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怎么缩减成现在这样的?

贫穷大赛形象代言人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其祖先原居住在中国北方,从事游牧。公元7世纪,突厥人被唐朝军队打败,向西迁徙到中亚呼罗珊一带。13世纪时,受蒙古西侵的威胁,又西迁至小亚细亚,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西迁突厥人的一支)建立的罗姆苏丹国。罗姆苏丹赐予他们萨卡利亚河岸一块不大的土地,进行游牧生活。13世纪中叶后,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侵袭下逐渐衰落,1299年部落首领奥斯乘机宣布独立,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国王称“苏丹”(一译素丹)。以后人们把奥斯曼土耳其国人简称奥斯或土耳其人。

奥斯曼苏丹刚建国时,仿照罗姆苏丹国的做法,将新征服的土地分封给贵族。当时由于国势不强,社会财产分化还不太明显,到奥斯曼死时,这位苏丹仅留几件武器,十几匹马和几百只羊。

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继位后,他发展了国家机构,建立了强大的步兵和骑兵,不断向外扩张,夺取了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全部领土。公元1354年,乌尔汗派兵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利波里半岛。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侵略扩张,引起了巴尔干各国的恐慌,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土耳其人的入侵。公元1389年6月20日,由塞尔维亚、匈牙利、波兰等国组织的10万联军在科索沃平原与6万土耳其军队决战,结果欧洲联军被击溃,土军占领了塞尔维亚等国。联军的惨败,震惊了欧洲。公元1396年,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匈牙利国王亲率匈牙利、波兰、捷克、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骑士组成的联军,在多瑙河尼科堡与土耳其军大战,结果欧洲联军又被土耳其军打败,澳斯曼帝国趁势吞并了几乎整个巴尔干。

正当奥斯曼帝国气势汹汹,不可一世时,公元1402年,在中亚兴起的帖木耳汗国的大军侵入小亚细亚,这位自称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梦想征服世界的帖木耳汗,率领20万蒙古铁骑与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的土耳其军队在安卡拉附近的原野展开激烈的战斗。骄横一世的土耳其军队被蒙古铁骑彻底击败,苏丹巴耶塞特成为帖木耳汗的阶下囚。强大的奥斯曼帝国臣服于帖木耳汗国,一度开始衰落。

公元1405年,帖木耳汗在远征中国途中去世,帖木耳汗国随之瓦解。奥斯曼帝国在经历失败后,于15世纪上半叶又重新崛起,开始对外征服侵略。

公元1453年春,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17万大军、300多艘战舰,分水陆两路对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当时君士坦丁堡只有居民5万人,能参加战斗的军队不足万人。但是君士坦丁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同同时又有热那亚和威尼斯人的援助,守军顽强战斗,致使土耳其军队猛攻不下。奥斯曼苏丹收买了城中的热那亚人,在热那亚人控制的加拉太铺设了一条15公里长的涂油木板滑道,使70余艘战舰绕过拜占庭军队设置的封锁水道的铁索链,沿滑道进入黄金角湾,出其不意从侧背进攻城堡。公元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人攻破罗马城门,突入君士坦丁堡,杀死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然后又在城里劫掠烧杀三天,将千年古城化为一片瓦砾。奥斯曼帝国占领居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教的城市”,并做为自己的国都。

16世纪上半叶,奥斯曼帝国达到极盛,它先后侵入伊朗,占领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攻陷当时属于匈牙利的贝尔格莱德和布达,兵临维也纳,成为历史上又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16世纪下半叶时,奥斯曼帝国的侵略扩张不断受挫。公元1571年土耳其海军在勒颁多海被西班牙和威尼斯海军打败;公元1572年对莫斯科的进攻也以失败告终。17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内外交困中迅速衰落下去。




曉歷史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自1830年希腊经过9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独立后奥斯曼这个昔日的老大帝国便在内部的民族矛盾和外部欧洲列强的进攻下走向衰落,领土也大片丧失,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这个僵尸一般的国家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

