閹割掉的,所以現在很多人對很多所謂歷史學者的某些說法論調很追捧,

因為覺得從未聽過,新穎別緻!對待事物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不同,我自己對曹操的看法可以說25歲前基本是順著《三國演義》的思路走,但逐漸接觸的多了,對曹操反倒更尊敬。

學習歷史,不僅是飯後談資,更是對後事的一個警示!僅此而已,中國人的事情自然要從老祖宗的脈絡裡去挖掘規律!


歷史逗你玩


歷史是一個需要記憶的科目,如果真的如你所說的話,現在更要勤學補記,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更有效果。

可以先把總的歷史時間框架整理出來。每天理一遍,很多知識就能連貫在一起。遇到不知道的基本事件,更要查書多記多練,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理清歷史發展脈絡。

其他多背,多練習試題。

開頭比較艱難,堅持就好了,現在高二還能補得上.

你能提問題,就證明你有想變好的想法。要懂得堅持.學習沒有捷徑.



貪夜


現在學習歷史也來得及。

歷史很好學的,你當成小說看,基本都能串起來。

國內歷史只要你從小到大都在國內,,各種歷史劇、小說、評書、文化活動,耳渲目染,基本都能知道一個大概,在好好看看問題不大。

困難的可能是國外部分,因為歷史文化差異,等於是接觸全新的內容,而且外國人名都囉裡囉嗦,需要死記硬背了。如果你能做到過目不忘,這塊也不是問題了。

先記住,在理解,歷史好學。


雜家歸真


來得及,但首先你要想辦法讓自己去有興趣,去喜歡,就我個人而言,歷史和語文是最有意思的學科,因為故事和美好的東西很多,當你能找到他們帶給你的樂趣的時候,你想不學好都難!尤其歷史,很容易讓人產生興趣,因為歷史基本全都是故事!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所以,加油吧!


墨予古箏


我的回答是肯定來得及,無論何時開始做一件事都能來得及,學習歷史很大程度在於個人的興趣,我覺得可以不侷限於教材,可以看些影視或者百家講壇等綜合頻道開發自己的興趣。


清露凝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