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时间的秩序1-如何让时间在你身上走的更慢


第七期:时间的秩序1-如何让时间在你身上走的更慢



各位听见的朋友,大家好。这是听见陪伴大家的第七期节目。从这期开始我们要给大家分享一本新书,她的名字叫《时间的秩序》。从名字上就看的出来,这是本理科男写出的书。他的作者叫卡洛·罗韦利,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这本书要让我们了解的就是时间的本质。


时间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它的存在,时间总是在不停的奔跑,不会为任何人驻足。我们生活在时间之中,其实就像是鱼儿生活在水里。他们都是我们不能缺少的东西。时间的推演,让我们有了过去与现在,还有未知的将来。这就是时间的流动,我们生活在它包围的世界里。但,时间就这样简单的存在吗?事情好像要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很多现实生活也都是这样,看起来浅显明了,背后却有令人震惊的结论。睁开双眼,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就像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地球,他看起来像个平面,实际上是个球体。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好像它在绕着地球跑,但其实地球才是那么跟班的。这个道理在时间这个问题上也同样适用,简单来说,时间不像我们看起来那样是匀速奔跑的,在不同的人身上,在不同的位置,不同地区,时间是有快慢差距的。这个结论,是不是很刺激。以前有一句话叫: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无论是在社会底层的民众,还是金字塔尖的精英,都逃不过这条铁律。但很无奈,事实告诉我们,这句话并不成立。下面的内容可能是女孩子们喜欢听的,如何能让时间在你身上走的比被人更慢呢。


我们从一个事实开始说起,听好了:时间的流逝在山上要比在海平面要更快。想要让时间变慢下来,你就要去海拔更低的地方。科学家用精密的仪器在不同的高度测量出时间的变化速度,得出了这个结论。不光是高度悬殊很大的地方才有这样的情况,就连我们家里的地板和桌面这样的高度差距,都可以被捕捉到细微的差别。而且,变慢的不只是时间奔跑的速度。在较低的位置,所有的进程都变慢了。如果把你的好朋友放到山上去生活,很多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变老的速度要比他要更慢。所以说,大家要注意听了,想要比身边的朋友更年轻,最好的办法呢就是把他们送到山上呆上几年。


从古至今,一切的发展,其实都是在时间轨迹上进行的。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物都难逃脱时间的束缚。好像我们每个人从诞生生命之初,身体里就被装上了一个时钟,它时刻记录着你的时间快慢,你所能利用时间的多少,和你的衰老速度。像我们之前说的,你离海平面的高度越近,你所享受时间就更长。综上所述,我们很容易认清一个事实。我们躺着不动,不想起床,那是有依据的。等你妈再骂你懒的时候,就把今天的这个内容告诉她,你不是在躺着,你是在珍惜时间、善待生命。


之前我很喜欢看有关穿越的电影,因为你能很清晰的感觉到时间的变化带来的差异。但事实上,我们很清楚,时间就像射出去的箭,不会再有回头的那一天。因为习惯,人们很自然的把时间分成了过去和未来,但对于时间来说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得借用热量这个概念。热量的传播可以看作是无数小分子的在做运动,给他们一个力量让温度升高,他们的奔跑速度就会变快,奔跑的轨迹就是传递能量的过程,而且他们不会再回头,就像我们冬天去攥一根铁棍,你不会奢求它把带走你的热量再反哺回来。如果让我们现在来看一段视频,里面是一只滚动的小球,你就根本没有办法去分辨这段视频是正常播放还是在倒放。但是如果视频里的小球停了下来,我们就能确定这段视频是正常播放的,倒反的话,他不可能自己运动起来。小球从开始运动到减速,最终静止,是由于摩擦。摩擦会产生热量。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时间和热量关系的结论,只有热量存在的地方,才会有过去和未来的差别,生物的生长繁衍是这样,我们的日常生活、运动思考也都是这样,无时无刻不在与热量发生着关系,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过去和未来这个不可逆的时间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们总喜欢去重温旧梦,但我们要知道,今天的状态才管关乎你未来的旧梦。


