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文化基础,形声大放异彩

在中国汉字文化里面,形声字可谓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文化基础里面,形声字也是大放异彩。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诠释的“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都只能表示形义,不能表示声音,这是纯粹的表意文字。在这一定数量表意文字的基础上,我们的祖先又发明了一种既能表形又表声音的造字法。这类字叫“形声字”,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这就是形旁和声旁。


夯实文化基础,形声大放异彩

许慎——说文解字

形声字比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出现的晚些,但数量很大,约占汉字总数90%左右。形声字的出现可谓在文化里面大放异彩。

分析形声字也是乐趣备至,如呼吸的呼字,“口”是形旁,“乎”是声旁;公园的园字,“口”是形旁,看起来很像公园的园墙,“元”是声旁;思想的想字,“心”是形旁,因为那是科学不发达,人们认为想问题跟心脏有关系,“相”是声旁。中国有句俗话说“秀才识字认半边”。这主要说的就是形声字,意思就是从形旁可以认识字的意思,从声旁可以念出字的声音。这句俗话对不对呢?我们说对一部分形声字来说是对的,但不全对。为什么呢?


夯实文化基础,形声大放异彩

秀才识字认半边,半边认字假秀才

一、有些形声字经过长期的演变,有的形旁和声旁变得认不出来了。如形旁手在搞字里变成了提手旁,在弄字里变成了草字头;形旁衣在袖字变成了衣字旁,在裹字里变成了半边衣;形旁心在情字里变成竖心旁,在恭字里变成竖着的心;声旁才在在字里变成了半边才;声旁正在定字里变成了走之旁的正;声旁半在判里变成了撇的半等。

二、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从一开始就只表示近似音,有些形声字的声旁现在完全不表音了。如滑冰和滑稽中的滑字,古时读“骨”,现在读hua。

所以不是所有汉字都可以按照形声字去理解,有时候容易弄出笑话。讲从前有个教私塾的老先生喜欢读古音说古话。一天,他教学生学习生词“滑稽”,他解释说:“滑稽者引人发笑之谓也,古人读gu ji,今日读hua ji,念错字而不知耻,岂非gu ji乎?”讲后问学生听懂了没有。一个聪明的学生站起来说:“死人念gu ji,活人念hua ji,先生是活人,竟说死人话,你看hua ji不hua ji?”

夯实文化基础,形声大放异彩

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出现凭想当然而把字念错的笑话:有个病人去医院打针,护士告诉他打在殿部,让他作准备。他不明白殿部是什么地方,没法准备,后来才明白要打在屁股上。“屁股”,医学术语叫“臀部”,护士把他念成“殿部”了。

形声字的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确实辉煌。但是我们也不能看见字就认为是形声字,一定要做好知识储备,夯实好文化知识基础,学好“六书”中的汉字,并理解汉字的含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