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作画先做人,从叶永青抄袭事件看中国画的画格与人格

要作画先做人

从叶永青抄袭事件看中国画的画格与人格


叶永青抄袭事件持续发酵,近日来各种声音对这个持续抄袭他人作品的伪大师进行了花式声讨。声讨的主要打击点就是叶姓画家的人品。抄袭,也就是偷窃;而用偷来的东西去卖大钱、得大名,似乎比偷窃还要更为可耻上一千倍。

在艺术界,借鉴他人风格、学习他人技法、仿照他人创意,这些行为如果不是太过火,被借鉴者一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有太多的计较。但叶永青的仿照程度过高,成了赤裸裸的抄袭,而且这种抄袭还持续几十年,并且以其搏得名气与金钱的双丰收,真乃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就不能不说是他人品太差了。

要作画先做人,从叶永青抄袭事件看中国画的画格与人格

众所周知,中国画的传统是重视画家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极为看重画家的人品,大家一致认为画家的高尚人格和好的人品是他能否画出好作品的前提条件。


对于画家的人品和作品的关系,中国画行当里早有说法。

要作画先做人,从叶永青抄袭事件看中国画的画格与人格

到了唐代,张彦远对此有了更新的认识,他认为自古以来画得好的,都是些身份高贵、人品贵重的人物,那些跑江湖的是画不出好作品的。


到了宋代,郭若虚更是深深地领悟到了这一点,他不但完全认可张彦远的说法,并发扬其论,认为好画之所以好,是因为其中寄托了画家本人的高雅之情,于此他提出了“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的经典论调。

要作画先做人,从叶永青抄袭事件看中国画的画格与人格

既然古人都认为画家的人品是其作品成败、优劣的关键因素,那么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就应该考虑一下观众的感受,好好做人,安心画画;尤其是那些有着一定身份地位和倡导力的知名人士,更应该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到身端品正,先把人做好了再谈艺术,艺术界才能有个好的风气。


顺便告诫那些禀赋不高,又不愿意刻苦下功夫,还梦想着发财、出名的所谓画家,先淋一场清凉凉的春雨清醒一下,再乖乖回家考虑一下怎么样好好做人;相信有一天你的做人好了,画品自然也就会得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