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自殺的人曾給身邊人清晰警告

這篇文章可能會給你帶來些許不適。若你經歷過這些,希望你在閱讀的時候不要太對號入座,也不要自我責備。我們對那些逝去的生命寄予哀思,也願世人平安。“這個世界雖然不完美,但我們仍然可以療愈自己。”

本文共 3712 字,閱讀需 5 分鐘


自殺是個複雜現象,極少由單一原因引起。生物、遺傳、社會、心理、文化和其他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可能引發自殺行為,一些人選擇如此,但同樣程度甚至更惡劣的遭遇下有一些人仍然選擇活著。無論如何,自殺在所有國家都是需要嚴峻處理的公共健康問題。最重要的是,多數自殺是可以預防的。”

摘自世界衛生組織《預防自殺:一項全球要務》

溫馨提示:在閱讀本文過程裡,如果你感到有不適或壓抑,也可以關閉本頁面,去喝口水,深呼吸,鎮定一下。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現在或未來可能需要這些信息的人能夠看見這篇文章,當然,我們更希望你無需經歷這些。


關於自殺和自殺預防的一些必備知識及技能


Q: 自殺真的是嚴重問題嗎?每年有多少人死於自殺?

A: 數據顯示,在世界各地:

  • 每年有80 萬人死於自殺
  • 40 秒就有一個人試圖自殺
  • 15-18 分鐘就有一個人自殺完成
  • 每起自殺案例至少對6 個人產生嚴重影響
  • 有自殺未遂既往史是自殺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 80% 自殺的人在之前給過身邊人清晰的警告
  • 自殺已成為全球
    15-29 歲青壯年第二大致死原因
  • 15-35 歲人們排名第三的死因
  • 全球 75%的自殺集中在中低收入水平的國家
  • 在高收入國家,男性自殺死亡是女性的 3 倍,但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男性與女性的自殺死亡比例要低得多,為1:5左右。

……

所以,是的,自殺是世界公共健康領域的重大問題,但對精神障礙以及對自殺的歧視和汙名導致許多人不敢為此尋求幫助。

注:由於自殺是個敏感問題,在一些國家自殺甚至是違法的,這個數據很可能被低估了。而且在沒有可靠的死亡登記系統的國家,也很難統計自殺死亡人數。


Q: 每年有多少人嘗試自殺呢?

A: 有跡象顯示,每當有1 名成年人自殺完成,意味著大概有 20 個人試圖自殺。但具體的自殺致死率則因國家、宗教、性別、年齡和手段的不同而有所浮動。


Q: 怎樣的人有自殺風險?

A: 儘管在高收入國家裡自殺與心理障礙有密切關聯(比如,抑鬱症、酒精濫用等),但還有許多自殺是在人們處理不了人生課題而崩潰時引發的衝動行為(比如,經濟困難,關係破裂和慢性疾病等)。

在備受歧視的弱勢群體中自殺率更高(比如難民、移民、土著;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雙性人;犯人等)。不僅如此,經歷

戰爭、災難、虐待、喪失、孤立等也與自殺行為高度相關。

截止目前,與自殺有關最大的危險因素是自殺未遂既往史

一般的 風險因素 包括:

  • 低下的社會經濟地位和教育水平;
  • 失業;
  • 社會壓力;
  • 與家庭生活、社會關係以及保障系統有關的問題;
  • 創傷,例如軀體虐待以及性虐待;
  • 個人損失;
  • 精神疾病,例如抑鬱症、個性障礙、精神分裂;
  • 酗酒和吸毒;
  • 感覺自身毫無價值或絕望;
  • 性取向(如同性戀);
  • 古怪行為(如認知方式、性格性情);
  • 判斷能力受損,缺乏自制力和出現自我毀滅行為;
  • 應對技巧差;
  • 身體疾病及慢性病痛;
  • 親眼目睹過他人自殺;
  • 有進行自殘手段;


Q: 自殺是 可以預防 的嗎?有哪些預防辦法?

