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关胜口口声声骂宋江是土匪,为何结果却投降梁山?

用户64079275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走投无路了呗。

呼延灼和之前那批人不同。比如秦明之流,其实是北宋地方军队,地位并不高。

而呼延灼是正儿八经的大宋正规军,麾下直属兵力就有1万,其中有5000是骑兵。

呼延灼身份也比较特殊,是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当时在汝宁州做都统制。

按照他所辖的兵马来看,相当于今天的师长了,军衔相当的高。

更重要的是,呼延灼的部队非常精锐,竟然有连环马这种重骑兵:马带马甲,人披铁铠。马带甲,只露得四蹄 悬地;人披铠,只露着一对眼睛。宋江阵上虽有甲马,只是红缨面具,铜铃雉尾而 已。这里射将箭去,那里甲都护住了。

在宋代,重骑兵属于国家的宝贵财产,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动用的。

可见,呼延灼的部队也是国家的一直生力军。

然而,呼延灼却被梁山大败,兵马全军覆没,自己一个人逃走。

这种情况下,呼延灼回去朝廷复命,肯定是一个死罪。

无奈之下,呼延灼只能投靠青州慕容知府,谁知道又在青州被活捉。

当时呼延灼如果不投降,肯定被宋江斩杀。

退一步说,就算宋江释放呼延灼,呼延灼回到朝廷还是死罪。

横竖是死,想要不死也就只能投靠宋江这一条路。

所以梁山中有很多朝廷的军官,都是不得已才投靠梁山,为了活命。

大家注意,呼延灼在梁山的地位是很高的,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又被封为“马军五虎将”第四。招安后,他被任命为御营兵马指挥使,也是很高的官衔。

但作为梁山的顶尖人物,呼延灼却和宋江他们根本不是一条心。

宋江和卢俊义被害死前后,梁山的人走的走、逃的逃,吴用和花荣干脆自杀,但呼延灼熟视无睹,继续做他的官,丝毫没有为宋江报仇的意思。


萨沙


作为忠义象征关羽的名义上的后代,宋江与其说是看中他的武艺,倒不如说是想借助其先祖的名声来标榜自己,宋江虽然说武功是菜鸟级别,但政治方面的确无人能及,对于关胜这种名将,宋江可以说把他们吃的死死。首先关胜被俘以后宋江先好吃好喝的供着,比对自己的亲爹还亲,作为一个俘虏,关胜 首先从心里上对宋江已经有了好感,尽管他自己不承认,在其次先他一步入伙梁山的呼延灼出马了。二人以前就认识,呼延灼先向关胜做下公关,无非就是摆明利害关系,炫耀一下自己在梁山过的有多好,宋江有多么礼待和重用自己,给梁山戴高帽,说朝廷奸臣当道,皇帝昏庸无道,我等是宝珠蒙尘遇不到明主之类,说梁山是替天行道,正义联盟,我等投降不等于做贼,是曲线救国等等。先从内心中给关胜种下一颗种子。接着我们的宋老大出场了,见面就给关胜下拜磕头,可劲的作贱自己,可是吓关胜一大跳。接着亮出宋江最擅长的一招,让位大法。哭死哭活的要让位于关胜,关胜肯定不敢接受呀!再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这么对待自己,自己要是再拿着捏着就有些不厚道了。得了吧!入伙吧!让恩相哭去吧!


一个老男人历史


施耐庵写《水浒传》时,毋庸置疑是把宋江定为男一号,按照惯例,通常这些有主角光环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死的。可是《水浒传》的结局是,施耐庵把宋江写死了。

招安后,宋江是被朝廷毒死的,而当时好兄弟呼延灼手握兵权,完全是有实力可以救下宋江的,但是呼延灼却选择了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呢?

