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1》

瓷质的盖碗,是茶桌上必备的泡茶工具。

梁实秋曾在《喝好茶 往事如烟》中写,当年有人从大陆返回台湾,带给他一只旧瓷盖碗。

洗得干干净净的,看上去崭新如簇。

其实那是他三十年前,天天泡茶使用的旧物。

梁先生睹此旧物,勾起往日心事。

不禁黯然,又不禁感叹——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这位现代文学大师对盖碗情有独钟,想必,是因为盖碗身上有着非凡的魅力。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白瓷盖碗泡茶的好处,在此前的文章里,已经反复多次提及。

想来经常关注村姑陈文章的读者们, 已经对盖碗的特点,熟悉异常。

随便的向他们提问,列举白瓷盖碗的二三好处,受访者们肯定能轻松应答:

性价比高,不吸香气,出水快,不留茶垢,任何茶都能泡……

更何况,在茶叶的专业品评比赛里,一贯使用盖碗。

因为盖碗是最客观的,就像镜子一样。

茶是什么样,泡出来就是什么样。

所以用盖碗泡茶喝,可以喝到好茶本来的味道。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2》

然而这天,有茶友过来反馈了。

“听了你的意见后,买了个盖碗泡茶,一点也不好用。”

“很烫手,出水也有问题。”

咦,还有这等怪事?

于是,便请那位茶友发来那只盖碗的图片。

无图无真相,有图才好找原因。

这一看,答案就立即明了。

原来,那个盖碗泡茶烫手的问题,出在了器型上。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那位外省茶友买入手的盖碗,属于偏日式的。

瓷质的光泽看起来,倒是不错。

不过,它的器型上,却没有设计碗沿。

这样的“无沿”盖碗,如同一座没有屋檐的房子,构造比较怪异。

长年喝茶的福建人,一看到这只盖碗,就知道它肯定会烫手。

why?

因为实用性不高,器型设计不像用来泡茶的,更像是摆设在柜子里的观赏品。

究竟,碗沿的存在对盖碗而言,有什么作用?

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防烫,一是确保顺利出汤。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3》

有碗沿的盖碗,为什么不容易烫手?

这点,得从盖碗泡茶的使用过程说起。

通常而言,在往盖碗内注入沸水泡茶后,水的热量会不断的散开在周围。

合上盖子后,热量不断随着碗壁往上爬升。

到最后,达到了 “顶峰”后,大量的热聚集在盖碗的边沿,集体的等待散热。

如果这时,买到的盖碗没有碗沿。

那么在倒出茶汤,泡茶人的手难免要直接用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盖碗的散热位置。

当指腹触碰到滚烫的瓷壁时,炙手异常。

如同直接伸手去抓,烧烤炉里放了半天的铁板。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可见,在没有佩戴专门的护手套,防烫装备的情况下,如果直接用无碗沿盖碗泡茶。

真可谓是,不怕烫的“真勇士”也。

玩笑归玩笑,要说到实际的泡茶用途。

碗沿的存在对盖碗来说,不可或缺。

至少,在符合人体工学的角度看。盖碗的盖碗越是宽,越不容易烫手。

因为有了碗沿的加入,泡茶人的手可以直接握在碗沿上。

不用直接触碰被熏烫得极高温的碗壁。

自然而然,就不会烫到手指了。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4》

有碗沿的盖碗,为什么茶汤倒出更顺畅?

提到这茬,先来说点题外话。

由于南方多雨,所以在不少传统民居的设计上,屋檐都是必不可少的。

最简单基础的——茅草屋。

它的屋顶设计就得是尖的,屋脊凸出。

这样一来在下雨的时候,房顶才不容易积水。

古代的文人写听雨的诗句,少不了屋檐的出场。

闲时坐卧屋檐下,听得雨打窗棱声。

可见,“檐”的存在,可以让由天而降的雨水,更及时的掉落在地面。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同理的是,盖碗的“沿”作用也是如此。