昔日的奥斯曼帝国在鼎盛时期西岂摩洛哥东至伊拉克,北达克里米亚南到亚丁湾,实乃世界上最后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但风水轮流转,随着近代欧洲国家的崛起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奥斯曼帝国因其骄奢淫逸和残暴统治逐渐日薄西山,成为了欧洲国家瓜分的蛋糕,沙俄通过十次俄土战争夺得了克里米亚、摩尔达维亚和高加索地区,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这些昔日的藩属国也纷纷宣告独立,就连被称为欧洲病夫的奥匈帝国也稍显吃力的于1908年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收入囊中,1912-1913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更是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全部土地几乎都丧失殆尽,若不是巴尔干联盟分赃不均自己打了起来恐怕君士坦丁堡早已重新立起十字架。

奥斯曼帝国大部分领土在北非地区,而这也成为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欢之地,法国在1830年将阿尔及利亚沿海地区并入法国本土,1884年柏林会议欧洲国家商议瓜分非洲后相继得到了突尼斯和摩洛哥,西班牙则吞并了直布罗陀海峡,意大利在1911年意土战争中拿下了利比亚和罗德岛周围岛屿。

此时的奥斯曼苏丹就连自己内部都已经管理不了,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建立了阿里王朝并开始大肆扩张,南下吞并苏丹,北上镇压希腊起义,挥师东进阿拉伯半岛,将地中海东部和塞浦路斯收入囊中,一时间埃及有取代奥斯曼成为新的伊斯兰世界霸主的趋势,可惜好景不长,在英国、俄国这两个还处于大博弈时代的死对头暂时结盟逼迫阿里在1840年签订和悦放弃自己扩张得到的全部领土,埃及就此衰落,英国不慌不忙的在40多年后相继把埃及和苏丹收入米字旗下,同时塞浦路斯也成为英国在东地中海永不沉的战舰。至此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领土被瓜分殆尽,自己只剩下了在亚洲的土地,而1908年土耳其青年党革命后的哈德愤青行为又将亚洲的地盘丢了个干净。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自1830年希腊经过9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独立后奥斯曼这个昔日的老大帝国便在内部的民族矛盾和外部欧洲列强的进攻下走向衰落,领土也大片丧失,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这个僵尸一般的国家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

昔日的奥斯曼帝国在鼎盛时期西岂摩洛哥东至伊拉克,北达克里米亚南到亚丁湾,实乃世界上最后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但风水轮流转,随着近代欧洲国家的崛起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奥斯曼帝国因其骄奢淫逸和残暴统治逐渐日薄西山,成为了欧洲国家瓜分的蛋糕,沙俄通过十次俄土战争夺得了克里米亚、摩尔达维亚和高加索地区,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这些昔日的藩属国也纷纷宣告独立,就连被称为欧洲病夫的奥匈帝国也稍显吃力的于1908年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收入囊中,1912-1913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更是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全部土地几乎都丧失殆尽,若不是巴尔干联盟分赃不均自己打了起来恐怕君士坦丁堡早已重新立起十字架。

奥斯曼帝国大部分领土在北非地区,而这也成为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欢之地,法国在1830年将阿尔及利亚沿海地区并入法国本土,1884年柏林会议欧洲国家商议瓜分非洲后相继得到了突尼斯和摩洛哥,西班牙则吞并了直布罗陀海峡,意大利在1911年意土战争中拿下了利比亚和罗德岛周围岛屿。

此时的奥斯曼苏丹就连自己内部都已经管理不了,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建立了阿里王朝并开始大肆扩张,南下吞并苏丹,北上镇压希腊起义,挥师东进阿拉伯半岛,将地中海东部和塞浦路斯收入囊中,一时间埃及有取代奥斯曼成为新的伊斯兰世界霸主的趋势,可惜好景不长,在英国、俄国这两个还处于大博弈时代的死对头暂时结盟逼迫阿里在1840年签订和悦放弃自己扩张得到的全部领土,埃及就此衰落,英国不慌不忙的在40多年后相继把埃及和苏丹收入米字旗下,同时塞浦路斯也成为英国在东地中海永不沉的战舰。至此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领土被瓜分殆尽,自己只剩下了在亚洲的土地,而1908年土耳其青年党革命后的哈德愤青行为又将亚洲的地盘丢了个干净。

