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敘利亞和黎巴嫩不合併成一個國家?

範李英芳


從殖民時期來說黎巴嫩和敘利亞都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人撤離的時候黎巴嫩獨立,敘利亞獨立。

黎巴嫩其實是法國人離開時特意從敘利亞劃分出去的,主要目的是在中東地區保留一個基督教執政的國家。

黎巴嫩的基督教人口原來佔有優勢地位,但是隨著巴勒斯坦難民的進入,人口優勢喪失。也因此爆發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衝突。

在兩個教派的衝突中以色列介入,敘利亞介入,伊朗介入,真主黨誕生。

以色列長期佔領黎巴嫩南部,敘利亞也曾經一度控制黎巴嫩部分地區幾十年,2005 年才撤出所有軍隊。

黎巴嫩看似一個完整的國家,但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各佔據自己的地盤,基督教以長槍黨為主,是黎巴嫩的執政黨,而伊斯蘭教是真主黨。

別說敘利亞和黎巴嫩合併成為一個國家,黎巴嫩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國家都不錯了,現在以色列撤出了黎巴嫩大部分地區,但仍然佔領著小部分地區。並且對加加利山以南有影響力。而黎巴嫩有巴勒斯坦難民,那當然有巴勒斯坦武裝。

這樣一來整個黎巴嫩有基督教勢力、真主黨勢力、巴勒斯坦勢力、以色列勢力。就這樣一個國家,誰碰誰麻煩。

而且國際很多勢力都不允許黎巴嫩和敘利亞合併,如果黎巴嫩和敘利亞合併,首先會對以色列構成全面威脅。

另外敘利亞是什葉派政權,沙特等遜尼派不希望他們和並。

對北邊的土耳其來說,一直跟他作對的敘利亞發展壯大可不是個好消息。

如果敘利亞和黎巴嫩合併,以色列、土耳其、沙特都會阻止,而且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會阻止,美國原來也侵佔過黎巴嫩,後來迫於壓力退出了。


一號風手


黎巴嫩是被法國從敘利亞分裂出來的國家,初期基督教執政,後期多方勢力進入,處於政治勢力紛爭狀態。

既然分裂多年,國家體制,宗教信仰,民族構成,經濟發展越來越不同,各自內務複雜,處於內戰狀態,合併的可能性很小。

黎巴嫩內部政治派別紛雜,沒有強勢領導人統一內部,更無力量對外統一。

敘利亞,黎巴嫩兩國內戰不斷,經濟水平低下,合併後雙方不能互補,只有相互拖累。

貝魯特被譽為中東巴黎。法國支持黎巴嫩獨立,反對和敘利亞合併。

中東國家有支持,有反對的,如土耳其,以色列,沙特,伊朗等。兩國力量弱小,周邊鄰國干預能力強,即使合併後也是相對弱小的國家,可能因為合併而被侵略。

中東阿拉伯國家曾經有獨立國家合併的先例:埃及~敘利亞~也門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拉伯合眾國,幾年後便告失敗。




同屬阿拉伯世界的黎巴嫩與敘利亞在歷史上曾為一個國家,相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使兩國關係十分密切。

公元7世紀時,黎巴嫩和敘利亞為阿拉伯帝國所統治,16世紀初,同被併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黎敘均淪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1920年4月,法國開始了對黎巴嫩、敘利亞的委任統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國和法國的“自由法蘭西軍”一同開入敘利亞和黎巴嫩。

法國人對敘利亞實行“分而治之”的統治策略,將原本屬於敘利亞的的黎波里、貝卡谷地、賽達、蘇爾等地併入黎巴嫩。

正是在法國人的支持下,黎巴嫩在政治上與敘利亞越走越遠。

由於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高漲和要求獨立的呼聲不斷,1941年9月和11月,法國委任統治當局被迫先後宣佈結束對黎敘的委任統治,承認黎敘獨立。

1943年8月,敘成立自已的政府,11月,黎巴嫩宣佈獨立。但黎的獨立未得到敘利亞的承認,黎敘仍保持著“特殊關係”。

對於黎巴嫩的獨立,許多敘利亞人表示反對,以至於敘利亞一直不承認黎巴嫩的獨立地位,直到1991年才勉強接受這個事實。


但是,很多敘利亞人至今仍然耿耿於懷。例如,“敘利亞社會民族黨”創始人就堅持認為,該地區只有一個民族即敘利亞民族,應該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即敘利亞。

他認為“大敘利亞”不僅包括現今的敘利亞和黎巴嫩,也包括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伊拉克、科威特和埃及西奈半島,甚至還包括塞浦路斯和土耳其南部的哈塔伊省。

