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怨婦到熱愛文字,分享點讀書經驗給你

  • 有生之年,會與文字相伴。點擊“關注”,讓我們一起,感悟人生,幸福成長!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從家庭怨婦到熱愛文字,分享點讀書經驗給你


自從踏出學校的大門以後,從沒想過,還要繼續讀書學習,因為缺乏精神食糧,由文質彬彬的少女,到出言無狀的油膩大媽,我嚐到了無知、不思進取帶來的所有苦楚。

而能救自己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唯有自己,唯有讀書學習。

01

打開你的電子設備,會發現,有很多讀書的APP,現代人大都酷愛讀書,想要通過讀書來提升自己,適應社會,以此改變命運。

曾經我也寫過一篇文章《把自己丟到書堆裡》,和大多數人一樣,我渴望通過讀書,讓自己情商得以提升,能夠有底氣地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挫折。

簡書上看到一位朋友,把讀書的人分為三類。其中一類人是跟風閱讀,他們讀書不過是為了充門面,有談資,閱讀的動力更多來自知識焦慮。

在互聯網信息時代裡,每個人都顯得很無知,覺得被拋棄而心生焦慮。這類人的讀書方式可以稱作為略讀,不用費腦筋去思考,去把書中內容和自己原有的知識進行整合內化,只是為了獲取信息、觀點,最喜歡看的就是一些雞湯文。

莫名其妙地,我就有種感覺,很多人最初讀書的時候,就是對這些雞湯文,非常感興趣。

想想也是,剛接觸網絡的時候,我對那些雞湯文真的很受用。精神狀態總是被整的此起彼伏,腦子裡一股力量起,一股力量滅的。

如今時間久了,對那些雞湯文真的產生免疫了。慢慢地學會根據自己的知識短板進行選擇性的閱讀,並深入地去思考問題。

知識內化於心成為習慣,外顯於形成為能力,內外兼修必能改變命運。

看到這句話,才知道,想有效的讀一本書,吸收其精華,為己所用,不是件容易的的事。

所以才有很多人放棄了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念頭,默認了自己既定的命運。

正因如此,我端正了自己讀書的態度。對每個人來講,要讀書就像身體要吃飯一樣,因為精神也需要食糧,需要健康、有品位。

從家庭怨婦到熱愛文字,分享點讀書經驗給你


02

想讓讀過的書,融入身心,變成無形的財富,我們該怎樣做呢?

在讀書的過程裡,不要老是記錄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而是要善於發現吸收那些自己以前所不瞭解的知識。

讀書的目的是想獲取知識,實現快速成長。每讀一本書,就是一次不同的人生經歷。能不能從一本書裡學到東西並轉化為自己的能力,最終取決於我們自己讀書的目的,讀書的過程。

讀書的目的

要看哪一本書,都是自己有所期待後才做的決定。在心中肯定有一個強烈的需求,要學到什麼,在哪些方面取得那些進步或改善。一定要有這種深刻驅使自己學習的慾望。這是你花時間去讀書必不可少的條件。沒有這種強烈的慾望,達不到想要的結果,容易半途而廢!

常常提醒自己,書本中所學的東西對你自己有多重要。假如你現在讀一本如何和別人打交道的書,你就時刻告訴自己,在追求更豐富的社會與經濟報酬上,需要你能自如的運用書中所介紹的這些原則。感覺到重要了,你就會上心了。

看書的時候,想想能從書中每個章節裡學到什麼,自己在什麼時候,什麼事情上,如何去運用這些所學到知識、原則。這是把知識化成力量的關鍵。

讀書的過程

讀書的過程包括: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

對於我來說,選什麼樣的書,得看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提高情商類的?家庭育兒類的?營養健康類的?

確定好目標後,可以購買電子類的,紙質版的,依情況而定,想要重複看的,內容比較長的,看起來厚實的書,我比較喜歡紙質版的。

關鍵是怎樣讀書,告訴大家,書中有用的建議記錄一下,一定要做到摘抄和評論交替進行,不僅有作者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原創思考,這樣,才能更深地理解吸收書中的知識。

同時做到花時間去複習,不要以為看一次就可以學到東西,只有長久而有力的複習和應用,才能使你學到的東西,在生活中養成習慣,變成一種不知不覺的行為。

從家庭怨婦到熱愛文字,分享點讀書經驗給你


03

讀書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蕭伯納曾說過:“如果你教一個人什麼事,他永遠學不會。”他這樣說是對的。

如果你想非常自如的去運用你書中所學到的那些原則知識,你需要做一些應用到它們的事情。凡是遇到機會就去應用這些原則,要明白,只有用的知識才會長久的留在你的腦子裡。因此要主動的去學,而不是被動的。

因此,你可以常寫日記,將你成功運用書中這些知識、原則的過程記錄下來,要儘量的詳細具體。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一本這樣的記錄會激勵你更加努力。

要學會用筆記本管理讀書生活,養成隨時隨地記錄心得體會的習慣。

邊讀邊記,內化於心,把原書的精華和自己思考的火花記錄下來,隨時捕捉靈感,為把這些知識活用到生活中打下基礎。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在你讀書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家人幫助,監督你。當你違揹你所學到的知識原則時,你要繳納一定的罰金。當然啦,這個金額的大小,你自己定。我想你是不會讓自己輸得精光的,呵呵呵……

經驗說了那麼多,相信仍有人說,讀書沒用,怎麼回事呢?其實是因為他們學而不用,少了關鍵的一步:輸入就要輸出。

這一步不做,前面的努力都將半途而廢。

我現在通過讀書,做兩件事情:

1.寫讀書心得,發佈到自媒體平臺,雖然水平有限,也樂在其中。

2.在生活中,運用讀書獲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並評估對自己是否有效。

一本好書,相當於作者30年的功力,想在短時間內把一本書吃透,是不太可能的。要學會如何有效的去讀一本書,還得提醒一下。

當一本書讀完之後

,做一個這樣的答卷:

說出書的名字,它講了什麼內容?

你最喜歡書的哪一部分?

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影響?

它的優點在哪裡?

答好了試卷,就讀好了書!

現在,愛讀書的人越來越多了,大家都不希望自己被時代甩的遠遠的。不管是紙質版的書籍,還是電子版的書籍,很多人都如飢似渴,迫切地想要去學習。

所以,分享一下自己的讀書經驗和心得,與熱愛讀書者共勉!

其實讀書的目的就是幫助自己發現、發展和利用自己那些潛伏未用的資產。疫情期間,宅在家裡,就多讀幾本好書吧!

從家庭怨婦到熱愛文字,分享點讀書經驗給你

皮囊會衰老,可智慧卻能打敗歲月,閃閃發光!

希望今後大家每讀一本書時,都能夠有很大的收穫,最終會擁有一個美好幸福的人生。


  • 我是女人幸福成長,一個熱愛生活,渴望內心愉悅、平和的70後,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希望遇到更多有能量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