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種球繁育與田間種植管理

百合種球繁育主要有三大環節,一是鱗片處理,催生鱗片小籽球;二是生長期田間管理,即百合養球;三是百合種球採後處理與儲藏。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要管理精細,才能保證最後生產出高質量的百合種球。而這三個環節中,生長期田間管理是耗時最長、影響因素最多的環節,本文重點探討百合種球繁育生長期田間管理環節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

百合種球繁育與田間種植管理 | 技術

▲百合種植苗床


百合籽球種植

土壤調查與檢測 種植前對土壤進行檢測,主要檢測土壤的pH值和線蟲。百合種球繁育需要弱酸性的土壤,當土壤pH值大於7.5時會嚴重影響百合生長,‘Siberia’‘Marlon’等對pH值較敏感的品種會整株出現黃葉現象,而幾乎所有東方系列的百合品種都會出現葉子偏小、植株矮小、新葉發黃、長勢弱等症狀。OT類百合相對來說,對土壤pH值耐受範圍更大,但仍應以偏酸性土壤為宜。

第二要檢測土壤是否有線蟲。種植百合種球前,需要確認土壤中無有害線蟲,避免在有線蟲的地塊上種植百合種球,以利於生產健康的種球。特別是合作社農戶分散種植百合種球,前茬種植過根莖類作物,如馬鈴薯、胡蘿蔔等根莖類作物的地塊,儘量不要用來進行百合種球生產。

土壤準備 鱗片球和周徑小於10cm的籽球種植要特別注意土壤顆粒的大小。土壤顆粒以細碎為主,如果土壤顆粒太大,甚至成塊狀,會影響百合生根出芽。為有利於排水,防止地塊積水,便於管理和採收,需做成一畦一畦的苗床來種植。苗床寬1.2m、高30cm左右,也可以根據種球收挖機的輪距決定苗床寬度。苗床高度也可根據當地的土壤排水情況以及降雨量適當增加或減少,但最低不應低於15cm。

苗床方向與長度 苗床的方向應與當地夏季主要風向一致,以使得風可從苗床間的步道毫無遮擋地吹到百合植株內部,增加植株間的通風透氣性,有利於防治病害,特別是灰黴病的防治。苗床長度可根據地形和澆水用的水泵揚程相匹配,以30~40m為宜。

苗床過長,灌溉管末端可能會出現水壓不足、灌溉水量達不到要求的情況,影響生長。

種植深度 種植深度不宜太深,一般覆土2~3cm。周徑為10~12cm的小球覆土5~8cm。鱗片球和周徑小於10cm的籽球如種植太深,會造成出苗困難,出苗後長勢弱。周徑為10~12cm的小球如種植太淺,莖生根會外露,造成百合種球水肥吸收能力下降。

百合種球繁育與田間種植管理 | 技術

▲百合田間巡檢


生長期管理

施肥 種植前需施基肥,每畝土地施硫酸鉀、硝酸鉀、硝酸銨鈣各15kg左右。待百合苗長至20cm左右時,加施尿素,每畝20kg左右,連施兩次,間隔兩週左右。後追施平衡複合肥,每畝30~40kg,連施兩次,間隔2周左右。此時注意,氮肥不宜過多,否則會增加雨季防治灰黴病難度。

花苞摘除後,施肥以高鉀肥為主,促進種球生長。每隔15天左右施1次高鉀肥,每畝30kg左右,連施兩次。百合種球採收前4周停止施肥。

施肥嚴格按照操作規範實施,在早晨有露水時不能施肥,否則肥料沾在葉片上會造成燒苗。施肥最好能選在下雨之前施。在沒有雨水的情況下,施肥後應及時澆透水。

摘花苞 為減少植株營養消耗,促進種球生長,需要將百合花苞摘除。一般情況下,當花苞長到1cm左右大小時開始摘除。摘除花苞應在晴天進行,陰雨天易造成傷口感染。花苞摘除後應及時噴灑殺菌劑,防止病害侵染。百合在花苞摘除之後開始進入種球生長期,期間要特別注意水肥一定要跟上,以促進百合種球生長。

雜草控制 既包括田間的雜草控制,也包括種植地塊外圍的田埂、走道、水溝等的雜草控制。雜草控制不僅有利於降低田間溼度,減少雜草對百合葉片的遮擋,防止雜草與百合植株爭奪養分。更重要的是,可為病蟲害防治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雜草控制可以採用除草劑和人工除草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宜早不宜晚,儘量在雜草結籽之前清除。除草劑選用市面上常用的即可,在種球種植後出芽前考慮噴灑芽前除草劑,可直接噴灑在苗床上,噴灑前要注意保持苗床土壤溼潤。

噴灑具有內吸性的廣譜性除草劑,要特別注意不能噴灑到百合植株上,否則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這種除草劑一般只用於走道,種植地塊周邊的田埂、水溝邊的雜草噴灑。儘量在早上無風或風小時噴灑。

選擇性除草劑,如磺草靈和精吡氟禾草靈,前者可滅殺部分雙子葉雜草,後者可以滅殺部分單子葉雜草,兩種除草劑配合使用可起到不錯的防治效果。噴灑除草劑應選擇在晴天噴灑,根據雜草實際情況控制用量,每兩週噴灑1次。

田間巡檢 建立田間巡檢制度,每天巡視檢查百合生長情況和病蟲害發生情況,記錄百合各生長階段的數據,同時對發生的問題及時、準確處理。主要檢查的指標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主要看植株葉色、株高、長勢、是否有病蟲害等,地下部分主要查看種球生長情況,有無地下蟲害等。

田間排水 百合種球忌水淹,種植地塊要做好排水工作。排水工作除了前期地塊規劃時做好排水溝外,夏季大雨來臨前還要經常檢查排水溝是否通暢。

輪作 為有效減少疫病和根蟎的危害,百合種球繁育實行輪,一般5年一輪,確保生產健康種球。

百合種球繁育與田間種植管理 | 技術

▲摘花苞


病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種球生產過程中,主要病害有灰黴病、疫病和病毒病。控制病害是重點,以防控為主,治療為輔。百合出苗後,每週噴1次藥。雨季時根據實際天氣情況適當增加噴灑次數,一般在下雨前或雨後及時噴灑。灰黴病一般從6月份開始發病,降水多發病重。

灰黴病防治須從雜草控制開始,雜草控制得好,苗間通風良好則發病率降低。鱗片球抵抗力不強,易受灰黴病感染,用百菌清和波爾多液防治較好。

疫病在百合整個生長期都會發生,主要防治藥劑是甲霜靈。發現疫病病株必須及時清除。

病毒病是百合最主要的病害,防治主要有兩點,一是拔除並銷燬病株,二是防治蚜蟲。病毒病傳播是以蚜蟲為媒介,防蚜蟲是第一要務。防治藥劑有吡蟲靈、啶蟲脒等。

蟲害防治 主要有蚜蟲、薊馬、蠐螬和根蟎。薊馬一般在旱季3~5月份危害百合,防治藥劑與蚜蟲相似。整個生長季都會發生蚜蟲,防治蚜蟲要特別注意地塊邊角等平常藥劑噴不到的地方。

蠐螬和根蟎主要危害地下種球,在種植前土地翻耕時施入殺滅線蟲的藥,可以有效防治這兩種地下蟲害,在百合生長期期間還應根據需要再施用1~2次。

百合種球繁育與田間種植管理 | 技術

▲拔除病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