最先对奥斯曼帝国亚洲领地出手的还是英俄两国,俄国自北方吞并高加索地区,英国则在南方将波斯湾、阿曼湾以及阿拉伯海沿岸地区相继吞并,后来这些地区相继成立了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这些海湾国家君主国以及自阿拉伯之春后征战不休的南也门地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站错了队伍选择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这一边,英国以在埃及和中东的势力范围与之交战,靠着传奇人物阿拉伯的劳伦斯那出色的外交能力联络了麦加地区的哈希姆家族一同对抗奥斯曼帝国,最终在长达4年的战争中奥斯曼又丢掉了伊拉克、外约旦(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只剩下了土耳其本土地区,根据1916年签订的《塞克斯-皮科协定》英国得到了前面3块地区,法国得到了后面两块,同时哈希姆家族统治的汗志地区宣布独立,直到被瓦哈比派的内志吞并成为了现在的沙特。

1399年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半岛上建立,500余年后她又重回小亚细亚半岛,不得不说风水轮流转。




奇妙万千


奥斯曼帝国,也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历史上曾经也是个辉煌无限、令西方胆颤的、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它起源于13世纪时奥斯曼建一世建立的封建军事帝国,因此被称作奥斯曼帝国。

16世纪前期,在苏莱曼一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状态。其疆域广大,横跨三大洲。大致包括了巴尔干半岛、黑海北部以及亚洲部分的小亚细亚、伊拉克、格鲁吉亚等,同时帝国还涵盖了北非的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地。当时的奥土帝国可谓是如日中天,连欧洲国家都非常害怕,其军事实力强大。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就是典型例子,让欧洲惊慌不已。后来由于统治者苏丹的昏庸、以及帝国内部突出的矛盾问题,它逐渐走向了衰落。

那么这个庞大的帝国是如何变成后来只剩下土耳其这么一小块地盘了呢?根据问题所表达的意思,题主是想了解奥土帝国版图缩小的历史过程以及其原因。接下来小编就概括性的阐述一下。

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所带来的所谓“东方问题”

奥斯曼强大时它与欧洲国家实际上是处于平行地位的,即使是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欧洲秩序的时候,它也不在这个体系中,一是其实力还在,二是欧洲国家也不认为奥土没有这样的资格。但是到了十八世纪,奥土面临的国际环境大变了。在此之前,虽然其内部民族、宗教矛盾问题已经不小了,但是基本上没有欧洲大国的干涉,因此帝国的完整性还是得以维持。然而,一切都随着欧洲地缘政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了。

在众多的欧洲国家中,俄国的威胁一直以来都是最大的。不但如此,奥地利、英、法等也逐步的卷入奥斯曼问题,由此给帝国带来的严重的危机。就这样在大国的斗争中,奥土帝国的土地慢慢的被瓜分或者从帝国独立出去了。

而从十八世纪开始的奥斯曼衰落以及大国在此斗争所带来的问题就被称为“东方问题”(这个称呼是在1822年的维罗纳会议上正式提出来的,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就出现了),而这个问题从此成为大国在近东地区的矛盾焦点,后来逐渐演变成英法俄德之间的较量,早期主要还是英法与俄国的较量。用马恩的话来说就是:

东方问题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

了解了这个宏观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较为简单的说清楚奥斯曼是如何在这个大背景下缩小领土的了。

二、十八世纪奥土帝国土地的丧失:俄国是最主要的“盗窃者”

1699年,这个看似很普通的十七世纪最后一年对于奥斯曼来说是“悲剧的开始”。这一年被很多史学家认为是奥斯曼“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帝国完全走向了防御,并且第一次割让了土地,开启了帝国缩小的历史。

1699在于俄国彼得一时作战之际,为了瓦解彼得的反土同盟,奥斯曼同奥地利签订了《卡洛维茨和约》。根据该条约奥地利根据占领了帝国统治下的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而波兰夺占了帝国的两个省。这个和约是欧洲国家与奥斯曼关系的一个分水岭。

进入十八世纪的元年,即1700年,俄国在取得一定战争优势的情况下与奥土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和约》,俄国获得了帝国的亚速城及其周围的土地。从此开启了俄国对土耳其领土蚕食的历史大门。

本来在奥土走向衰落的情况下以及以上两个条约的刺激下,奥土可能立刻走向被瓜分的危险之地。然而此时的欧洲大国在整个十八世纪陷入了不停的战争之中,如1701年开始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北方大战、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等。因此还暂时顾不上土耳其。因而这一时期,奥土的领土主要被其日益崛起的邻国俄国给夺走了一部分。

