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著鐵杴上大學

讀完劉亮程的《扛著鐵鍁進城》後我不禁我有一股想器的衝動,當然不是為我們農家子弟的清貧而痛苦,而是為我們在一路困窘中走來所存儲的心態而又一路暢然走向明天的幸福。

我就是我,那就清清靜靜地在我的我的世界微笑,無所畏懼萬事萬物;

如果我是一條大河,不會在乎我的乾涸;

如果我是種子,不會為我的果實而著急;

如果我是……

那麼多的如果都代表了我的本質,其實我的最本質的存在是——我是一個農村孩子。


扛著鐵鍁上大學


“扛著鐵鍁進城,怕啥!”,我雖然沒仰見過劉亮程這位平民作家,但我明瞭我們都有“鐵鍁心態”,而且,我還知道,這種心態都來自我們的骨子裡。我的“鐵鍁心態”也是我最心疼的財富。我將小心珍藏她並將以利用。

小時候,我們農村家家都會有一堅硬鋥亮的鐵鍁,我的父老鄉親們也都會用這把鐵鍁奔波在茅草房與麥田之間。縱然自然災害與厄運會深深降臨在我們的頭頂,這又何妨,手裡緊緊握著那把鐵鍁,又從泥濘中走出。今天我同樣也會身揣那把鐵鍁與大無畏的“鐵鍁心態”一路在沉靜與喧囂中走過一個個起點與終點。

扛著鐵鍁上大學


高中步入大學,不過是扛自己的鐵鍁走進了另一塊農田,和這十九年的每一天沒有什麼不同。

扛著鐵鍁,我就要用我一雙大腳穩重地走過我的大學乃至一生用我厚實而靈動的“鐵鍁心態”來笑看我的每一個腳印,不斷圈點出令人欣喜的足跡。

誰在奶奶伯懷裡度過清貧的童年,誰在草垛邊避過凜冽的寒風,誰就能掂出那把鐵鍁的千鈞重量。我知道我的骨子裡那些歡喜與感傷、得意與失意的心態,像手提鐵鍁。

前方一路泥濘,但我扛著我的鐵鍁,怕啥?

扛著鐵鍁上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