碗沿,是茶汤倒出过程必经的桥梁。

有了沿的盖碗,茶汤才能乖乖的倒进公道杯内。

不会乱洒,不易乱滴,更不会染脏桌布。

更重要的是,不容易烫到泡茶人的手。

要不然,在使用无沿盖碗泡茶时,一旦倾斜它的身体出汤。

那么盖碗内部的茶汤,就会顺着碗壁,滴流在桌面,甚至将滚烫的茶水倒流淌到泡茶人的手部。

这相当于,无沿的盖碗只要一出汤,就会立刻变成烫手山芋。

又烫手,又容易将茶汤洒得满地都是。

光是这一想,就觉得实在很恼人。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5》

无沿的盖碗,泡茶不实用。

那么,就实际的泡茶过程而言,如何挑一个既好用,又不容易烫手的盖碗呢?

首先,挑材质。

一只用于泡茶的盖碗,以瓷质为佳。

至于粗陶、紫砂、玻璃等材质的盖碗,一应不推荐使用。

粗陶和紫砂,没有经过完全的烧结,内部的“气孔”多,容易吸收茶香。

而玻璃材质导热快,容易烫手。

更何况就质感而言,从古到今,茶具的材质素来推崇以瓷为贵。

瓷,本身经过了高温度的烧结,质地紧密。

并且经过釉烧后,成品的陶瓷摸上去,手感更加的细腻。

瓷质的盖碗,尤其是白瓷质的盖碗,属于茶具的主流。

白瓷盖碗泡茶,既不容易吸香,也不易残留茶渍,方便清洗。

每次泡茶使用完毕后,简单的用清水搽拭,便能够回复光洁如新的状态。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其次,挑器型。

不容易烫手的盖碗,整体器型具备以下特点。

盖碗的碗沿略宽,盖钮略高。

因为我们在泡茶出汤时,手指握住的位置,分别如下。

大拇指和中指,抓在碗沿。

而食指则摁在杯盖的盖钮上,控制出汤开口,倾倒茶汤。

这样一来,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作用力,能稳妥的拿起盖碗出汤。

碗沿的防烫作用,上文已经详细介绍。

而盖钮的防烫隔热,作用相似,隔开盖子上源源不断聚集的热量。

所以,在适量的范围内,碗沿越款,盖钮越高,越有利于防烫。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再则,看容量。

泡茶的盖碗,既不用选太大,也不用选太小。

容量过大的盖碗,注水泡茶后,整体会变得很重手。

这时,对大部分女性泡茶人来说,就很不友好。

因太过重手,容易有拿不稳,摔破盖碗的风险。

再加上,大盖碗泡茶时,茶香散失速度更快,不好把握。

模样略显笨拙的大盖碗,不论是从实用,还是从美观层面,得分都不高。

而容量小巧的盖碗,适合一人喝茶。

如果是和两三好友一同喝茶,那么茶桌上就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每一冲的茶汤都不够分。

由此可见,泡茶更适合选容量标准的100-110ml,不大不小的盖碗冲泡,更加实用。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最后,看薄厚。

白瓷盖碗泡茶,瓷壁建议选薄一些的。

泥料好的,瓷质薄的盖碗,散热效果更快,更好。

注入沸水泡茶后,能快速的将热量散开。

于是,泡茶的时候,不容易烫手。

而瓷质胎壁过厚的盖碗,不仅散热偏慢,还略为重手。

从泡茶的手感而言,整体不够轻盈。

故而,泡茶的盖碗,不建议大家选瓷质太厚的。

冲泡白茶、岩茶、普洱茶时,盖碗不好用,烫手,而且出水有问题?

《6》

旧式的房子里,屋檐不可不少。

四方屋檐围在当中的,属于庭院。

庭院内,设水井,栽花草。

每当花开的季节,一枝鲜花探入,意趣盎然。

下雨的时候,坐在栏杆处,潺潺的雨脚从檐下过。

滴答的雨声,点滴到雨歇。

屋檐斜入一枝低,欲为形容颇费思。

萧洒花裁冰脑缀,横斜干倚斗榴垂。

而至于泡茶的盖碗,不能缺了碗沿。

无沿盖碗泡茶,烫手,出汤不顺利。

而有沿的盖碗,才是茶桌上经典、实用的风景!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