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黃牛遍地犁”,天氣還冷嗎?


這句話說的是二十四節氣中,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的氣候變化的情況,人們進入了寒冷的冬季,這首諺語很形象的說明了"進九"後的氣溫變化的幅度,如一九二九這十八天,天氣略冷,人們的手焐在口袋裡,而到了冬至後的第四十五天至六十二天的時候,氣溫開始上升,河道邊的柳樹上有了嫩綠的柳芽,中華文明起源於中源,傳統文化大都起於中原,如影響了中華二千多年的儒家學說,就起源於中原一帶。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黃牛遍地犁”,天氣還冷嗎?


關於農事的一些諺語,大都也起源於中原一帶,這些諺語或叫俗語,是有區域性的,內容說的是中原一帶,而且針對的是當時的氣候環境,秋後南飛去的大雁,知道中原一帶的春天來臨,天氣暖和了,蟄伏的蟲子甦醒了,田野中蟲子又多了起來,大雁就會北歸來採食,到了"九九末",萬物已開始萌芽生長,農田也該耕種了,於是人們就會牽著牛揹著犁,到田裡耕田,如此時,到田野裡看看,就會看到,農民們正扶著犁趕著黃牛耕地的景象。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黃牛遍地犁”,天氣還冷嗎?


這裡的黃牛其實是一種泛指,並不單指黃牛,也代指驢、騾等,之所以用"黃牛"一詞,只是因為過去耕田的黃牛多些罷了,這句話有區域性,如果用在江南地區就不無道理了,用在東北地區也道理,而且指的是過去的中原一帶,用於如今,也不準確了,因為隨著天氣的變暖,中原一代的河流,許多的地方,冬天也不見了冰封河流的現象。"三九四九中心臘、河裡凍死連毛鴨",三九四九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時節,連長期棲息在水中野鴨子都能凍死,說明此時被冰封一冬的河裡被微風吹起漣漪,春天的腳步已經向我們慢慢地向我們走來。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黃牛遍地犁”,天氣還冷嗎?


天氣漸暖,路上忙著趕路的人走熱了,把衣服脫了搭在肩上,"九九八十一、貓狗找蔭地",九九說明九已盡,天氣由暖變熱,貓狗怕熱都躲進樹蔭下,俗話說:"九盡花開寒不來",這時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也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休息一冬天的農民朋友又要開始新的一年勞作,數九的過程不僅用來計算時日,同時人們也對數九天氣裡的各種氣候變化進行記錄,並結合古代的農諺俗語來推演未來的天氣變化,各個九里都有不同的天氣對應物候。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黃牛遍地犁”,天氣還冷嗎?


七九河開,是說冬至後的第七個九,天氣會逐漸變暖,這個期間最明顯的氣象變化就是春意微微,大河裡的本來凍的如玻璃一樣的寒冰開始逐漸融化,所以稱為七九河開。比如在七九的時候,東北地域還是特別寒冷,冰凍的河水還沒開化,所以不能適合任何地域,前後時間總會有所差異,這句話是概括了我國的黃河流域地區的一些數九里的天氣變化,而大雁從南方飛回來時正好是每年的八九。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黃牛遍地犁”,天氣還冷嗎?


七九時冰凍的河水開始融化。這些都是自己親自觀察體驗過的,等到仲春,滿山遍野的梨花、蘋果花、杏花、櫻桃花,一片花海中,果農們在辛勤的忙碌著,心中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瞳景,等到秋收果實一車車運往全國各地,人們在品嚐甘甜蘋果的時候,是否知道農民們的艱辛付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