雖然這個“大敘利亞”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但其影響卻不能低估。“敘利亞社會民族黨”迄今仍在黎巴嫩開展活動,並擁有一些支持者。敘利亞政府曾於1955年取締和鎮壓該黨,但該黨後來死灰復燃,於2005年獲得了合法身份,據說現在擁有9萬名成員,是僅次於敘利亞執政黨——復興黨的最大合法政黨。


除了這種極端的大敘利亞主義觀念以外,另一種更為常見的是大敘利亞主義思想長期存在於敘利亞人的腦海:黎巴嫩曾經隸屬於敘利亞,兩國擁有許多共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利益,在黎巴嫩內政外交問題上敘利亞應當擁有發言權。

而黎巴嫩作為一個弱小的國家,在很多時候也不得不依靠臨近大國敘利亞的支持。

也許正是這種思想在起作用,在1976年黎巴嫩內戰初期,當黎巴嫩馬龍派總統蘇萊曼·弗蘭吉耶面對統治危機呼籲敘利亞出兵制止黎巴嫩內戰時,老阿薩德總統迅速派出敘利亞軍隊佔領了黎巴嫩的的黎波里、貝卡谷地等戰略要地。在當年10月召開的阿拉伯首腦會議上,阿拉伯領袖們不僅沒有批評敘利亞的干涉行動,而且授權敘利亞在黎巴嫩保持一支3.5萬人的駐軍,作為“阿拉伯威懾部隊”的主幹部分。

敘利亞軍隊確實阻止了黎巴嫩戰火的蔓延,擺平了黎巴嫩各派之間的複雜關係,但同時也加深了黎巴嫩對敘利亞的依賴感,這反過來助長了大敘利亞主義的盛行。

很多敘利亞人都經常會說:“敘利亞和黎巴嫩不就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州嗎?”敘利亞人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以至於直到現在,敘利亞在黎巴嫩境內都沒有設立大使館——既然是同一國,又何須大使館服務。

在黎巴嫩,倘若你想要前往敘利亞的話,只需要在邊境辦理簡單的簽證手續。

而從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到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行車時間也只需要3個小時。

敘利亞在黎巴嫩駐軍29年,對黎巴嫩政治進程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前者主要體現在幫助改良了黎巴嫩政治體制。


1989年10月22日,黎巴嫩各教派代表在沙特阿拉伯簽署了《塔伊夫協議》。

該協議提高了穆斯林的參政比例,規定總理不再向總統而是向議會負責,同時明確了敘利亞的撤軍問題。

事實證明,《塔伊夫協議》促進了黎巴嫩內戰的結束和黎巴嫩局勢的穩定,敘利亞在此過程中功不可沒。

但是從消極的方面來看,由於敘利亞駐軍時間太長,過多幹預了黎巴嫩內政外交,嚴重損害了黎巴嫩的獨立性,從而激起了強烈的反敘情緒,為黎巴嫩政局的動盪埋下了禍根。

黎巴嫩前總統拉胡德是有名的親敘派,他的6年任期本應於2004年秋結束,但敘利亞希望將拉胡德的任期延長3年。

黎巴嫩時任總理哈里里反對延長拉胡德任期到2007年,更反對為此 。


但最終在敘利亞的強大壓力下拉胡德延期成功,哈里里為此與敘利亞和拉胡德關係弄僵,只好辭去總理職務。

2005年2月14日哈里里遭到了暗殺。美國與歐盟指控敘利亞應為哈里里遇害負責,安理會一致通過第1595號決議,決定成立國際獨立調查委員會,查明哈里里遇害真相。

另外,黎巴嫩對於敘利亞的長期積怨在此時刻迸發出來,爆發了著名的“雪松革命”。

在黎巴嫩多數民眾和國際社會的強烈要求下,敘利亞被迫於2005年4月26日完成了從黎巴嫩的撤軍行動。


柏舸爭流


謝邀。敘利亞和黎巴嫩兩國國內勢力不會同意合併;沙特、以色列、土耳其、伊朗等中東四大強國也不會允許兩國合併。

黎巴嫩國旗與敘利亞國旗

1.敘利亞和黎巴嫩兩國國內勢力不會同意合併。

敘利亞有人口2000多萬,其中80%信仰伊斯蘭教,14%信仰基督教;在信仰伊斯蘭教中,有80%為遜尼派,20%為什葉派(阿拉維派在20%中佔75%)。而敘利亞巴沙爾政權是以阿拉維派為基礎,阿拉維派控制了敘利亞的政治、經濟、軍事命脈!黎巴嫩有人口600多萬,其中54%信仰伊斯蘭教,46%信仰基督教;在黎巴嫩,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共享權力,總統由信仰基督教人士擔任,總理由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人士擔任。所以,儘管敘利亞和黎巴嫩兩國都屬於阿拉伯民族,歷史和文化也非常相近,但是敘利亞掌權的阿拉維派穆斯林與黎巴嫩掌權的遜尼派穆斯林和基督徒是不可能和平共處的,更不可能分享權力。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與黎巴嫩總統米歇爾

