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梦想和现实面前,我们该如何正确权衡

前言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相信这句传颂已久的金句,早已被喜爱毛姆作品的人所熟悉。


因此生活中常有人这样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是的,每个人对于梦想和现实,都或多或少充满着矛盾和纠结,毕竟心中所想所期待的,要么同现实生活存在着很大差距,要么就是困难重重难以实现。


那么,我们在梦想和现实面前,该如何正确权衡呢?《月亮和六便士》就是这样一本,带给人深刻影响和启迪的书。


书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有着体面稳定的工作,并且家庭美满,谁知他却在四十岁时,毅然放弃所有一切,去追逐绘画的梦想,最终留下了传世之作。


这部经典的传世名著,距今已问世100多年,是罗曼罗兰、村上春树、张爱玲、余华等作家共同推荐的著作。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梦想和现实面前,我们该如何正确权衡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评价这本书:读《月亮和六便士》,就像一头撞上高耸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彻底解体。


高晓松也说:无关乎有钱没钱,天上那轮永远免费的月亮,就是诗和远方,月亮和六便士伴随我们一生,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可以说因为这本书,使许多曾在梦想和现实中徘徊的人,最终坚持了自己的初心,勇敢的朝着理想奋进。


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一生中写了数部重要著作,以及近百篇短篇小说。


因为学医的缘故,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非常善于剖析人的内心世界,其笔锋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冷静的挖掘出了,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活动。


而《月亮和六便士》就是一部在某种意义上,极具有现实参考价值的教科书,带给我们深刻久远的思考和探讨。


一.梦想会屈服于现实吗?

书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来职业稳定家庭美满,但却在四十岁时,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留下一张纸条,离家出走,跑去巴黎追求绘画的梦想。


他奇怪的行径,让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尤其妻子更是认为,丈夫肯定有了新宠,才会抛弃一切。


对于这些常人的看法,思特里克兰德嗤之以鼻,根本不放在心里,并对撇下妻儿的做法,没有任何的愧疚和负罪感,在他看来,已经养育家庭十七年了,是该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殊不知,得知了思特里克兰德的真实想法后,妻子却愤恨不已,她认为,假如丈夫真的有了新宠,但只要能回归家庭,她完全可以原谅,可都已经四十岁的人了,竟然还要去实现画画的梦想?简直是不可理喻!


生活中,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梦想和现实面前,我们该如何正确权衡


每当做的某件事情,不符合大众的眼光,便会遭到周围人的一致评判,

或许久而久之,曾经梦想的火焰,有可能就这样被一点点的,摧毁熄灭了。


所以,当面对众人的嘲笑和不理解时,究竟该如何保持初心继续前行,确实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思特里克兰德的做法,则给了大家当头一棒,毅然做出了令人惊世骇俗的举动。


究其原因,他不愿再过这种虚伪体面的生活,而选择决然的离开,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撕开表面的伪装,将生活中的矛盾和自欺欺人,无情的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二.该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要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不管不顾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寻找心目中的那轮明月?


这里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


尤其对于文学和艺术来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它不会很快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而是需要你慢慢的去积累。


这就要求我们,在取得一份能谋生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去磨练打磨技艺,况且生活里的素材无处不在,每一处都值得用心去挖掘。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梦想和现实面前,我们该如何正确权衡


我们要学习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对梦想坚持执着的精神,他知道,任何事情都拦不住,任何人的想法都与他无关,自己就是要去追求,去做这件事情。


书中提到,思特里克兰德从小就想做个画家,可父亲认为学艺术赚不了钱,他无奈只好把梦想埋在了心底,以至于后来妻子一直以为,丈夫是去俱乐部打桥牌,却不知他是在上夜校学习绘画。


因此,思特里克兰德对自己的梦想,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愈发强烈了。


即便是他在巴黎,过着非常贫困孤独的生活,每天只是疯狂的画画,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为了在艺术上,不断寻求各种表现手法,精神上也异常的痛苦,但却依然执着的坚持着。


最终,思特里克兰德离开巴黎,这个繁华的文明世界,来到了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小岛。


在这里,他终于找到了灵魂的宁静,以及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


纵观我们自己,在这纷繁嘈杂的社会里,有时抵不住外界的诱惑,再加上自身的懒散,竟渐渐遗忘了当初的梦想。


所以,我们在捡拾六便士的同时,是否可以常常仰望一下星空,在柴米油盐中,不要忘记梦想里的那轮明月,勇敢执着的去追求它


三.在梦想和现实面前,究竟该如何权衡?

思特里克兰德对于追求梦想的做法,非常的决然,他将自己逼到了绝境,近乎自虐式的,同自身本能的原始欲望,做着艰难的对抗和斗争。


不仅如此,思特里克兰德还拒绝爱情,在巴黎,有夫之妇勃朗什疯狂的爱上了他,生病期间,他默认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最终却放弃了这段感情。


因为思特里克兰德知道,爱情是不被人掌控的,是随着内心情绪而发展的,他不愿被感情所控制。


对于深爱绘画的思特里克兰德来说,他需要自由需要灵感,只有这样才会离梦想更近,而一旦被轻易束缚,就又回到了从前的生活。


所以在这方面,思特里克兰德保持着高度的警醒,在他心里,画画是纯粹的,不带任何目的性和功利性。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梦想和现实面前,我们该如何正确权衡


这也是为什么在临终前,思特里克兰德让土著女人烧毁了那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这是其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因为,思特里克兰德从不需要别人理解,他要的就是这种孤立无援的状态。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留心灵深处最纯净的部分,也才能创作出心目中最完美的画作。


诚然,思特里克兰德的做法,看起来似乎有些极端,非常不被人理解,然而天才注定就是要忍受,这份孤独和遗世独立。


况且,从他决然的离家出走时起,就已决定不去理会众人的想法,一意孤行的走下去,永远不再回头。


因此,思特里克兰德传递给我们的,是对梦想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而不是不顾实际情况,就完全拷贝复制其行为和做法。


当然,如今社会上也的确很少有人,能做到像他这样的,对梦想如此疯狂执拗。


也许,有人很不喜欢思特里克兰德,因为他背叛了,挽救自己性命的朋友,导致恩人家破人亡。


但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和才能,也不得不对他的执着和追求,所深深的折服。


这也是作家毛姆的高明之处,他把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描写的既怪异疯狂到不可理喻,同时又表现的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实在令人叹服。


结语

关于梦想,想起了曾看过的一篇文章,说有些年轻人,学着文学或影视作品里,所描述勾画的那样,开着一间小店,装饰的很文艺也很小清新。


然后每天泡泡茶看看书,悠哉哉的过着心目中,所谓超然梦想的生活,如此大好的青春,就这样碌碌无为的荒度着。


因此也有人说,现在有些年轻人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银币。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梦想和现实面前,我们该如何正确权衡

归根结底,究竟什么是梦想,是源于心底里的爱好,还是人云亦云的,把某个赚钱的行业当做梦想,又或是不切实际的做着白日梦,一定要明确的分辨清楚。


在我看来,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在体味世俗生活的同时,执着的坚持梦想,并且为之去努力奋斗,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