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子打亂的人生規劃


被孩子打亂的人生規劃

1

李軍與他媳婦阿曼跟我是高中同學,他倆大學是在河北一所學校讀的,學的是化工專業,具體專業名字我不記得了。大學畢業之後,李軍考到北京化工上研究生,阿曼沒考研,而是跟著李軍到北京找了一份工作。

他上學,她工作,然後等到他畢業之後,兩人先在北京工作幾年存點錢,然後回老家買房子,定居老家,從此過上小富即安的生活。

這是他們一開始的規劃,很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而且這個變化來得讓他們措手不及,且只能接受,不能放棄。

2

李軍在學校讀書,阿曼在學校旁邊租了一套房子,兩人雖然一個是學生,一個已經上班,但是過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夫妻生活。

計劃之外,意料之中,阿曼工作沒多久就懷孕了。這可怎麼辦,一個是新生剛入學,沒有一點經濟收入,要靠家裡供應;一個是剛入職兩個月的職場新人,拿的工資緊夠房租和自己的生活費。

現實生活擺在面前,思考再三,兩人還是決定把孩子留下來。既然做好了選擇,那麼接下來就要想出應對之策。

先是與家裡人商量結婚事宜。關於結婚的事,兩人都是很被動的,雖然是他們兩個的終身大事,但是由於自己沒有經濟收入,不能決定每一個流程的消費標準,所以婚紗照、婚慶、司儀、餐費等等所有的花銷都要聽家人的安排。

很被動,你可以反對,你可以每樣事都自己決定,但是你要有反對的資本,如果他們有自己的存款,那麼就可以決定任何一個環節的標準,但是他們的婚禮,他們沒有一點決定權。

中國父母總是把孩子結婚當成自己的任務,但那是在他們的經濟情況允許的範圍之內。結婚的花費是兩人與父母博弈的過程,我們不能否認有能力的父母也願意為兒女結婚破費,但是就怕父母的存款連現代婚禮最基本的配置都達不到。很多時候,他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阿曼的公公婆婆年輕時候在單位上班,雖然有點存款,但是不是很多,而且常年生病,幾乎存的錢全貢獻給了醫院。還有一點,李軍與阿曼的婚禮太倉促了,而且阿曼已經懷孕,會讓男方覺得結婚是板上釘釘的事,女方家也沒談判的餘地。

當然這也不能怪男方父母,說實話,阿曼的懷孕讓兩家人都措手不及,原本一切可以等三年之後他畢業、她有點積蓄、感情更加確定、兩家都準備好的時候再辦,可是因為孩子的到來,讓他們不得不提前辦一場倉促的婚禮。

這是孩子打亂的他們的規劃之一。當然100%確定,孩子永遠都是一個小天使,說是因為孩子,實際上是他們自己導致的結果,孩子只是無辜地來到這個世界。

3

第二年,孩子如期而至。李軍研二,阿曼在懷孕的後幾個月已經辭掉工作,為了節省花銷,阿曼從北京回到老家,與公婆住在一起,留李軍一人在北京上學。

我無法想象阿曼與公婆在一起的生活。完全陌生的三個人,中間還沒有那個最關鍵的男人來充當潤滑劑,關鍵是兩個人依舊沒有經濟收入,要靠兩家人接濟。

阿曼時不時地會回孃家,母親也知道她的情況,很多時候都會給她一點錢,但是這樣的日子總不是辦法,尤其是孩子出生之後,花銷真是如流水。雖沒有像別人那樣給孩子多麼奢侈的生活,但是自己沒有收入,似乎花一分錢都是多的。

兩人免不了要吵架。孩子是一定會要的,但是就怕他不合時機地到來,弄得父母不知所措。孩子出生、阿曼回家之後,李軍根本無法在校安心學習,他想盡快找到一份工作,承擔起做父親的責任。

但是掙錢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是在自己焦慮異常的情況下。他找的大部分都是與銷售有關的工作,底薪低,需要拉業務拿提成。這樣他勢必要放棄學校的功課,當別的同學都在實驗室跟著導師忙碌,努力思考著自己的未來時,李軍已經迫不得已走上了社會。

原本他可以選擇考博,也可以選擇考公務員、進大公司,但是現實情況不允許他有那麼多思考,他必須要掙錢,什麼未來,什麼前途,他只知道只有掙錢才能養活孩子,才能讓他與阿曼之間的爭吵少一點。

4

研究生的畢業論文不是隨便在網上摘抄一下就可以應付的,它需要拿平時的實驗數據來論證,可本來李軍的實驗經歷就很少,哪有什麼數據,就連選題都是導師施捨給他的,說實話,導師根本就沒咋見過他,只不過礙於院裡的壓力,他不得不管李軍這個學生。

工作的壓力、論文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畢業後何去何從的壓力,我不知道那段時間李軍是怎麼過來的,我只知道僅僅作為一個研究生面臨的壓力都經常讓人失眠,尤其是快畢業的那段時間,一切都不確定,一起都需要確定。

畢業那年,李軍最終選擇在北京工作,在一個公司做銷售,後來轉行做培訓講師,一直堅持了這麼幾年,但是他一直有個願望——回家來發展,但是矛盾的地方是家裡那個市級城市很少有月薪8000的工作。

他試著給幾家公司投簡歷,有的讓他過去面試,談得也很好,但是到最後的薪資環節,公司領導就不再接電話了。

我不清楚李軍是真的想來家裡發展,還是因為孩子和老婆。不該這樣說話,但是如果當初孩子沒有出生,也許他和阿曼的人生軌跡都不該是這樣的。

首先,畢業之後他可能會找一家更有潛力的公司,而不是負重前行。蟄伏慢慢等待好機會和為生活所迫急需抓住一根稻草有很大的區別。而且等待的過程也是他認清人生方向的過程,這樣做出的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利於認準一個方向,專注在一件事上。

而倉促做出的決定幾年後很可能發現並不是一條正確的路,如果折返重來,又要重新開始。

另一方面,我瞭解到阿曼現在的工作之後,我發現她是真的被耽誤了。阿曼正規的本科畢業,她原本可以在北京長時間幹下去,積累經驗,增長收入,然後與李軍一起規劃未來。

或者她可以參加考試,找一份穩定工作,但是孩子意外的到來讓她毫無招架之力。應該在北京打拼的時候,她要倉促結婚、回家待產,工作不得不擱置;想要參加考試進一個正式單位的時候,她要照顧剛出生的孩子,並且從此之後照顧孩子成為她主要的工作。

而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她指望不上李軍,孩子指望不上李軍,因為他要漂泊在外掙錢養活他們。

現在阿曼在一家母嬰店當售貨員,而主業還是要照顧孩子,售貨員是一個本科生不如高中生的職業。很可惜,她不應該是這樣的命運。

5

李軍和阿曼的故事,讓我的感受只有兩個字——被動。自從孩子出生,他們一直要因為孩子而被動地選擇自己的生活,因為孩子改變自己的規劃。

或許有人說,如果自己不打算改變,就不要把孩子當作理由,也許這話是對的,但是有個成語叫“力不從心”,有些需要競爭、需要付出100%努力才可能擁有的工作,早就把帶孩子的媽媽排除在外。

而且孩子還不比其它物品,你可以隨意把它放置在一個地方,孩子會消耗母親很大的精力,佔掉很多的時間,你若不帶著愛心照顧孩子,孩子還會敏感地感覺到,所以要孩子也是人生中需要重重規劃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