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關勝口口聲聲罵宋江是土匪,為何結果卻投降梁山?

用戶64079275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走投無路了唄。

呼延灼和之前那批人不同。比如秦明之流,其實是北宋地方軍隊,地位並不高。

而呼延灼是正兒八經的大宋正規軍,麾下直屬兵力就有1萬,其中有5000是騎兵。

呼延灼身份也比較特殊,是河東名將呼延贊嫡派子孫,當時在汝寧州做都統制。

按照他所轄的兵馬來看,相當於今天的師長了,軍銜相當的高。

更重要的是,呼延灼的部隊非常精銳,竟然有連環馬這種重騎兵:馬帶馬甲,人披鐵鎧。馬帶甲,只露得四蹄 懸地;人披鎧,只露著一對眼睛。宋江陣上雖有甲馬,只是紅纓面具,銅鈴雉尾而 已。這裡射將箭去,那裡甲都護住了。

在宋代,重騎兵屬於國家的寶貴財產,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動用的。

可見,呼延灼的部隊也是國家的一直生力軍。

然而,呼延灼卻被梁山大敗,兵馬全軍覆沒,自己一個人逃走。

這種情況下,呼延灼回去朝廷覆命,肯定是一個死罪。

無奈之下,呼延灼只能投靠青州慕容知府,誰知道又在青州被活捉。

當時呼延灼如果不投降,肯定被宋江斬殺。

退一步說,就算宋江釋放呼延灼,呼延灼回到朝廷還是死罪。

橫豎是死,想要不死也就只能投靠宋江這一條路。

所以梁山中有很多朝廷的軍官,都是不得已才投靠梁山,為了活命。

大家注意,呼延灼在梁山的地位是很高的,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又被封為“馬軍五虎將”第四。招安後,他被任命為御營兵馬指揮使,也是很高的官銜。

但作為梁山的頂尖人物,呼延灼卻和宋江他們根本不是一條心。

宋江和盧俊義被害死前後,梁山的人走的走、逃的逃,吳用和花榮乾脆自殺,但呼延灼熟視無睹,繼續做他的官,絲毫沒有為宋江報仇的意思。


薩沙


作為忠義象徵關羽的名義上的後代,宋江與其說是看中他的武藝,倒不如說是想借助其先祖的名聲來標榜自己,宋江雖然說武功是菜鳥級別,但政治方面的確無人能及,對於關勝這種名將,宋江可以說把他們吃的死死。首先關勝被俘以後宋江先好吃好喝的供著,比對自己的親爹還親,作為一個俘虜,關勝 首先從心裡上對宋江已經有了好感,儘管他自己不承認,在其次先他一步入夥梁山的呼延灼出馬了。二人以前就認識,呼延灼先向關勝做下公關,無非就是擺明利害關係,炫耀一下自己在梁山過的有多好,宋江有多麼禮待和重用自己,給梁山戴高帽,說朝廷奸臣當道,皇帝昏庸無道,我等是寶珠蒙塵遇不到明主之類,說梁山是替天行道,正義聯盟,我等投降不等於做賊,是曲線救國等等。先從內心中給關勝種下一顆種子。接著我們的宋老大出場了,見面就給關勝下拜磕頭,可勁的作賤自己,可是嚇關勝一大跳。接著亮出宋江最擅長的一招,讓位大法。哭死哭活的要讓位於關勝,關勝肯定不敢接受呀!再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家這麼對待自己,自己要是再拿著捏著就有些不厚道了。得了吧!入夥吧!讓恩相哭去吧!


一個老男人歷史


施耐庵寫《水滸傳》時,毋庸置疑是把宋江定為男一號,按照慣例,通常這些有主角光環的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死的。可是《水滸傳》的結局是,施耐庵把宋江寫死了。

招安後,宋江是被朝廷毒死的,而當時好兄弟呼延灼手握兵權,完全是有實力可以救下宋江的,但是呼延灼卻選擇了視而不見。這是為什麼呢?

