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臺寧晉之“寧晉”名字由來


河北邢臺寧晉之“寧晉”名字由來

寧晉縣位於太行山東麓的沖積平原上。地勢低平,由西北向東南微微傾斜。地面坡降為四千分之一。海拔25-35米。境內河流較多,素有"九河下梢"之稱。

《唐會要》卷七十一:“廮陶縣。天寶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寧晉縣。”《河北省縣名考源》:“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稱寧晉縣,以此為古晉地並取安寧之義為名。”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唐宗室認為距祖陵不遠的廮陶縣讀音諧音“應逃”感覺不祥,故將廮陶縣改名,取《易經》乾卦中的“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和“晉”卦的進納之意,合“安寧晉福”取名為寧晉,並劃歸屬河北道欒州轄管。

河北邢臺寧晉之“寧晉”名字由來


2004年7月,寧晉縣政府對城區主要街道進行了更名和命名,《寧晉縣城區主要街路名稱調整和命名方案》中說道:“天寶東(西)街:為縣城主幹道,因唐天寶元年,取“安寧晉福”之意,始稱“寧晉”而得名。”

河北邢臺寧晉之“寧晉”名字由來


“安寧晉福”是和諧文化。寧晉縣域自古以來就是宜居、宜商、宜業的福地,人民生活富足,社會安寧祥和。

把“安寧晉福”的和諧文化作為寧晉的文化主題定位,這主要基於寧晉是中華民族最值得稱讚的堯舜禪讓之地,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史,每次皇權的交替不是傳統的世襲制度就是戰爭最後的血拼結果,因此,堯舜禪讓成為中華民族權利和諧傳承的重要典範,也是社會和諧的重要標誌。而寧晉名字由來的則成為和諧文化的重要載體,據歷史記載:貞觀元年(627),唐太宗分全國為十道,廮陶縣屬河北道趙州。天寶元年(742),唐王朝避“廮陶”諧音“應逃”不祥,取“安寧晉福”之意,改稱寧晉,屬河北道欒州(今欒城縣)。史載,天寶元年,唐王朝直轄州321,邊疆羈縻州800,海內晏安富庶,行者萬里,不恃兵器,為唐王朝極盛時期,社會安寧繁榮。

河北邢臺寧晉之“寧晉”名字由來


寧晉的名字取自於“安寧晉福”之意就寓意和諧與繁榮,這不僅僅是寧晉古代人對社會生活的渴望,也是我們現代人所期望的幸福生活,更是我們黨和政府領導全國人民在新時期條件下所共同奮鬥的目標之一;“安寧晉福”和諧文化是愛國主義文化、狀元文化、鳳凰文化和創新文化、創業文化等優秀社會文化的全面概括和體現、也是寧晉主題文化的重要體現。

河北邢臺寧晉之“寧晉”名字由來


“安寧晉福”是寧晉名字的出處和由來,寓意著社會的祥和與繁榮,它不僅僅代表古代皇帝對事物的好惡與嚮往,也是人民群眾千百年來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更是新時期世界經濟發展一體化的條件下,我們黨和政府領導全國人民所共同追求的奮鬥目標之一,寧晉是廣大人民群體心目中“和諧社會”的美好縮影與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