自从彼得一世确立俄国“世界性侵略政策”后,南边的奥土帝国就是其南下战略的必经之地,俄国对此势在必得。因而多次发动对土耳其的侵略战争。这种俄国对奥土的战略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整个十八世纪,俄国除了1700年夺取了亚速城以及周边地区外,还于1768、1787两次俄土战争中夺取了刻赤、叶尼卡尼、第聂伯河与伯恩河之间的土地以及库班河至德涅斯特河之间的整个黑海北岸领土,更重要的是俄国得到了克里米亚,实现了黑海出海口梦想。

因此可以说,整个十八世纪,俄国是最大的帝国领土盗窃者。还好由于在十八世纪中后期俄国的主要目标是瓜分波兰,加上奥斯曼也充分利用英法等大国的干涉,才不至于把更多的领土丢给俄国。但是,俄国对帝国领土的占领引发了奥斯曼内部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民族矛盾,还破坏了奥斯曼的主权,可以说接下来帝国的命运堪忧了。

当然在这个世纪末期的九十年代,拿破仑曾经攻占过帝国的埃及,不过还好是暂时的问题。

三、十九世纪的奥斯曼:更加衰落无能,大国纷纷加入,损失惨重

要说在上一个世纪,奥斯曼还算损失不大的话,那到了十九世纪,帝国面对的压力和损失的土地就严重的多了。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本来是拿破仑盟友的奥斯曼在法俄签订《提尔西特和约》后被法国抛弃了,俄国趁机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又夺取了帝国的比萨拉比亚。进一步加重了帝国的内部民族矛盾。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维也纳会议后,俄国由于实力强大,通过会议保证了在战争中战领的土地的所有权。然而拿破仑战争后的局势不一样了,英国成为了彻底的海上霸权国,奥斯曼的地理位置重要,是它通向印度的要地,英国也不愿意俄国过分的强大。因此对土耳其的态度是“努力维持领土主权和完整”。法国也对此有了兴趣,同样也是由于其在地中海的利益以及通往远东的需要,遏制俄国等等。因此慢慢的大国们都加入其中。

在十九世纪上半期,奥斯曼损失最大的当属巴尔干地区的希腊的独立了。拿破仑战争后风起云涌的欧洲革命也影响了帝国内部。1821年希腊爆发起义,俄国想借机干涉巴尔干事务,但是英法联合反对。最终三大国为了维持现有的状态,向奥斯曼帝国施压,要求停止镇压起义。还出动武装力量威胁土耳其,在大国的支持下,1833年希腊独立了。帝国损失了一大块土地。

不过这一时期土耳其还是有所作为的,因此也保住了帝国的一些基本权益。最典型的就是在两次土埃战争中(奥斯曼与领地埃及的战争)它就充分利用英法俄的矛盾展开外交,由此保住了帝国的埃及。这也表明奥斯曼已经只能靠外交来维持帝国的完整了。

这一点在1853年开始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尤其突出。土耳其利用英法对俄国的极大不满直接把英法拉进了与俄国的战争中,最终俄国战败。土耳其没有损失土地,并且还收回了之前俄国占领的一些土地,英法也表示要维持土耳其的完整。

这场战争是衰落的土耳其的一次回光返照。之后的大悲剧就开始了。

东方对于英国十分重要,而此时俄国依然控制者东地中海的航运。为此英国改变了对土耳其的态度,变成了“有限瓜分政策”。1878年,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塞浦路斯条约》,塞浦路斯岛割让给了英国。

1877年在俄国与土耳其的再次战争中,俄国逼迫土耳其签订了《圣斯蒂法诺条约》,根据这一条约,俄国基本上快控制和占领了奥斯曼。英国、法国、奥匈帝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因此欧洲大国们召开了柏林会议,重新解决奥斯曼的土地问题,由此拉开了瓜分奥斯曼的序幕。

根据《柏林条约》,奥斯曼的保加利亚自治,名义上依然属于奥斯曼、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和罗马尼亚从奥土独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亚被奥匈占领,俄国得到卡尔斯、阿尔达汉和巴统以及南部比萨拉比亚,英国确认得到塞浦路斯,黑海海峡再次确立为自由航行的国际海峡,军舰不得进入。

随着各大国纷纷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后,他们亲自参与瓜分世界,已经衰落的土耳其帝国自然也在其中,难以摆脱历史的宿命。