呼延灼,綽號“雙鞭”,大宋二品武官,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讚的親孫子,血統高貴。呼延灼運用連環馬戰術,宋江率領的梁山兵馬抵擋不住,人馬折損大半,差一點把梁山集團趕出老巢。後來高俅率十三萬大軍、上將近二十人攻打梁山,也沒能像呼延灼般的勢。

後來的故事走向大家都知道,宋江親自作誘餌把呼延灼引入陷坑,活捉呼延灼,在宋江好言相勸之下,正式歸順梁山。

呼延灼上梁山的主要原因是在聽取了宋江一席話後的大膽決定:幫助宋江實現招安,變相完成剿滅梁山的任務。

呼延灼知道兵敗回去自己就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了,留下幫助宋江實現招安還能將功折罪。為了給自己完成任務提高砝碼,呼延灼詐降關勝,給自己完成任務找到了一個好幫手,壓下了林沖、魯智深等人不希望招安的勢頭。

徵方臘歸來,呼延灼完成朝廷任務歸隊,從一方大員成為了皇帝行營守衛首領,是梁山中唯一提拔重用的武將。能夠重新得以重用的很大部分原因還是因為呼延灼是開國功臣的後代。

作為開國功臣的後代,對朝廷自然忠誠不二,宋江當初為了使呼延灼投降,雖然自己傷亡了幾千人,但也破了呼延灼的連環馬,消滅了他手下的一萬個弟兄,如果不是宋江,呼延灼也不會淪落到落草為寇的地步,對於開國功臣後來講,這是何等的屈辱?不是為了保全性命,誰願意背棄忠君愛國的將門氣節和放著好好的官職不當心甘情願去當“土匪”。

還有一點也可以看出呼延灼從未真心歸順。小說裡,一般被逼上梁山的那些好漢,在梁山安頓好以後一定會去把自己的家人也接到山上,就連李逵也要接自己的老孃上山,可是呼延灼卻沒有這麼做。也有可能是因為開國功臣的後代,北宋朝廷對開國功臣的後代向來重視,即使有錯誤也會寬大處理,不會有殺頭之禍。呼延灼也是心裡有數,知道朝廷不會為難他家裡人。

呼延灼的出身起跑線本來就很高,他清楚的知道宋江能給他什麼?不朽的功勳?光大門楣?顯然宋江都給不了,頂多就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如果他選擇救宋江的話,就等同於和朝廷作對,就很可能失去好不容易找回來的一切。

若不是形勢所逼,呼延灼根本不屑於跟宋江打交道。征討方臘後,重獲官職只是重新手掌兵權。以呼延灼的實力,想救宋江並不是一件難事,但呼延灼只是把朝廷安排的任務完成了,對救宋江卻沒有什麼想法,就好像和宋江是陌生人一樣。

有人可能會覺得呼延灼薄情寡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呼延灼又何嘗不是呢?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最後一定是分道揚鑣收場。


王銘葦


不得不說。這次宋江做的很好。

關勝和呼延灼都是名門之後,而且身為朝廷命官,自然看不起宋江這樣的草寇。

宋江就針對這些情況,做出了以下方法。

第一,利用他們的狂妄輕敵而設下埋伏。將他們一舉拿下。

第二,對他們這樣的俘虜特別尊敬。那是親解其縛。還請上座。宋江甚至還給他們行大禮,還有的要請他做梁山老大。可以說是卑躬屈膝,給足了面子。

第三,就是訴苦。說是奸佞當道,被迫上山當土匪。希望可以招安為國出力。

可以說,宋江此舉,把他們敗兵的恥辱說乾淨了。而也分析到他們迴歸朝廷一定會挨罰。所以既肯定了他們的偉大。也說明了將來回歸朝廷的好處。讓他們美滋滋的逃脫責任,又有迴歸朝廷的機會。

而關勝和呼延灼的結局相比其餘梁山的頭領也算不錯了,畢竟他們也算名門不會被奸臣打壓,這就是現實。


亂神虎



做為忠臣後代的關勝,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辱沒先祖的名聲,一旦被抓就求饒顯然不是名門之後的作風。



其次,宋江以禮相待,而且當時宋江及時雨名聲在外,江湖好漢哪個不認識,關勝明白宋江是被逼無奈的,再加上呼延灼,林沖等人的相說,關勝也只有答應投降。

關羽當年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事蹟,關勝作為後代沒理由不支持祖宗,而且宋江把一心想招安的想法和關勝說明之後,關勝也有可能想學關羽那樣,身在梁山心在大宋。

故而有了關勝的投降才有了後面的梁山五虎大將。


非常完美的名字


呼延灼與關勝在被俘前,都是朝廷軍隊的統帥,自然想要建功立業、封妻廕子,把祖宗的名聲發揚光大,所以他們口口聲聲罵宋江是土匪。被俘後,這種可能性已經完全化為烏有,而宋江又循循誘導,告訴他們,完全有另外一條路可能曲線實現他們的理想,即投奔梁山,然後招安。呼延灼和關勝在當時只有兩種選擇,即宋江為他們規劃的路線和頑抗到底而被殺,被殺的話,也就萬事皆休,根本不可能在實現什麼理想了,綜合權衡後,二人選擇投奔梁山,曲線實現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