呼延灼,绰号“双鞭”,大宋二品武官,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的亲孙子,血统高贵。呼延灼运用连环马战术,宋江率领的梁山兵马抵挡不住,人马折损大半,差一点把梁山集团赶出老巢。后来高俅率十三万大军、上将近二十人攻打梁山,也没能像呼延灼般的势。

后来的故事走向大家都知道,宋江亲自作诱饵把呼延灼引入陷坑,活捉呼延灼,在宋江好言相劝之下,正式归顺梁山。

呼延灼上梁山的主要原因是在听取了宋江一席话后的大胆决定:帮助宋江实现招安,变相完成剿灭梁山的任务。

呼延灼知道兵败回去自己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留下帮助宋江实现招安还能将功折罪。为了给自己完成任务提高砝码,呼延灼诈降关胜,给自己完成任务找到了一个好帮手,压下了林冲、鲁智深等人不希望招安的势头。

征方腊归来,呼延灼完成朝廷任务归队,从一方大员成为了皇帝行营守卫首领,是梁山中唯一提拔重用的武将。能够重新得以重用的很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呼延灼是开国功臣的后代。

作为开国功臣的后代,对朝廷自然忠诚不二,宋江当初为了使呼延灼投降,虽然自己伤亡了几千人,但也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消灭了他手下的一万个弟兄,如果不是宋江,呼延灼也不会沦落到落草为寇的地步,对于开国功臣后来讲,这是何等的屈辱?不是为了保全性命,谁愿意背弃忠君爱国的将门气节和放着好好的官职不当心甘情愿去当“土匪”。

还有一点也可以看出呼延灼从未真心归顺。小说里,一般被逼上梁山的那些好汉,在梁山安顿好以后一定会去把自己的家人也接到山上,就连李逵也要接自己的老娘上山,可是呼延灼却没有这么做。也有可能是因为开国功臣的后代,北宋朝廷对开国功臣的后代向来重视,即使有错误也会宽大处理,不会有杀头之祸。呼延灼也是心里有数,知道朝廷不会为难他家里人。

呼延灼的出身起跑线本来就很高,他清楚的知道宋江能给他什么?不朽的功勋?光大门楣?显然宋江都给不了,顶多就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如果他选择救宋江的话,就等同于和朝廷作对,就很可能失去好不容易找回来的一切。

若不是形势所逼,呼延灼根本不屑于跟宋江打交道。征讨方腊后,重获官职只是重新手掌兵权。以呼延灼的实力,想救宋江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呼延灼只是把朝廷安排的任务完成了,对救宋江却没有什么想法,就好像和宋江是陌生人一样。

有人可能会觉得呼延灼薄情寡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呼延灼又何尝不是呢?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最后一定是分道扬镳收场。


王铭苇


不得不说。这次宋江做的很好。

关胜和呼延灼都是名门之后,而且身为朝廷命官,自然看不起宋江这样的草寇。

宋江就针对这些情况,做出了以下方法。

第一,利用他们的狂妄轻敌而设下埋伏。将他们一举拿下。

第二,对他们这样的俘虏特别尊敬。那是亲解其缚。还请上座。宋江甚至还给他们行大礼,还有的要请他做梁山老大。可以说是卑躬屈膝,给足了面子。

第三,就是诉苦。说是奸佞当道,被迫上山当土匪。希望可以招安为国出力。

可以说,宋江此举,把他们败兵的耻辱说干净了。而也分析到他们回归朝廷一定会挨罚。所以既肯定了他们的伟大。也说明了将来回归朝廷的好处。让他们美滋滋的逃脱责任,又有回归朝廷的机会。

而关胜和呼延灼的结局相比其余梁山的头领也算不错了,毕竟他们也算名门不会被奸臣打压,这就是现实。


乱神虎



做为忠臣后代的关胜,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辱没先祖的名声,一旦被抓就求饶显然不是名门之后的作风。



其次,宋江以礼相待,而且当时宋江及时雨名声在外,江湖好汉哪个不认识,关胜明白宋江是被逼无奈的,再加上呼延灼,林冲等人的相说,关胜也只有答应投降。

关羽当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事迹,关胜作为后代没理由不支持祖宗,而且宋江把一心想招安的想法和关胜说明之后,关胜也有可能想学关羽那样,身在梁山心在大宋。

故而有了关胜的投降才有了后面的梁山五虎大将。


非常完美的名字


呼延灼与关胜在被俘前,都是朝廷军队的统帅,自然想要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把祖宗的名声发扬光大,所以他们口口声声骂宋江是土匪。被俘后,这种可能性已经完全化为乌有,而宋江又循循诱导,告诉他们,完全有另外一条路可能曲线实现他们的理想,即投奔梁山,然后招安。呼延灼和关胜在当时只有两种选择,即宋江为他们规划的路线和顽抗到底而被杀,被杀的话,也就万事皆休,根本不可能在实现什么理想了,综合权衡后,二人选择投奔梁山,曲线实现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