2.中東其他強國也不會允許兩國合併。敘利亞與黎巴嫩合併以後,會形成一個人口超過2700萬,領土面積超過21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強國。在薩達姆倒臺以後,伊拉克實力銳減,中東地區還有四大強國: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波斯人建立的伊朗、突厥後裔土耳其、阿拉伯人建立的沙特。首選,現在的敘利亞是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掌權的國家,伊朗絕對不會允許其與基督徒和遜尼派掌權的國家合併;其次,敘利亞與以色列素有矛盾,敘利亞的戈蘭高地1200多平方公里土地還在以色列掌控之下,以色列絕對坐視敘利亞與黎巴嫩合併,勢力增強;最後,土耳其和沙特也不會樂見於中東再多出一個強國!

所以,敘利亞與黎巴嫩都是以阿拉伯人為主,卻因內部掌權的宗教派別不同,再加上中東其他情況的態度,是不可能合併的。


美國觀察室


這天下,一筆寫不出合字!二戰之後,國家合併的成功案例只有西德與東德合併成新德國這個特殊的成功個案,而分離的成功卻多如牛毛,比如前蘇聯、南聯盟、南北蘇丹等等。分容易,合超難!似乎成了自然規律。


1、分容易,合超難。二戰結束後,國家的邊界基本上都固定下來了,想要開疆拓土,吞併別人的領土很難了,付出的代價太大,比如俄羅斯佔領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被美歐制裁了4年,至今仍然沒有解除的任何跡象,重創了俄羅斯的經濟。至於兩個或數個國家合併成一個新國家的成功案例只有西德與東德的合併,再也沒有其他的個案了。

敘利亞與黎巴嫩雖然曾經都是法國的委任統治地,曾經是一家人,但法國撤離中東後,為了保護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基督徒,從敘利亞里劃出一塊土地,成立一個新國家,就是黎巴嫩,從此,黎巴嫩與敘利亞各過各的,從兄弟變成了鄰居,關係是越來越淡,重新合併成新的國家,絕無可能。這個就好像兄弟一旦分家後,重新搭夥過日子,是非常少見的。

2、黎巴嫩政壇一盤散沙,不會出現能主導黎敘合併的強勢人物。黎巴嫩號稱中東小火藥桶,政黨林立,宗教衝突劇烈、各方勢力錯綜複雜,各有周邊國家深度插手黎巴嫩國內事務。1975年,黎巴嫩因為教派衝突,導致爆發了一場持續近15年的內戰,嚴重破壞了黎巴嫩的經濟發展。黎巴嫩國內幾十年來都是一盤散沙,更沒有出現過一言九鼎的強勢人物,很多議程都是一張廢紙。當前,黎巴嫩國內呈現什葉派、遜尼派、基督教馬龍派三足鼎立的對立格局,雖然什葉派的影響力日益坐大,但遠遠達不到主導國家議程的實力。黎巴嫩與敘利亞合併的大事,誰都做不了主,不可能實現。

3、周邊國家反對敘黎合併。黎巴嫩雖然是國土面積只有1萬平方公里的微型國家,但各方勢力超級複雜,每一方實力的背後都站著一個數個的主子。什葉派的真主黨的後臺老闆是伊朗、敘利亞;遜尼派的主子是沙特。因此,敘黎的周邊國家土耳其、以色列、沙特都會極力反對、破壞敘黎合併,雖然這些國家反對的原因各不相同。而希望敘黎合併的國家只有伊朗。


4、敘黎一旦合併,彼此都成為對方不可承受的負擔。就算敘利亞與黎巴嫩衝破重重阻力,最終成功合併,也不是一件好事。敘利亞打了八年的內戰,滿目蒼痍,到處是廢墟,國家虛弱,全靠伊朗每年150億美元 經濟援助才能勉強度日,更何況敘利亞戰爭一眼望不到盡頭,重建遙遙無期,困難重重。黎巴嫩雖然沒有內戰,但經濟狀況也很差,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敘利亞與黎巴嫩合併,雙方的領導人沒過多久就會發現這是最大的錯誤,因為合併後,不僅沒有出現一加一等於二的正向效果,而是一加一變成負一的負面結果,彼此都成為對方的超級沉重的負擔,不可能受的包袱,用不了多久,就會分開,恢復成兩個獨立的國家,等於瞎折騰一回。