1882年,鉴于埃及重要的战略地位,英国直接出兵占领了这块名义上还再属于奥斯曼的领土。法国于 1870 年吞并阿尔及利亚。1881年,法国也派兵直接占领了突尼斯,将这一地区直接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由此可见,到十九世纪的末期,奥斯曼已经不能再保证自己的完整了,大国开始亲自干预瓜分奥斯曼了。

四、一战前的奥斯曼,站错队,最终导致帝国灭亡

英国得到埃及后,奥斯曼本身的完整对它来说已经完全不重要。此时的英俄、英德矛盾才是英国的重要关注点。法国也是如此,它本身已经占领了北非一些关键地区,而且与俄国结盟后(1894)不可能为维护奥斯曼而得罪俄国。因此到了二十世纪后,彻底没有人会在乎奥斯曼的生死了。这个帝国走向了灭亡的最后一程。

面临这样的危机,奥斯曼认为英法已经不可靠了,而且还参与瓜分和占领奥斯曼的土地。为了保证帝国的生存,奥斯曼决定投靠德国。然而正是这个战略选择导致了帝国灭亡。

到了十九世纪后期以及二十世纪初,奥斯曼几乎把自己全部交给了德国。政治上与德国结盟,站在三国同盟一边敌视英法俄;经济上,其国内的金融、建设和投资几乎都来自德国。当时看来这是保住帝国正确的选择,然而结果却是带来了灭顶之灾。

1911年,意大利这个欧洲的二流国家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一次大打击,意土战争爆发。英法虽然表面上谴责意大利,实际上是支持的。意大利凭借一己之力打败了奥斯曼。两国签订了《洛桑条约》。根据条约,意大利获得了奥斯曼帝国的北非领土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

这次对奥斯曼帝国土地的瓜分,掀起了巨大的风波。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内部民族起义不断。在一战爆发前就出现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再一次打击了这个帝国最后的力量。一战爆发后,作为德国盟友的奥斯曼参加了对协约国的战争。结果是战败了,帝国被瓦解了。

一战后的1920年,协约国与奥斯曼苏丹签订了《色佛尔条约》,规定:

东色雷斯和爱琴海上部分岛屿割与希腊,土耳其承认亚美尼亚独立,达达尼尔海峡由国际共管。土耳其放弃对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一切权利,由英法瓜分。

这个条约简直是毁灭性的。如果按照这种瓜分法,土耳其将失去3/4的领土,只剩下安卡拉到黑海之间的一小块贫瘠的土地了。

不过就在这时,凯末尔领导的起义推翻了这个早该死亡的帝国政权,与协约国重新签订条约,也最终才有了今天的土耳其。不过帝国彻底瓦解了。

五、总结说明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从宏观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的奥斯曼帝国从强大走向没落的历史过程。也就是奥斯曼从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到只剩下欧洲的伊斯坦布尔以及小亚细亚半岛的地区中等强国——土耳其。

在这数两百多年的版图缩小过程中。大致有三件事是最重要的。一个是早期俄国崛起过程中对奥斯曼帝国领土的瓜分。俄国也是在奥斯曼帝国解体过程中的最大因素。另外一个就是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土耳其帝国的瓜分以及促使其领土的独立。最后就是一战后列强彻底把这个帝国瓦解了,只剩下今天的土耳其这个“继承者”了。

以上梳理的历史过程难免还有不足与遗漏,但主要的奥斯曼版图缩小历程已经说明了,希望能解答题主的这个问题。

最后要说明的是,奥斯曼帝国的灭亡,起源于帝国内部的矛盾,加上欧洲大国的扩张侵略,最终走向历史垃圾堆。


二林说国关


17世纪中叶土耳其凭借奥斯曼大帝的到处横戈征战,疆域一度横跨欧亚非,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1683年时的领域达到1000万平方公里。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0年,第二次分裂前,疆土还在550万平方公里。这段历史持续了将近3个多世纪。

奥斯曼帝国从1683年第一次分裂到1920年的二次分裂,其实经历了二次分裂。

第一分裂的原因,1683年~1689其间,由于土耳其联合匈牙利王朝对奥地利的战争(由于匈牙利对奥地利不满)。7月,土耳其围困维也纳,而奥地利得到波兰的支持;9月,土耳其军队失败,丧生2万余人及损失300门火炮。但,维也纳这次战争失利,却引成了迫使奥斯曼帝国转入防御,同时逐步撤离中欧。
1684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之间结成了“神圣同盟”,1886年俄国又加入同盟,这就让战局发生变化。这时的奥地利军队直接攻占被土耳其占领的布达,又于1687~1688年,又占领了匈牙利东部、斯拉沃尼亚、贝尔格莱德等地。1689年,土耳其海军在多瑙河上的维丁城又败北,但同年,土耳其似乎又扭转了败局,迫便奥地利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1697年9月,奥地利军队在蒂萨河畔泽特一战又反转了胜利。这时的土耳其军队丧生了3万之巨,包括火炮、辎重全军覆没。

