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中华文化渊源

中国的文化渊源,如果说《道》是“根”是“祖”是“源”的话。

也许除了“痴迷”《易》的人之外,大多数人都会赞同。

天道地道人道。医道易道武道。御敌之道,治国之道。

饮茶也谓之茶道。

琴棋书画也皆谓之道。连强盗都自诩,盗亦有道。

中山曰:大道之行……

伟人云:人间正道……

《真是一个道字了得》!

如果讲百花齐放呢,各抒己见,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人生在世嘛,不过百年左右,各有所悟而已。

想了想人生什么是道?

淡泊以为:

半慧半醉半神仙,

大概是人之《道》。

接不接近郑板桥的意思呢,他说“难得糊涂”。

为什么我使用了三个“半”呢?

“知足者常乐”!

想成仙?羽化升天,那恐怕是神话。能如《黄帝内经》的“度百岁乃去”,那也算半仙。

不思与不学点什么,糊里糊涂的过,那一生也太马马虎虎。

我辈《凡夫俗子》想《易》出神通是空想、而悟出点《道》也许现实,若是能弄个似懂非懂,即有个半慧也凑合。

唉!——

成仙难、悟道难,老酒喝喝自悠然,酒不醉人人自醉,半醉半卧周天环。

半醉?

酒能通神啊!喝点儿酒确实能提神,古医(醫),下面为酒。最早的药原来是酒,外用能消炎、内服通经络……助导引……等等。

差点忘记古医(毉),下面为巫,古巫在远古左右朝堂、烧龟壳、古(易)占卜、求神示以昭昭,逐渐智开、圣主废拜神而拜天,自谓“天之子”。《巫》被逐出朝堂,流放民间,转向钻研天地之(道)以利农桑……,

这样才能够《混饭吃》,再装神弄鬼非但天子不信,连百姓也少有信的。后代与今朝只能“梦想”回朝堂……?

岂料,一枕黄樑!

《天子不信“神”了》……。

科技今朝,天地人之《道》,所识远胜古往,古《易》虽逐渐丰富转为诸版《易经》,累积古识尤相对粗陋、虽古之辉煌但渐渐拙于近代科学和现代科学。残留占卜,筮算之术士,流落江湖漂零落魄而已。

哀叹:

我本将心对明月,

哪知明月照沟渠。

古医(醫)留着,保主安康就是益天下。若“疫”暴发,“上医医国”……,中、下之医犹治病救人,即:“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此医理就不详述了。

由于西医善用科技,致中医残喘苟存,若无创新,亦有衰亡之危。正如孙文所言: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

半醉:醉似解之酒卒(徒),刘伶好酒、唯有杜康……,一醉解千愁!

哪知: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所以还是半慧半醉好:

智、愚之间、“半”似乎为中,《中》乃是:

孔圣的《中庸》啊!

“中”是什么?

阴阳鱼的分界线吧?

《黄帝内经》云:

无阴不生,无阳不长!

弄了半天是太极阴阳呀……。

所以啊:

半慧半醉半神仙。

就是淡泊所悟之《道》!


简说中华文化渊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