1958,受泛阿拉伯思想的影響,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沒過多久,也門也合併進來了,國名改為阿拉伯合眾國。可是,合併的局面只維持了3年的時間,敘利亞於1961年9月宣佈退出阿拉伯合眾國,恢復獨立國家的身份。3個月後,也門也退群了,阿拉伯合眾國就此解體,這三個阿拉伯國家因為合併後各種不可調和的矛盾與衝突,對合並感到後悔,並用行動“糾正錯誤”,打回原形。因此,國家間的合併,在21世界是最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飛狼


黎巴嫩和敘利亞原來都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在奧斯曼衰落以後,變成了法國的委任統治地區,實際上就是法國的殖民地。殖民者為了鞏固統治,將黎巴嫩和敘利亞分成不同的獨立區,並且挑撥彼此之間的教派矛盾和民族矛盾,這都為以後動亂埋下隱患。

上世紀40年代,兩個國家都獨立建國。黎巴嫩基督教馬龍派與伊斯蘭教德魯茲派之間由於權力分配等問題矛盾不斷,整個國家基本上都在內戰中渡過,成為世界上內戰最頻繁的國家,戰亂導致人口大量外逃,2016年黎巴嫩人口600萬人,外逃人口及後裔有1500萬之多。

敘利亞剛獨立時期政變頻繁,局勢不穩,阿薩德執政後才得以建立穩定的政權。由於黎巴嫩內戰,敘利亞從1976年開始在黎境內駐軍,直到2005年才撤軍,黎巴嫩雖然沒有併入敘利亞,但是也長期受敘利亞的影響。

近幾年,阿薩德政府在反對派及其支持者的打擊下岌岌可危,有了俄羅斯和伊朗的力挺才得以保持,根本無暇顧及黎巴嫩。原來受敘利亞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反而過來幫助阿薩德政府消滅反對派。兩個如此混亂的國家合在一起幹嘛?豈不是更亂。


銘蘇先生


兩個地區要合併除了需要相似的文化背景等以外還需要合併後對雙方的好處,還要有一個合適的國際環境。

一、敘利亞與黎巴嫩雖然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不同之處更多。在敘利亞伊斯蘭什葉派佔據了統治階級,而在黎巴嫩則是各宗教派系勢力相對均衡,做不到一家獨大。所以黎巴嫩不可能與敘利亞合併。

二、外部環境也不會允許合併。黎巴嫩地理位置優越,處於亞歐非大陸交匯處,並且處於巴以衝突地帶。這裡的任何變動都會觸動世界的神經,從而帶來無可預知的發展。所以不滿的想打破現有局勢,得利的想要保持局勢,所以不會讓合併出現。

三、再說跟敘利亞合併也沒有改變黎巴嫩在中東的弱小局勢,合併沒有好處。敘利亞不是一個強國,它本身還受到世界強國的影響,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這種國家一點都不會帶來穩定的社會。還不如找找世界強國靠一靠。

所以這兩國要合併是不可能的。


時光之意


世界上國家主權獨立過程通常要考慮幾種情況:

首先是民族認同,民族包括各種文化、習俗、語言是否相同。

再有殖民時代帝國主義之間人為瓜分的界限,比如非洲,美洲、中東。

還有就是通過相同宗教認同來劃分國家,典型的有以色列,中東一些國家,以宗教為號召要求獨立的各種組織。

當然還有一些因為複合原因導致分裂,經過一段時間後分裂的這幾個國家之間形成穩固的政治勢力,這些擁有自己利益的團體也是統一的阻礙。典型的就是各種軍閥割據的地區。

具體到中東地區就要考慮當地的部落武裝,宗教信仰和外國干涉這幾個因素。


爆炸人兒


分了久了誰都不願意在一塊 之前同屬一個國家 後來被法國殖民當局給分成兩個國家了 奧斯曼帝國解體後 英法意三國瓜分了原奧斯曼帝國的領土 導致了阿拉伯人大一統的夢想徹底破碎 這才有瞭如今22個阿拉伯國家 像薩達姆 卡扎菲這種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者就直接被西方國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因為西方列強不想看到一個統一的強大的阿拉伯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