根据1699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与土耳其签订的《卡尔洛维茨和约》以及后一年俄国、土耳其签订的《伊斯坦布尔和约》奥地利获得了匈牙利、斯拉沃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克罗地亚大片领土;波兰也得到了第聂伯河西岸与乌克兰的南部及波多里亚;威尼斯得到了摩里亚和爱琴海中的土耳其属各岛。当然,不能少了俄国,沙皇拿到了亚速夫要塞。


这是奥斯曼帝国第一次的大分裂。

直到1920年时,奥斯曼帝国疆域依然十分强大。那么为什么又一次会被分裂呢?土耳其缘于一场政治局势。这场政治运动则由英国和法国引起的。当时,英法在欧洲已经崛起,工业革命的先进,远远压到了土耳其仍还沉浸在落后的神祗国家。

1919年11月,英国和法国军队占领了伊斯坦布尔,这对奥斯曼帝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随后同协约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但之前,土耳其独立战争又迫使了协约国重返谈判桌。协约大国民议会又于1923年签订了《洛桑条约》来代替《色佛条约》,这里主要是解决领土的纷争问题。后来解决不了的纷争则由国际联盟商讨。

奥斯曼帝国分裂成现在的状态,于国际联盟也不无关系,主要允许法国托管叙利亚及黎巴嫩。又允许英国托管美索不达米亚及巴勒斯坦。奥斯曼帝国部分阿拉伯半岛领地也成了现在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一部分。

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分裂,导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中东的影响力。但不排除土耳其对西方势力的抵抗运动。

分裂奥斯曼帝国,是在一战时期的协约国一手操纵的。其间密谋签订多个协议,计划瓜分奥斯曼帝国。《赛克斯-皮科协定》就是明显的产物。

现如今,曾经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分裂成了几十个国家,国土面积只剩下了71万多平方公里。

但,苏俄虽曾参与的协定,到了十月革命后,实际上放弃了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决定。


用户听松闲人


要把这个问题有理有据的论述清楚,估计都可以出本“专著”了,还是上中下三册的那种。这里呢,就用举例的方式,通俗的给大家说说,当年横跨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是如何被一点点“瘦身”的。

想当年,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范围,就是现在的西亚北非(中东)和东欧巴尔干半岛。很显然,这些地区,至今仍然属于全球最不“和谐”的动荡区域之一。

这里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互相敌对,前生今世好几百年的恩恩怨怨,到现在都没捋清楚,帝国本身的统治和维稳难度就很大。

此情此景下,要完美实现什么国家,民族宗教认同、文化认同,明显就是非常高于生活的事儿。

在帝国疆域内,基层群众的民族宗教不团结,文化上互不相容;而统治层呢,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希腊裔上层,很快成为了主要官僚势力,他们和从亚洲来的突厥贵族格格不入,互相拆台好几个世纪,一直到帝国咽了气才作罢。

而且,两帮官僚势力的增减,还跟苏丹后宫女人们的“宫斗”息息相关。再加上17世纪开始,近卫军逐渐膨胀的势力,奥斯曼帝国的管理层,一直在斗个不停。各种私人恩怨夹杂着政治集团的既得利益的内斗,耽误了整个帝国近代化的最佳时机。

(《宏伟世纪》第一季许蕾姆、第二季柯塞姆,讲的就是苏丹的后宫女人们和苏丹的官僚们联手,一边宫斗,一边“治国理政”的事儿)

于是,我们看到:

当欧洲人在奋力开辟新航路的时,奥斯曼帝国在内斗;

当欧洲人在脚踏实地的搞工业革命的时候,奥斯曼在内斗;

