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麼的需要你

你聽過《狼來了》另一個版本嗎?

古時候,山上一戶家境貧困的家裡,有三個孩子。老大是農活好手,跟著父母一起下地。老三還小,媽媽總是把揹著他幹活。

老二還沒鋤頭高,不能下地幹活,只能獨自一人在山坡上放羊。老二把羊當成朋友,和它說話。但回到家裡,看到能幹的哥哥被表揚,爸爸媽媽又總是圍著弟弟轉,老二感覺非常失落。老二總是期望著爸媽也能關注到他。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麼的需要你


有一天,在山坡上放羊的老二,心頭閃過一個念頭。他大喊一聲:“狼來啦。”聽到老二的呼救,村民和父母提著農具,衝向山坡上的老二。媽媽摟著她,關切的問到:“孩子你沒有吧,狼有沒有傷到你。”媽媽的關心讓她感到非常溫暖。

幾天後,老二又想要媽媽抱自己,又喊了一次“狼來了”,媽媽又抱了他。

第三次,狼真的來了。聽到老二的呼救,爸媽嘀咕了句:“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於是爸媽沒有理睬老二,結果狼來了,悲劇發生了。

其實,故事中的“老二”就在我們生活中。二胎家庭老大行為倒退,重新尿褲子。有的孩子假裝生病。孩子只是通過這些行為告訴父母,我需要你們的關注。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麼的需要你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孩子行為背後的首要目的,是尋求價值感和歸屬感。

而我們和故事中的“父母”一樣,只關注到孩子不當行為而生氣。卻沒有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和訴求。

孩子越是出現錯誤的行為,我們傾聽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就越發重要。


孩子故意惹怒父母的根源在於,孩子在尋求父母的關注


(1)孩子為什麼寧願被批評也要獲取關注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麼的需要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是從金字塔自下而上依次滿足。當一個人較低的需求被滿足之後,才能出現較高級的需求,即需求層次。

對於孩子來說,得到父母的關注,才能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收到誇獎可以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當孩子失去安全感,這底層需求的時候,就顧不上尋找誇獎,實現更高層次的需要。

所以孩子會放棄父母的誇獎,採用惹怒父母的方式,寧願被父母批評,也要得到父母的關注。即使是被批評,也比被忽視好。


(2)父母把孩子推向不當行為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麼的需要你


美國兒科學會,關於如何管教兒童行為的小冊子裡,有一個著名的公式:行為+關注=更多的行為

孩子表現良好的時候,我們會放任孩子獨處。而當孩子有不當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注意力,反而增加了孩子的不當行為。因為孩子發現,從父母那獲取關注的方法:只要表現不好,媽媽就會來關注我。

比如,孩子無意間說了句髒話,父母會下意識的去糾正孩子,告訴他:“不許說XX,這是髒話。”聽到父母糾正,孩子反而興奮的開始不斷重複。孩子並不會理解什麼是髒話,他只會認為這是一句,可以引起父母關注的話。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麼的需要你


給予孩子關注,並不是要長時間陪伴孩子,而是要讓孩子感覺到:他對於你來說很重要。


(1)生活裡增加儀式感,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生活儀式感,重複出現而且有規律,孩子可以預期。這會讓孩子充滿安全感,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且我們的肢體動作和語言,可以讓孩子更直觀的感受到,我們愛他。

比如睡前給孩子講個故事,說聲晚安;出門上班時擁抱親吻孩子,說聲再見。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麼的需要你


(2)約定特殊時光,讓孩子知道你很重視他

雙職工家庭,在工作日,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非常少。工作的疲勞和壓力,回到家裡更容易忽視孩子的感受。

忙碌的我們,就要利用週末的時間,跟孩子約定一個特殊時光,時間長短根據家庭的具體情況,可以是30分鐘,或者幾個小時。

特殊時光的時長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約定後就儘量固定,不要隨意取消。比如每週六晚上,一頓有儀式感的家庭晚餐,或者1個小時親子桌遊、親子共讀。

  • 特殊時光會讓孩子感覺到,即使父母非常忙碌,自己在父母的心中的分量還是非常重。
  • 孩子在你忙碌時,請求你的陪伴。你拒絕孩子時,可以告訴孩子,你期待與他週末的孩子特殊時光。孩子即使被拒絕能夠理解,不容易覺得你是忽視他。
  • 把特殊時光加入在日常行程中,也是給自己一個提醒,避免因為忙碌而忘記了陪伴孩子。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麼的需要你


(3)傾聽孩子,做到真正的聆聽


孩子跟我們溝通或者提要求時,我們儘量放下手上的事情,蹲下來與視線與孩子保持同一高度,看著孩子的眼睛。孩子能夠從我們的肢體語言裡感受到:“媽媽,很重視我。”


即使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我們也不要著急,去打斷或者拒絕孩子。我們要帶著好奇心,通過聆聽孩子的訴求,收集更多的信息,深度挖掘孩子的目的與動機。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與思維與我們成人不同,有時我們可能會誤會孩子。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麼的需要你


早教專家林怡說:孩子很多的負面行為,就像是水面上突然出現的小漩渦,看似微不足道,底下卻暗流湧動,積蓄的都是成長的力量。

積極聆聽孩子,可以更好的影響孩子。當我處於聆聽孩子的狀態時,明確孩子的目的後拒絕孩子,孩子會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重視,更能接受我們的拒絕。


孩子有多用力激怒你,就有多麼的需要你


橙爸寄語

改善孩子不當行為的最好方法,是當孩子們做,你喜歡的事情時,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當他們做你不喜歡的事情時,轉移你的注意力。

增加良好行為的一個簡單方法是,描述他們的行為,並在他們做出實際努力時讚揚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