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世界》:简单的警匪片情节背后,是感人至深的父子情

这部1993年的电影《完美的世界》,是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兼演员克林特 ·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剧情片,

在豆瓣获得了9.1的高分。

这部影片从剧情和内容上来看,看似是一部集合了警匪、越狱、枪战、公路、西部牛仔等众多好莱坞元素的警匪片,不具备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夸张的表现手法。但电影中透露出的深切情感和细腻的内心世界,除了能够赢得观众的感动和泪水外,还带给我们对社会、教育、道德上更深一层的思考。

该电影改编自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叫做布奇的罪犯,越狱之后遇到了一个叫做菲利普的小男孩,在躲避警察追逼的过程中,两个人相似的人生经历使得本该是逃犯、人质关系的他们,逐渐产生了一种不是父子,但胜似父子般的亲情。

越狱的布奇想要去阿拉斯加寻找父亲,父亲对他来说是活下来的希望。而小男孩菲利普,成长在一个被女性包围,缺乏男性荷尔蒙,被宗教思想禁锢的家庭,8岁的他完全丧失了童年的乐趣。尽管布奇途中如父亲一般的关爱,让菲利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但因为警察的判断失误,布奇射杀身亡。

突破了往常公路片和警匪片的套路,《完美的世界》更注重发掘每个人物的个性经历,展现独特的人物弧光,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再加上导演细腻的叙事手法,独特的观察视角,让整个故事极富节奏感。在本文中,我将从布奇和菲利普的短暂“父子”时光、布奇和菲利普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以及电影折射出的美国多元化社会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为何这部简单情节的公路警匪片能够引发如此多人共鸣,即使20多年过去依然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完美的世界》:简单的警匪片情节背后,是感人至深的父子情


01、在短暂的“父子”时光里,纵观菲利普和布奇的过去、现在、未来

电影的整体叙事方式并不复杂,没有炫丽的镜头切换,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缓缓为我们讲述整个故事。布奇和菲利普在一起的时光似乎只持续了几天,但就在两人相处的这几十个小时里,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两个人紧密联系交织在一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悟到了“完美世界”的真正含义。

①明线暗线并行,交织中展现菲利普和布奇的紧密联系,丰富故事内容

影片故事的展开是两条线索并行,一条“明线”是布奇和菲利普在公路上行驶,梦想着能够到达向往的阿拉斯加;另一条“暗线”是警长瑞德等人的追捕。

在布奇和菲利普两人的旅程里,我们了解到菲利普出生在一个没有男性荷尔蒙的家庭,家庭信奉的“耶和华”剥夺了菲利普万圣节、糖果、生日蛋糕,只剩下枯燥无味的纪律和教条。本应该拥有的属于孩童的无忧无虑和快乐荡然无存。

我们不了解布奇的过去,但从警长瑞德和犯罪学家萨莉的交流叙述中,我们得知了布奇的童年和菲利普如出一辙:在妓院长大,父亲是个惯犯,在他才10岁时就抛妻弃子离开。8岁时他开枪打死了一个通缉犯,这个人伤害了她的母亲。后来他被送到开化院,直到12岁时母亲得病自杀。

两颗孤独的心的偶然相遇,我们看到了两个人因为家庭、成长环境所引发的种种冲突和矛盾。在他们遇到的几对家庭里,家中的长者都对孩子有着暴力虐待的行为,这刺激了从小生活在支离破碎家庭里的布奇童年的回忆,也让正遭受着这种粗暴对待的菲利普感到心碎。

在“明线“和”暗线“的穿插叙述中,我们看到两颗孤独的心,他们偶然的相遇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布奇经历过的童年,但在他和菲利普相处过程中,仿佛能看到一个没有爱的家庭。尽管我们只看到菲利普的童年,但似乎也能预测到他的未来。正是导演这种独特的叙事技巧,让我们从此时此刻的时间,穿越到过去和未来获得更多的感想和体验。

《完美的世界》:简单的警匪片情节背后,是感人至深的父子情

②《完美的世界》从来都不完美,但这些不完美,成就着更多的完美

在影片的开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看似非常完美的世界:

微风把几张钞票吹起来,布奇躺在青青草地上,身边有一个万圣节的搞怪面具。鸟儿飞过,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和完美。

然而在影片的结尾,我们才恍然意识到,身中数枪的布奇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钞票、面具、连同菲利普的陪伴,都从此消散。

看到这里,不免让人感到难过,让很多观众在看完电影时都是以泪水收场,发现原来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但影片中时时刻刻交错着的不完美和完美的世界,让我们很难找到一条二者之间清晰的界限。

也许对于布奇来说,相比遥不可及的阿拉斯加,和可能再也见不到的父亲,这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呢?尽管布奇和菲利普的相遇很完美,但他们又不得不面临分离。警长当初将布奇送到感化院,是希望布奇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但没想到寻找父亲成了布奇心里始终的执念。

对于“完美”的定义,导演在影片中从来没有给我们一个定论。也许这些完美与不完美交融的现实,才是导演真正想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完美的世界”。完美代表没有缺憾,而不完美始终会有遗憾。但在这种遗憾和矛盾中,我们悟到了更深刻的感受。

《完美的世界》:简单的警匪片情节背后,是感人至深的父子情

02、一个极端矛盾的“父亲”布奇,和一个勇敢成长的孩子菲利普

如果说故事线索是将所有串联起来的那根“线”,那么角色的个性特点,就是这条线里一颗颗最闪耀的“点”。导演多样的人物刻画手法,塑造了布奇和菲利普这两个细腻真实的多面体人物形象。