当欧洲人在探索近代化改革的时,奥斯曼还在内斗。

结果,等屡战屡败的奥斯曼帝国回过神来,准备效仿西方,抓紧追赶时,发现已经没什么机会了——老病的奥斯曼帝国和西方差的大多、太远。

好在欧洲国家在蚕食奥斯曼领土的议题上,总是很难保持步调一致,加上为了“自救”,帝国自上而下的各种近代化改革的“修修补补”,奥斯曼土耳其才勉强续命到了20世纪。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奥斯曼帝国领土缩水的最大“推手”——沙俄帝国。

可以说,奥斯曼帝国和沙俄帝国之间的战争史,几乎跟两国的历史一样长,什么国家仇、民族仇、宗教仇,算是一应俱全。

尤其是从17世纪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开打的“克里米亚战争”,让300多年来,俄罗斯越打越大;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被不断“瘦身”,从550万平方公里缩成了79万平方公里。

不夸张的说,这其中,一半的“功劳”,都得算到俄罗斯身上。

想当年,在沙俄-奥斯曼帝国时代,两国几乎每隔十年,就得大战一次,而双方的前线——克里米亚地区,几乎每年、甚至每月、每天都会发生擦枪走火的武装冲突。

在18世纪中后期爆发的三次俄土战争,沙俄帝国不仅抢到了亚速海,还顺便收了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建立的克里米亚汗国(早前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

克里米亚汗国算是奥斯曼土耳其抵抗俄国向黑海扩张的前哨,它的灭亡,意味着黑海将不再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内海,也标志着俄国人在黑海站稳了脚跟。

自此之后,俄罗斯在黑海上的优势,开始压过了奥斯曼帝国,还逐渐把高加索地区划归进了自己的版图之中,同时也给欧洲“列强”们,探明了对付土耳其人的套路,算是树了个“典型”。

同时,奥地利也开始从西北方向畅快的蚕食奥斯曼帝国。在和奥地利的交锋中,土耳其人丢掉了匈牙利和贝尔格莱德以北的领土。在奥斯曼和沙俄、奥地利的数次大战中,英法两国虽说离得老远,也不接壤,但可一直没闲着,煽风点火,从中渔利的事儿,没少干,也顺便捞到了不少好处,还能让奥地利和沙俄与奥斯曼帝国的混战中,多多损耗国力,两败俱伤。

自1830年希腊独立后,欧洲开启了“组团”瓜分奥斯曼帝国的狂欢,“西亚病夫”的称谓也由此而来。

再往后,奥斯曼帝国疆域内的波斯湾、阿曼湾以及阿拉伯海沿岸等地区,相继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这就是沙特、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这些海湾国家君主国的前身,还有塞浦路斯,也成为了英国在东地中海永不沉的战舰;

紧随英国脚步,法国势力随即渗入到了现在的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等中东地区,播撒过不少法兰西风情。同时,阿尔及利亚沿海地区、突尼斯和摩洛哥等奥斯曼的北非领土,也先后被法国收入了囊中;

还有刚刚摆脱了奥地利控制,实现了统一的意大利,更是趁火打劫,占了北非沿岸的利比亚和罗德岛周围岛屿;甚至已经沦为欧洲二流国家的西班牙,也仗着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吞并了直布罗陀海峡,坐收着丰厚的过路费。

到了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北非领土,已经基本给丢干净了。

紧接着,1912-1913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让奥斯曼帝国几乎丧失了除伊斯坦布尔外的所有欧洲领土。若不是新独立的巴尔干各国及其背后大国们因为分赃不均,自己内部又打了起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恐怕伊斯坦布尔都有被再重新叫回“君士坦丁堡”的风险,清真寺内,都有可能被立起十字架。

绝境之中,奥斯曼帝国竟冒险下了更玩命的赌注,在随后的一战中,与同样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和曾经的敌人,奥匈帝国结成了“同盟国”,打算靠着一场惊天动地的“世界大战”,重塑帝国的“无限荣光”。

只是,这个老大帝国在匆忙中,站错了队。最终,绝境之下,土耳其还算醒悟的及时,毅然选择了“断尾求生”——丢掉除伊斯坦布尔外的欧洲所有领土和大量欧洲裔人口,挣扎着以共和国的形式,发起了较为彻底的世俗化、近代化改革,最终实现了成功“自救”。这就是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版图的形成。

想当年,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半岛上辉煌崛起,而五个多世纪后,饱经荣辱沧桑的土耳其,竟又重回到了小亚细亚半岛。冥冥之中,颇有些宿命的味道。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自1830年希腊经过9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独立后奥斯曼这个昔日的老大帝国便在内部的民族矛盾和外部欧洲列强的进攻下走向衰落,领土也大片丧失,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这个僵尸一般的国家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

