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其人其事


柳公权其人其事

一:柳公权其人

1. 书名留青史

柳公权是唐末时期最为杰出的书法家。他生于官宦之家,从小接受《柳氏家训》的教导,不仅书法上取得后无来者的成就,且能重德行、擅文辞、通音律。这才有:“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旧唐书·柳公权传》)

2.“三谏”显风骨

穆宗时期,藩镇割据、朝政混乱,此种状况下皇帝仍不能勤政图强;一次,当穆宗问柳公权:“卿的字为何写得如此之好?”柳公权答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另一次,文宗皇帝为显自己俭朴,指着自己略显黯然的衣衫对朝臣们说:“我这衣服已经浆洗过三遍了!”其他大臣“皆美上之俭德”,唯独柳公权回答:“陛下贵为天子,应该把精力多放在治国理政上,衣帽浣洗多次,那是细枝末节之事”。

还有一次,文宗皇帝任命大将军郭旼为节度使,外间颇以为疑,文宗问柳公权这是何原因?柳公权直言不讳,说道:“近来郭旼的两个女儿被接进了宫里,都传言,郭旼是将两个女儿进献给皇帝以换得节度使官职的!”

柳公权其人其事

二:柳公权其书

1. 作品概览

柳公权一生所书作品很多,但大多数已经散佚,流传下来的仅有二十余件,其中又有伪作参杂其间。其前期楷书作品有:(1)《洛神赋十三行跋》,四十八岁书,小楷。(2)《送礼帖跋》,五十一岁书,小楷墨迹。(3)《钟楼铭》,五十九岁书,小楷中楷皆有。(4)《冯宿碑》,六十岁书,中楷。

一般字径数分(一厘米左右,1分=0.33厘米)为小楷;字径一寸为中楷(三厘米左右);字径一寸以上为大楷。

后期楷书作品有:(1)《清静经》,六十三岁书,小楷。(2)《玄秘塔碑》,六十四岁书,大楷。(3)《神策军碑》,六十六岁书,大楷。(4)《刘沔碑》,七十二岁书,中楷。(5)《魏公先庙碑》,七十五岁书,中楷。(6)《高元裕碑》,七十六岁书,中楷。(7)《东林寺碑》,八十岁书,中楷。

行草书有:《圣慈帖》《伏审帖》《赤箭帖》《十六日帖》《辱问帖》《翰林帖》《蒙诏帖》等。

柳公权其人其事

《蒙诏帖》局部

2. 柳体的“前世”

柳体楷书是集前人而自成为一体。其从笔画的起笔收笔,到字的结构组搭,皆是欧、颜的痕迹。柳体横画如刀切似的起笔特征常见于欧阳询的《九成宫碑》或直接效法的《张迁碑》,似骨结一般的收笔明显来自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等等。柳字多出于欧、颜,如此观点,自古以来几乎是共识,苏东坡就曾经说过:“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东坡题跋》)

柳公权其人其事

3. 柳体的“今生”

柳字起源大家都能知道和理解,但是后世学柳的痕迹就没那么明显了。历史上学柳者多,学成者少,那么受其影响又有所成的书家有哪些呢?大家熟知的有:黄庭坚、欧阳修、王铎,以及我们当代的启功。不为大家熟知的有:清末时的祁寯(jun四声)藻、溥儒等。

柳公权其人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