①布奇充满着矛盾感,既善良又邪恶,既有父爱又愿意放手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像布奇这样全身充满着矛盾的人。他善良又邪恶,两种极端的品质在布奇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是一个逃犯,在看到另一个罪犯企图伤害菲利普时,他开枪打死了他。我们也许可以说这是出于他内心的正义感,想要去保护年幼的小孩,但又很难赞赏这种极端的行为,因为他保护别人的同时又伤害了另一个人。

在和菲利普相处过程中,他给菲利普父亲般的关爱,同时有给予他无限的独立自主选择权。他对菲利普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做决定。”

很多电影里虽然对角色的刻画细致入微,但往往只注重一个维度,一个侧面的展现。《完美的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多面体的人物形象。导演清楚地知道只有展示最复杂而又最真实的人性,才能刻画出最深入人心的角色。

《完美的世界》:简单的警匪片情节背后,是感人至深的父子情

②从不敢拿枪到主动拿枪的变化,菲利普摆脱懦弱的性格,成长为勇敢果断

整部电影中,菲利普多次和带有男性霸权主义气质的枪有接触。第一次是在面对母亲遭受罪犯非礼时,胆小懦弱的菲利普在布奇的命令下,弱弱地把枪捡了起来。此时的菲利普,成长在一个没有男性荷尔蒙的家庭里,缺乏男子气概。

但当布奇把招待他们的黑人农工绑起来,并用枪威胁他给自己孩子道歉时,菲利普担心布奇再次伤害他人,于是悄悄地偷走了布奇的枪,颤抖着朝布奇扣动了板机,然后转身逃走,把枪扔进水井,拔下车钥匙。

从第一次被迫拿起枪,到最后一次主动偷枪,并机智地将枪处理掉。我们可以看到,曾经的菲利普懦弱胆小,不会独立主动地思考,但在极具男性气质的布奇的引导下,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成长为一个勇敢、独立、机智的男子汉。

从菲利普的成长,我们看到导演细腻的人物行为刻画,仅仅借由“枪”这样一个简单的物体,从人物前后变化的行为中,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也让这个8岁小男孩的形象愈发丰满起来。

《完美的世界》:简单的警匪片情节背后,是感人至深的父子情

03、从《完美的世界》中展现的电影元素,透视美国多元化的社会文化

作为一部基于真实事件的电影,影片中从情节设计、人物形象、到整体框架元素等都体现了强烈的美国特色,反映了美国多元文化的现实。

1、西部牛仔情结

美国的西部地区是美国牛仔文化的发源地。而这部电影的素材来源,正是发生在美国西南部的被誉为“牛仔之州”的得克萨斯州。在美国人心里,这种牛仔文化的具像化,是类似我行我素、威猛勇敢、侠义正直等个性特点。

在影片中,瑞德警长就是典型的具备牛仔文化的人物化身。他戴着宽大的牛仔帽,为人处事从来都为对方着想。瑞德曾说服法官将童年的布奇送到开化院,避免布奇跟着罪犯父亲遭殃。在追捕逃犯布奇的过程中,他始终带着一种怜悯同情的心态看待布奇的行为。特别是在同伴失误开枪击毙布奇之后,他愤怒地一拳挥过去,大喊着:“你为什么开枪!”瑞德警长是一个充满着正义善良的西部牛仔。

如果说瑞德是大多数美国人心中完美的牛仔形象,那主人公布奇就更偏向是一名“野生牛仔”。他对行凶作恶的歹徒嫉恶如仇,同时又对可怜的菲利普倍加关怀。看到违背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时,他会不顾一切冲动地做出伤害对方的事。作为另一种类型的牛仔,布奇具有更少的悲天悯人,似乎有点像中国历史上的“梁山好汉”,爱憎分明。

《完美的世界》:简单的警匪片情节背后,是感人至深的父子情

2、浓厚的节日文化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万圣节前后。在美国,万圣节和我们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譬如中秋节、重阳节一样,在美国人的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每年10月31日的这天,所有人都会装扮好在西方文化中的各种各样的搞怪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小孩子往往是最开心的,他们会挨家挨户敲门,一晚上下来,不论邻居们有没有被吓到,自己的南瓜灯里都会装满了一大把糖果和点心。

这部电影中的小男孩菲利普的形象之所以塑造得如此深入人心,让人难免不心生同情,就在于,当所有人都在为万圣节狂欢时,小小的菲利普只能望着窗外,快乐被隔绝起来。直到遇到布奇,他才敢从商店中偷出一套小鬼服饰,满足自己从未有过的万圣节乐趣。

这种习俗对于美国人来说,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娱乐,背后的态度反而是非常严肃的。像感恩节、圣诞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具备美好的心愿一样,万圣节也表达了西方文化里对于鬼魂的一种敬畏和好奇,同时也是在感谢生命、感恩活着。可以看出,万圣节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完美的世界》:简单的警匪片情节背后,是感人至深的父子情

说在最后

这部电影的情节虽然不复杂,但带给了我们深刻的内涵和现实意义。这也让我对电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电影不仅是艺术、是文学,也是现实的缩影,和富有意义的教科书。

电影的最后一幕,布奇安详地躺在草地上,他满足了当父亲的心愿,菲利普也得到了未曾有过的父爱。就让镜头永远停在这一刻,让世界在这里完美地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