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寒冬:2020,房企如何挺過去

◎私信小編回覆“加群”,可加入“城市更新 舊改說 交流群”!(可注意文末或者點擊主頁哦~)

這一個月,關於房地產的官方新聞不斷,各種政策救市的真假新聞,鬆綁政策一日遊,反覆上演。前幾天全球的股市,上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疫情下的國內國際經濟情況,比很多人預料的要糟。

2020的開端,對房地產來說,真的非常不友好。

(一)

疫情像是一道送命考試題,大部分房企的得分只能是剛剛及格,部分房企已經被淘汰出局。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的破產公告,2020年開局至今,剛剛經過了兩個月的時間,累計已有120家房企被宣告破產。這個數字還在以上升的趨勢,繼續增加,平均每天超過兩家房企倒下。

地產寒冬:2020,房企如何挺過去

目前國內的疫情已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恢復生產生活,還只是開始。目前大部分房企都恢復了上班,部分地區售樓部也在嚴密監控之下陸續有條件開放。但在疫情徹底結束,脫下口罩之前,恐怕很難如很多房企所願,出現購房熱潮。

2019年對很多中小房企來說,在經歷了融資渠道收緊,三四線去化不力的困境後,已經是足夠艱難。

根據易居克而瑞集團公佈的1-2月份典型房企銷售金額變動統計,百強房企銷售金額,同比2019年下降了37%。這個數據也很容易理解,畢竟現在各地能夠開放售樓部的,不到一半。今年一季度,甚至是上半年的銷售任務指定是完不成了。

地產寒冬:2020,房企如何挺過去

(二)

比銷售數據下滑更恐怖的,是背後反映的房企資金情況急劇惡化,生存情況出現冰火兩重天。

對大型房企而言,擴大融資規模,快速發債,特別是海外發債是最便捷的選擇。而對於融資渠道有限的中小房企,除了硬扛,只能寄希望疫情早日結束,開啟快速賣房模式。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2020年前兩個月,房企的海內外發行債券規模已達到1848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約57%。

地產寒冬:2020,房企如何挺過去

地產寒冬:2020,房企如何挺過去

房企如此大規模地發債,除了受疫情影響,現金流緊張以外,還有發新債償還舊債的緊迫需求。未來五年是房企償債的高峰期,預計將有3萬億左右的債務到期。其中2020年總的償債規模接近5000億元,很多房企不得不尋求更多的發債渠道,甚至不惜接受高成本的融資。


(三)

困難面前,房企也不都打算硬扛,而是紛紛祭出了大招:裁員降薪。畢竟要扛得過2020,才有2021。

最早行動的是中迪禾邦,2月23日就發佈集團人力行政通知,集團無力支付1、2月工資,如果主動離職可以發一個月工資。

隨後是金輝地產,2月29日有消息傳出金輝集團華東區域裁撤,全體員工無一倖免。後來金輝集團闢謠,說是區域合併,只保留少數人員。

到了3月2日,部分房企紛紛開始了降薪大招,重慶融僑要求副經理以上員工,2-4月薪酬減半支付,並且要求大家主動簽署降薪請願書。

據不完全統計,品牌房企200強,已有超過十家發佈了內部降薪計劃。

除此之外,大量房企加大了線上賣房的力度,特別是近期以恆大為首的房企,各種線上賣房廣告,霸佔了各大線上平臺廣告。在目前有序復工復產的情況下,線上賣房能加速鎖定客戶,增加現金回籠。


(四)

房企產行業對政策寬鬆的期許,已經到了十分渴求的地步。

政策端稍有變動,就會引起行業內的大量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月底,已有上海、江蘇、無錫、南昌、西安、天津、瀋陽等多地,發佈了穩定房地產的措施。主要涉及延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可以分期繳納,預售進度降低,要求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等。

地產寒冬:2020,房企如何挺過去

但是上述政策都是在既有框架下,在高層容忍的範圍內,進行了一些適度的扶持政策。對於房地產調控核心的“限購限貸”,這個目前並未見有明顯放鬆。

此前有內部消息稱深圳地區建行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的內部發文,被廣大媒體過度解讀,建行不得不深夜發佈公告闢謠。

在救市面前,高層和地方政府有明顯的溫差,地方政府的焦慮更大,試探性動作也更多。3月3日,廣州出臺了放寬公寓限售的重磅政策,明確寫字樓、公寓項目不再限制最小分割面積單位,不再限定銷售對象,一時間引起巨大反響。但是該文件僅發佈一天,第二天就被廣州住建局刪除。

“住房不炒”的決心和表態,還是在以各種官方渠道,不時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但是支持經濟發展的政策會陸續出來,目前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重大項目投資計劃,目前有北京、福建、河南、雲南、江蘇,四川,重慶等省總計投資逾25萬億。但這這個規模只是比往年略微高了一點,目前穩增長的壓力很大,關鍵時候還是要用基建來託底。

可以預期,決策層未來會陸續採取一些措施,拯救經濟,幫助市場恢復信心,提振經濟的活力。主要的方向不是直接地刺激樓市,而是通過繼續的減稅降費,讓利於企業,做到對各行業一視同仁,不會特別倚重房地產。


(五)

在目前的行業困難模式下,大量房企,特別是中小房企會遭遇相當大的困境,需要提前防控,不能過於樂觀,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特別是要穩住現金流,開拓融資渠道:

1、有拿地急迫需求的房企,要根據自身的現金情況,適度量力而行。拿地策略要進行調整,一些長線的,短期內不能帶來現金流的項目,比如勾地或者產業類的項目,工作照舊,但是拿地付款可以暫緩進行。

2、已經拿地的項目,短期內不能開盤的,這種對現金流的佔用也比較大,一般來說建安成本會佔據現金流的30%-40%左右。建議暫緩開發,降低工程款的支付,緩解現金流緊張狀況。

3、開拓融資渠道。從2019年開始,房企的融資渠道進一步收緊,但是仍然有一些可以做的空間。有三個方面可以下功夫:


一是發行企業債,很多房企已經在這樣做了。

二是與有通道的金融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係。一些信託機構,基金,險資機構,券商,銀行,手裡掌握大量的資源,可以多把持商務往來,適時挖掘一些可行的融資渠道。另外,一些手握大量現金的國企,實體經濟企業,無法找到更好的投資渠道的,也可以進行一些資金上的合作。

三是想辦法把公司存量物業變現。很多房企在開發過程中,攢下了不少的車位、寫字樓、商業綜合體等很難變現的資產,除了傳統的抵押融資外,積極嘗試資產證券化,也是一個選項。當然,資產證券化(即大家熟知的ERITS)的上市操作流程比較長,一般從準備到成功上市募集資金,需要2-3年的時間。這就需要房企對融資部門進行加強,可以成立專門的融資團隊。

除此之外,一些專做存量資產融資的基金公司,這類業務雖然比較少,但是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手段,也可以考慮。

還有就是把這些存量物業,交由專業的包銷團隊,通過一次性打包作價,或者前期支付一定比例的定金,快速變現。

在困難之下,房企需要善待員工。

很多公司一遇到困難,就想動裁員的心思,這是非常不明智之舉。普通員工並沒佔用多少資源,公司養活這些人也花不了多少成本,裁員是一個傷害性非常大的行為,現在這種行業大環境,失業了就很難再找工作了。這不僅對員工本身是一種損失,對公司也是一種損失,辛辛苦苦培養的一線員工就這樣沒了,在人力資源上的投資歸零。

關注公眾號“舊改說”加入城市更新行業群,和小編分享交流舊改 、房產開發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