A: 可以。不論自殺這件事多嚴重,自殺本身是 可預防、可避免 的。只要及時干預,並遵循科學有效的方法(往往是低成本的),通常都能看見效果。最近幾十年我們對自殺行為的認識越發深入,比如研究表明生物、心理、社會、環境和文化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在自殺行為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此外,流行病學研究也幫我們找到全人群和易感人群中自殺的許多危險因素和保護因素。在政策方面,已有 28 個國家建立了國家自殺預防策略。

以下是社會或群體可以做的 預防策略

  • 降低實施自殺需要藉助的工具與渠道(比如農藥、槍支與藥物)
  • 媒體報道要避免誇大事實、因果關係和過度描述細節;
  • 設定酒類政策來減少酒精造成的危害;
  • 對有心理疾病、物質使用障礙、慢性疼痛病和急性情緒問題的人進行早期鑑別、治療和照料;
  • 培訓健康工作者使其掌握自殺的基本風險評估和管控方案;
  • 持續關注有自殺嘗試的人,跟進其生活狀況,設立社區支持條款


Q: 當我發現有人想自殺時,我可以做什麼?

A: 第一,詢問自殺想法以確認危機的程度。

你可以用 儘量溫和耐心、不帶評價的語氣去逐步接近對方關於自殺的真實想法。先從瞭解對方當下的感受開始:

- 你很難過嗎?

- 你覺得沒有人在乎你嗎?

- 你覺得活著很沒意義嗎?

- 你有自殺的打算嗎?


注:不要擔心詢問自殺想法會激化或提示對方輕生僅僅通過詢問別人是否在考慮自我傷害行為並不會促成他們自殺。事實上,確定對方的情感狀態和因壓力引起的窘境,是打消自殺念頭的必要步驟。


TA 表達自己的感受沒有不適,覺得你能理解 TA 時,你需要進一步確認下面幾件事:

1. 瞭解此人是否有明確的自殺

計劃

- 你想好如何結束生命了嗎?

2. 瞭解此人是否已選定自殺方法

- 你有沒有準備好需要的東西?

- 你的意思是你已經準備好了,是嗎?

3. 瞭解此人是否已選定了合適的自殺時間

- 你準備什麼時候採取行動?


然後第二步,評估並採取相應行動。

1. 自殺危險較低時。

當對方有自殺念頭,常表達“不想活”、“死了更好”,但尚未形成自殺計劃的時候,屬於低風險危機。你應該採取的行動是:

  • 平靜而有感情地傾聽,同理對方並給予支持
  • 詢問既往史(有無自殺未遂);
  • 參與其他支持;
  • 與當事人保持聯繫
  • 適當將當事人轉介給精神科專家和醫生


2. 中等程度自殺風險。

如果時間、地點、手段有其中一項已決定,但並未打算立即自殺,則有中等程度自殺危險,此時你可以:

  • 提供感情支持,通過理解懇談試圖調動對方的積極力量;
  • 分析除自殺之外還可能發生的事,為 TA 尋找其他可能解決辦法;
  • 傾聽對方的想法,同時提供多種選擇方案,希望對方可以考慮至少一兩種其他辦法
  • 與自殺者達成協議,讓其承諾沒有與相關健康工作者接觸前不實行自殺;
  • 需要的話請聯繫精神科專家和醫生完成預約
  • 與當事人家人朋友聯繫,尋求支持


3. 自殺風險很高時。

計劃方案極其明確且打算立即實施的狀態下,可歸屬於高風險危機。此時,你需要採取的行動是:

  • 始終陪伴自殺者,絕不能任其獨處
  • 平靜地與自殺者交談並設法移開藥丸、小刀、殺蟲劑等(遠離自殺工具);
  • 與自殺者
    達成協議,讓其承諾沒有與相關健康工作者接觸前不實行自殺;
  • 立即聯繫精神健康專家、醫生、輔導員等,如需要請安排救護車並住院治療
  • 得到自殺者的允許從資源處(家人、朋友、同事、危機干預中心等)獲取支持,然後與他們聯繫;即使未得到允許,努力查找相關的地址
  • 通知其家人或信任的朋友,並謀求他們的支持。


Q: 有哪些關於自殺的認識是錯誤傳言呢?

