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兵器的巔峰,各國銘文有何不同?(上)

戰國中晚期三晉兵器中的銘文有什麼特點?

戰國銘文中兵器銘文是一大宗,據古文字學家多年研究,列國兵器刻辭之內容與形式已可大致得知。如三晉戰國中晚期兵器刻辭往往在開首紀年後依次記三級職名、人名。

三晉兵器中的“工師”多數作合文。工師前所加之“某庫”,如韓器中所見之國都與地方之“左庫”、“右庫”,國都之“至(襄)庫”、“武庫”,

青銅兵器的巔峰,各國銘文有何不同?(上)

趙器中所見國都之“邦左庫”、“邦右庫”與地方“左庫”、 “右庫”、“上庫”、“下庫”,魏國的“上庫”(可能僅設於國都)、“右庫”、“左庫”,這些庫均是當時各國製造與存儲兵器的處所。紀年用“王立事”,冶尹或冶名後有“執齊(劑)”(即執掌青銅之合金成分)字樣者多屬趙器。

冶尹或冶名後有“鼓(造)”字者為韓器。這類字形與文辭的特點亦可作為識別三晉兵器的參考。

戰國中晚期秦國兵器中的銘文有什麼特點?

秦國在戰國中晚期的兵器刻銘亦記有上下幾級鑄造負責者職名、人名,也是先紀年,然後記職名、人名。


秦兵器鑄作分中央與地方兩類,中央鑄作兵器銘文所記負責者依次為相邦、工師(或有工大人)、工、相邦、詔事、亟、工,或相邦、寺工、丞、工。最高負責者由丞相擔任,作丞相、師、工或丞相、丞、庫、工。

地方鑄造兵器之銘文所記負責者則為守(郡守)、工師、丞、工(工的身分亦有為工鬼薪、工隸臣、城且等類刑徒者)。秦兵器銘文中的“工師”不作合文,寫成“工幣”或“工師”,後者較晚。

青銅兵器的巔峰,各國銘文有何不同?(上)

戰國中晚期燕國兵器中的銘文有什麼特點?

燕國兵器銘文中,有少數可見刻有二級或三級督造者名。三級為郾王某、攻(工)尹、攻(工),二級僅有攻(工)尹與攻(工)。但燕國兵器銘文更多的是鑄銘。

不記一般監造者與工名,僅標明燕國君之名,即以國君為器主,此兵器類只有戟、戈、矛,銘文形式為“郾(燕)侯某”或“郾(燕王某造(或作)某器”。已見燕侯名有載,王名有職(或稱侯)、戎人、喜。對這些燕王名所指各為史載何王,學者們作過研究,但尚未有定論。

燕國有少數器銘則記監造者為將軍或其他官吏。舊有“子之戈”拓本流傳,已有學者指出其實為贗品。除以上形式外,燕兵器銘文中亦有僅署明兵器所屬軍事部門名稱的,如“左軍 , 右軍矛”,都很有特點,為戈”、他國兵器所未見。

後續文章中繼續介紹青銅器相關內容,幫大家更好的學習,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