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出身,真的“臣本布衣,躬耕南陽”嗎?

諸葛亮在《出師表》裡這樣寫自己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真的是這樣嗎?

他真的是種田的布衣嗎?真的是不求聞達嗎?

我們來看看真實的諸葛亮是什麼?

諸葛亮的老婆叫黃月英,岳父叫黃承彥。黃承彥又是荊州牧劉表的連襟。黃承彥的老婆是蔡諷的大女兒;劉表的老婆是蔡諷的小女兒。而蔡諷的姐夫是誰呢?蔡諷的姐夫,是從前的太尉張溫,位列三公。

:“漢未諸蔡最盛,蔡諷姊適太尉張溫,長女黃承彥妻,小女劉景升(劉表)後婦,瑁之姊也。”

諸葛亮的出身,真的“臣本布衣,躬耕南陽”嗎?

諸葛亮的大姐夫是蒯祺,蒯祺的哥哥是蒯良、蒯越。蒯氏家族,是標準的荊州地頭蛇。劉表可以在荊州立足,就是得到蒯氏家族的支持。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裴松之注引司馬彪《戰略》:表初到,單馬入宜城,而延中廬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與謀……遂使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其眾,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襄陽,表乃使越與龐季單騎往說降之,江南遂悉平。

《傅子》:越,蒯通之後也……越知進必敗,求出為汝陽令,佐劉表平定境內,表得以強大。詔書拜章陵太守,封樊亭侯。荊州平,太祖與荀彧書曰:“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

諸葛亮的二姐夫是龐山民,龐山民是龐德公的兒子,是龐統的堂兄弟,諸葛亮的臥龍,龐統的鳳雛,司馬徽的水鏡先生,都是龐德公取的,

龐德公是荊州名士,德高望重,龐家也是襄陽的名門大族。荊州牧劉表多次請他出山,給他官做,他都拒絕了。最後劉表沒辦法,自己親自去請,親自去勸,結果還是白跑一趟。

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200年的時候,就已經是東吳長史了。

諸葛亮的朋友叫崔州平,崔州平的父親是崔烈,崔烈是從前的三公。

荊州豪強馬良、馬謖兄弟,馬良在寫給諸葛亮的書信中稱亮為“尊兄”,裴松之於此下注曰:

“臣松之以為良蓋與亮結為兄弟,或相與有親,亮年長,良故呼亮為‘尊兄’耳。”

諸葛亮的兩個姐姐能跟荊州最大的地頭蛇和名士聯姻,他結交的都是三公之一、名士,他自己也跟黃承彥這樣的士族聯姻,可想而知他們傢什麼地位。

諸葛亮的出身,真的“臣本布衣,躬耕南陽”嗎?


那諸葛亮為什麼躬耕南陽呢?

其實這是名士高人的標準作派,顯得高雅,淡泊名利,龐德公自己也是這樣玩的,總沒人認為他是種田的吧?

因釋耕於壟上,而妻子耘於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後世何以遺子孫乎?”

後來的陶淵明“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並不是陶淵明喜歡這樣,而是這是名士高人的標準,他也這樣標榜自己。

諸葛亮真的“不求聞達於諸侯”嗎?

顯然也不是,以諸葛亮的出身,註定了他未來至少是州牧刺史一級的大官,他自己也非常有野心,

諸葛亮的出身,真的“臣本布衣,躬耕南陽”嗎?


一次他跟朋友們聊天,跟他們說,“你們三個可以做到刺史郡守這一級的官”。徐庶等人問,“那你呢?”。諸葛亮笑而不語。

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魏略》

諸葛亮想做到什麼樣的級別呢?顯然,他想做“管仲樂毅”那樣的將相,而看不中“郡守刺史”這樣二千石的“小官”。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朋友徐庶這些人去了曹操陣營,而他選擇劉備陣營了。

諸葛亮的出身,真的“臣本布衣,躬耕南陽”嗎?


徐庶這些人去了曹操陣營,因為是外來戶,有因為曹操陣營人才濟濟,必然不可能有大作為。

“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邪”?

而劉備陣營沒什麼人才,加盟劉備陣營,就是創業元老了,未來封侯拜相。

後來徐庶、石韜都投奔曹魏,官至郡守。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諸葛亮首次北伐曹魏,聽說摯友徐庶和石韜的官職之後,不禁發出感嘆:“魏多殊士耶,何彼二人不見用乎?”意思是說難道魏國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和石韜二人呢?

所以,諸葛亮就沒有跟其他三人一樣去曹操陣營,而是選擇劉備,但是,諸葛亮又不可能自降身價的毛遂自薦,就讓徐庶和龐德公推薦自己,

他們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後,劉備就不可能再不去找諸葛亮了,於是就有了“三顧茅廬”。

諸葛亮的出身,真的“臣本布衣,躬耕南陽”嗎?


而實際上,劉備200年就到了荊州,就知道諸葛亮這號人了,而到了207年才三顧茅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