A: 有許多與自殺行為有關的誤解與謠言。比較常見的 9 條有:

誤解 1:談論自殺的人不會傷害自己,他們只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事實是:心理輔導員在遇到某人談論自殺的念頭、企圖或計劃時,應當採取一切必要的防範措施。所有可能構成自殘的威脅均要認真對待。


誤解 2:自殺往往是一時衝動,沒有任何徵兆。

事實是:自殺也可能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許多自殺者會通過口頭或行為來傳遞他們意圖傷害自己的信息,切勿忽視口頭談論的自殺念頭。


誤解 3:自殺者已經沒有對生的留戀,一心求死。

事實是:大多數想自殺的人都會至少跟一個人交流他們的自殺想法,或者撥打緊急電話或醫生的電話,這正是他們猶豫不決的證據,而非是一定要死。


誤解 4:當一個人有逐漸好轉的跡象或自殺未遂時,他就已經脫離危險了。

事實是:事實上,最危險的時刻之一正是在危機剛剛過去的那一刻,或自殺未遂後住院治療的這段時間。出院後一週是人最脆弱的時期,他仍處於自我傷害的危險中。


誤解 5:自殺往往有遺傳因素。

事實是:並非每起自殺事件都和遺傳有關,這種說法很片面。但家族中有自殺史確實是自殺行為很重要的一個風險因素,尤其是在普遍患有抑鬱症的家庭裡。

誤解 6:自殺者或有自殺企圖的人都是精神疾病患者。

事實是:自殺行為與抑鬱症、酗酒吸毒、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疾病有關,但不能高估這方面的聯繫。這些症狀的相對比例在各地區各不相同,有些自殺事件中精神異常現象並不明顯。


誤解 7:自殺只會發生在“另一種人”身上,不會發生在我們身邊。

事實是:自殺行為會發生在任何人群、任何社會制度和任何家庭當中。


誤解 8:一旦一個人嘗試過自殺後,他絕不會再嘗試第二次。

事實是:事實上,自殺嘗試正是自殺的重要徵兆。

誤解 9:兒童不會自殺,因為他們不懂,而且他們也無法執行自殺行為。

事實是:儘管很少見,但的確有兒童自殺的情況,因此應該認真對待在任何年紀、任何肢體語言所表達的信息。


國內自殺危機干預熱線

  •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免費服務熱線:800-810-1117(座機);010 - 82951332(手機、IP 和分機用戶)(24小時開通)
  • 北京紅楓婦女熱線:010-64033383,010-64073800(週一至週五 9:00-18:00)
  • 廣州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熱線:020-81899120(24小時開通)
  • 深圳市心理危機研究中心熱線電話:0755-25629459 (8:00-22:00)
  • 南京自殺干預中心救助熱線:16896123(24小時開通)
  • 杭州心理研究與干預中心熱線:0571-85029595(24小時開通)
  •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危機干預中心救助熱線:027-8584666(週一至週五 18:30-21:30)
  • 重慶生命求助熱線:023-66699199、666992999
  • 重慶心理危機干預熱線:023-65372255
  • 四川心理危機干預熱線:028-87577510、87528604 (8:00-22:00)
  • 香港自殺危機處理中心:23191177 (週一至週五 9:00-13:00 14:00-18:00)
  •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自殺干預熱線:021-51699291 (週一至週日 9:00-21:00)
  • 中科院心理所諮詢志願者熱線: 010-64851106
  • 青島市危機干預中心熱線:0532-85659516


注:有些熱線撥打會提示暫時無法接通。歡迎在評論區補充更多可靠熱線,或是分享你所瞭解的撥打經驗。謝謝你。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Preventing suicide: A global imperative》

《預防自殺:心理輔導員參考資源》

《自殺預防:供媒體工作者參考》

《Public Health Ac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ici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