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争的智慧,民兵用地雷战围困一据点,日本鬼子死伤惨重而逃

人民战争的智慧,民兵用地雷战围困一据点,日本鬼子死伤惨重而逃

我国是发明和使用地雷最早的国家,据史料记载由人马直接触发而引爆的地雷最早在明朝中期(公元1546年)就已应用。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曾积极发动民兵应用各种材料,制造了各式各样的地雷,广泛地开展了地雷战,配合游击战取得过很多辉煌的战果。

枪风岭是山西浑源县境内的一个小山庄,它坐落在一座大山上,可居高临下控制着山下的灵(邱)浑(源)公路。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本鬼子在此处修建了一个坚固的据点,驻扎有一百多名鬼子。

1945年3月,随着抗战形势的不断好转,浑源县委组织了一个约20人的民兵战斗队,决心采用地雷围困战术,逼走枪风岭据点中的敌人。

人民战争的智慧,民兵用地雷战围困一据点,日本鬼子死伤惨重而逃

一天下山抢水的10多名日本鬼子是踏响了地雷,当场就炸死4人,重伤5人;这让枪风岭的日寇每次抢水都小心翼翼。而民兵们并不因此放弃,他们找来几只死狗,抛在溪水旁,并在狗身下面布上了地雷。天气炎热,狗尸很快腐烂了,一阵阵呛鼻的恶臭顺风飘入据点。鬼子们果然忍耐不住,派出5人顺昧搜寻到溪边,见是几只死狗,气急败坏的鬼子伸手便拖,一下子拉响了地雷让这5名鬼子又全部“报销”。

鬼子经过观察,发现附近桓峪岭是民兵的基本阵地,于是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妄图报复。一天天刚亮,鬼子集中轻重机枪及小炮,向桓峪岭猛烈射击,同时组织了二十多人气势汹汹地向岭上冲来。民兵就怕鬼子不出来,这下正中下怀。他们一边组织对射来迟滞敌人行动,一边加紧布置“欢迎宴会”。而待鬼子冲上桓峪岭,民兵早已踪影全无,但满岭皆是标语、标牌,警告鬼子快快投降,否则就困死他们。敌人恼羞成怒一个个是恶狠狠地脚踢枪挑,结果触响了标语下面的地雷,当场又被炸死七八个人,不得不再次缩回了“乌龟壳”。

通过几次较量,鬼子认为民兵仅是地雷“大大的厉害”,如果弄清楚地雷的秘密,民兵也就“无计可施”了。

人民战争的智慧,民兵用地雷战围困一据点,日本鬼子死伤惨重而逃

一天天刚亮,鬼子打开大门,只见正在山坡上埋雷的几名民兵看见鬼子后,慌慌张张转身就跑,连布雷工具也来不及收拾。敌人被这假象所迷惑,断定是“天赐良机”,不疑有诈,放心大胆地起出几颗尚未掩盖好的地雷拿回去“研究”。鬼子队长亲自上阵,得意洋洋地边摸边讲。当他试图打开雷盖,看看内部结构时,一声巨响后鬼子队长与另外3名鬼子被当场被炸死,其余人也负了重伤。

原来,这是些“揭盖雷”,一开雷盖就爆炸。民兵故意把它伪装成踏发雷,专门引诱敌人上钩,给其来了个“窝里开花”。

在民兵布下的天罗地网般的地雷阵的围困下,敌人得不到增援和补给,又不敢下山抢掠,最后连洗澡塘里残存的一池臭水也被喝光了。敌人无可奈何,被迫在一个夜晚从北面翻越大山逃回了浑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