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在飞机上观察到上面的钟表,显示时间比地上的要更慢。这个现象让科学家非常惊喜,这是爱因斯坦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就想明白的事情:同样生活在一个星球,运动着的物体,时间会跑的更快。最开始我们说过,躺着是大多数人类离海平面最近的方式。如果你要让时间在你的身上流走的更慢,就要坚决抵抗诱惑,顶住压力,稳稳躺在床上。现在,需要在原有的建议加上一条,那就是运动,时间在不停的向前奔跑,运动的人就是那个追光者。


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朋友现在在做什么,需要怎么做?答案好像很简单,你能看到她,或者给她打一通电话就可以了。但有个问题要注意,你眼睛看到从她那里传来的光,或者电话打给他声音的传递都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如果说光路上花费的时间是一秒,那么,你看到的她,只是一秒钟前的她。


如果我们把距离再放大,结果会更让人眼前一亮。你的好朋友被你放在了一颗遥远的星球上,光从那里向你跑过来的时间需要五年。假设你能看到她,那么你看到的她就是五年前的她,而不是现在的她。关于“现在”这个问题,好像并没有什么意义。在那个遥远的星球存在与我们当下相对应的时间吗?


我们换个方式来看,你的好朋友在遥远的星球上,以光年的速度旅行五年回到地球,出现在你身边。这时候,你向望远镜里一看,你还可以看到在那个星球上你的朋友,这就同时出现了两个朋友。与地球相对应的那个星球,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时间与我们当下相对应。我们看到的总是过去的她。“当下”这个概念,其实就好像一个保护罩。他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时间的精确程度,如果用十亿分之一秒为单位来计算,“当下”的能覆盖的范围就是几米远的距离。作为人类,我们连几十分之一秒都很难分辨,所以我们对于“当下”这个概念的范围就变的非常非常大。举例来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八分钟前的太阳,见到的月亮是1.3秒前的月亮。


张爱玲的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从她手里写下的每个字,都能读到的是浪漫。时间刚好,让两人相遇。当下,无疑就是最珍贵的时刻。但很可惜,罗韦利告诉我们,他们感受到的对方,只能是过去的。就算近在咫尺,仍然逃不过几纳秒的延时,你看到的她,只能是过去的她。没有人能够同时拥有同一个“现在”。

自从我们人类对时间逐步有了认识,之后就开始把它按“天”来划分,用日夜更迭来度量时间。夏天太阳升起总会早一些,落下的时间总要晚一些。但不论长短,从黎明到日落都是走过12小时,日晷无声息的向人们传达这个讯息。


很早以前,我们中国就有沙漏、水钟这样的计时设备的存在,但他们的作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过。相比起我们,欧洲的步子要慢一些。14世纪,教堂旁边出现了钟楼。尽管只是一个微小的变化,但对人们来说时间的掌握者,从太阳变成了钟表。人们用日晷来记录下太阳在最高点的时刻,然后用它来校准钟楼上的时间,以便让城市里的人们都能看到。但问题来了,不是所有的地方太阳都是同时出现在正中央。它从东缓缓向西移动,威尼斯的太阳总是要比都灵来的更早。每个地方的都有自己的时间,这就让火车的时刻表很难包容每一个人。直到19世纪,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倒逼人们对时间的规范做出改变,混乱的时间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最初人们想让整个世界都是使用同一个时间,但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了地方时,太阳最高的地方就是十二点。之后,时区的概念才出现了。世界被分为不同的时区,人们只需要确定自己时区内的时间,同时区内相隔最远的地区时间相差也不会超过半小时,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北京时间。


结束之前给大家分享一个来自科普创作者“地缘谷为我们分享的有趣的事儿。时区上的问题,一般来说都会发生在国土面积大的国家上。美国就因为这个备受困扰,如果按照正规的时区划分,美国就有9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一小时,从最东边到最西边,小半天的时间就这样割裂开来,这就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格莱美和奥斯卡是美国久负盛名的电影盛会,每年在西海岸的洛杉矶召开。但是呢考虑到美国的东部的人比西边多了很多,所以就直接把时间调到了适合东边,搞得西边的人就很头疼。由此呢,还出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叫“东海岸偏见”,在各种全国性体育赛事、文娱活动及电视节目的安排上都会照顾占据大部分人口的东部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