昔日的奥斯曼帝国在鼎盛时期西岂摩洛哥东至伊拉克,北达克里米亚南到亚丁湾,实乃世界上最后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但风水轮流转,随着近代欧洲国家的崛起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奥斯曼帝国因其骄奢淫逸和残暴统治逐渐日薄西山,成为了欧洲国家瓜分的蛋糕,沙俄通过十次俄土战争夺得了克里米亚、摩尔达维亚和高加索地区,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这些昔日的藩属国也纷纷宣告独立,就连被称为欧洲病夫的奥匈帝国也稍显吃力的于1908年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收入囊中,1912-1913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更是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全部土地几乎都丧失殆尽,若不是巴尔干联盟分赃不均自己打了起来恐怕君士坦丁堡早已重新立起十字架。

奥斯曼帝国大部分领土在北非地区,而这也成为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欢之地,法国在1830年将阿尔及利亚沿海地区并入法国本土,1884年柏林会议欧洲国家商议瓜分非洲后相继得到了突尼斯和摩洛哥,西班牙则吞并了直布罗陀海峡,意大利在1911年意土战争中拿下了利比亚和罗德岛周围岛屿。

此时的奥斯曼苏丹就连自己内部都已经管理不了,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建立了阿里王朝并开始大肆扩张,南下吞并苏丹,北上镇压希腊起义,挥师东进阿拉伯半岛,将地中海东部和塞浦路斯收入囊中,一时间埃及有取代奥斯曼成为新的伊斯兰世界霸主的趋势,可惜好景不长,在英国、俄国这两个还处于大博弈时代的死对头暂时结盟逼迫阿里在1840年签订和悦放弃自己扩张得到的全部领土,埃及就此衰落,英国不慌不忙的在40多年后相继把埃及和苏丹收入米字旗下,同时塞浦路斯也成为英国在东地中海永不沉的战舰。至此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领土被瓜分殆尽,自己只剩下了在亚洲的土地,而1908年土耳其青年党革命后的哈德愤青行为又将亚洲的地盘丢了个干净。

最先对奥斯曼帝国亚洲领地出手的还是英俄两国,俄国自北方吞并高加索地区,英国则在南方将波斯湾、阿曼湾以及阿拉伯海沿岸地区相继吞并,后来这些地区相继成立了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这些海湾国家君主国以及自阿拉伯之春后征战不休的南也门地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站错了队伍选择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这一边,英国以在埃及和中东的势力范围与之交战,靠着传奇人物阿拉伯的劳伦斯那出色的外交能力联络了麦加地区的哈希姆家族一同对抗奥斯曼帝国,最终在长达4年的战争中奥斯曼又丢掉了伊拉克、外约旦(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只剩下了土耳其本土地区,根据1916年签订的《塞克斯-皮科协定》英国得到了前面3块地区,法国得到了后面两块,同时哈希姆家族统治的汗志地区宣布独立,直到被瓦哈比派的内志吞并成为了现在的沙特。

1399年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半岛上建立,500余年后她又重回小亚细亚半岛,不得不说风水轮流转。

可以说至此奥斯曼帝国百年的被肢解历程终于结束,倘若不是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的纵横睥睨、东征西战、联络苏俄以及痛定思痛进行世俗化改革,土耳其现在的领土恐怕还没有这么大。


热爱动漫的飞


奥斯曼帝国(英文:Ottoman Empire;1299年—1922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其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1]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

土耳其人原为一个突厥小部族,[2]初居中亚,迁至小亚细亚,后来日渐兴盛。奥斯曼帝国自1453年消灭拜占廷帝国后,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奥斯曼帝国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3]

奥斯曼帝国是15到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但是1699年《卡洛维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奥斯曼帝国扩张的停滞,到1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4]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5]1922年,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欧洲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灭亡。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6]伴随着向外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传播。在15至19世纪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盟主。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与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王戎易


奥斯曼帝国太大了,而且内部从来没有团结过,都是在互相倾轧。加上西方的崛起、文艺复兴对人们思想的改变,帝国改革的几次失败,地方势力的崛起,最终导致了失败。


专注交通事故


被成吉思汗灭的,有电视剧《成吉思汗》为证,最后缩小至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


楚天云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分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