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魯”力|山東民營企業“疫”線衝鋒

新華社濟南3月11日電題:山東民營企業“疫”線衝鋒

新華社記者楊守勇、陳國峰

作為當地經濟發展主力軍,山東民營企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線奮勇當先,全力生產防護物資支援全國,踴躍捐款捐物投身防控一線,積極復工復產穩定經濟發展。

“只要疫情需要,就不計代價生產”

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忙碌不停。復工40多天來,青島索爾汽車有限公司開足馬力,以平均一天交付一臺負壓救護車的速度支援各地防控一線需要。

除夕前,索爾汽車接到有關部門緊急復工的通知後,立即成立黨員先鋒隊,第一時間召集員工返廠,趕製負壓救護車。他們加班加點,至今一日未歇。

跟疫情搶時間,在齊魯大地上,民營企業勇於擔當,聞令而動,排除萬難,全力保障前線防疫物資需求。

“奇兵、奇功、奇蹟”,日照三奇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在醫療物資生產上,成為抗“疫”奇兵連。心臟已經搭了4個支架的公司董事長王常申十幾天連軸轉,暈倒在一線。目前,三奇共支援相關地區口罩8000餘萬隻、防護服80餘萬套。

責任、擔當、情懷,是山東企業家最常說的詞彙。“儘管生產成本、市場需求都有不同程度變化,但我們堅決保持產品‘不漲價’,優先保障疫情較重地區藥品供應。”金城醫藥集團在淄博的各廠區滿負荷生產,董事長趙葉青以黨員身份帶頭,大部分時間在車間指揮調度。

企業生產已屬不易,還有民企主動降價助力疫情防控。位於高唐縣的天泰鋼塑有限公司是武漢一家制藥廠的供應商,連日來黨員帶頭衝鋒生產一線,有力保障亞硫酸氫銨等製藥原料供應。在供貨物流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天泰卻主動把供貨價格每噸下調200元。


“齊”心“魯”力|山東民營企業“疫”線衝鋒

3月9日,青島莊正職業服裝有限公司員工在生產隔離衣。(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捐款防控戰疫情,我是黨員我先上”

特殊時期,地處陽穀縣的新鳳祥集團董事長劉學景向集團黨委交納了一筆10萬元“特殊黨費”。緊接著,集團300餘名黨員積極響應,共自願交納特殊黨費20餘萬元,上交至企業所在地黨委,統籌用於當地疫情防控。集團還籌集1000萬元,捐贈一線醫療物資和食品補給。

疫情發生以來,愛心在魯商中接力傳遞。據山東省工商聯統計,截至3月5日,全省共收到6282家民營企業、商會及個人捐贈款物金額15.22億元,捐贈湖北款物金額2.61億元。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許多民企發揮員工眾多、貼近一線的優勢,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中。

疫情突襲,總部位於濟南的七兵堂國際安保集團第一時間在全國組織成立45支突擊隊,同時發動2萬多名員工參與疫情防控。企業職工尤其是黨員,在醫院、學校、社區、商場等疫情防控點,紛紛亮明身份,嚴把防疫關口。

七兵堂的老黨員師法明帶領的濟南市傳染病醫院安保隊,身處抗疫最前線,時刻都有被感染的風險。但他們沒有一人退縮,日夜堅守。“危機面前,必須發揮先鋒作用,才不辜負說過的誓詞,對得起黨員這個稱號。”

物業服務企業把守著社區第一道防線。春節期間,總部位於濟南的明德物業在全國25個省市區的6000餘名員工放棄假期,黨員亮身份做表率,其他員工自覺看齊靠攏,守護著1億平方米的物業服務面積。董事長劉德明說,“在幾家收治確診病例的醫院,企業黨員挺身而出,進入傳染科、疫情隔離區近距離提供保潔服務,與醫護人員並肩作戰。”

“復工復產促發展,也是為防疫做貢獻”

疫情防控高效推進,經濟發展不能耽誤。佔市場主體90%以上的民營企業,同樣要打好有序復工復產這場硬仗。

1月31日,地處魯西小城臨清的山東宇捷軸承製造有限公司專門召開董事會。經一致同意,公司賬戶只留下1元,其餘536762.65元全部捐給抗疫一線。

公司沒錢了咋運轉?總經理蔡梅貴說,從長遠考慮,疫情不得到控制,企業損失的可不止幾十萬元。在當地政府部門幫助下,宇捷軸承克服物流、人工等諸多困難,2月底復工後陸續收到幾百萬元的訂單回款,車間機器又高速轉起來。

受疫情影響,位於冠縣的山東肯石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復工後,數十人無法到崗,而眼前卻有急需出口的數百臺挖掘機訂單。公司迅速成立由黨員帶頭的安全生產、結構件焊接等11個突擊隊,青年黨員操作工一人操作多臺焊接設備,奔跑穿梭於各工位之間,青年技術人員走出辦公室,主動填補到生產崗位。

黨員帶頭,全員參與,打破崗位劃分,改變生產模式,25人承擔了原37人的工作任務,恢復了90%以上的產能。肯石重工復工20多天來,已有439臺挖掘機車順利出口。

到3月5日,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26088家,復工率99.7%,基本實現應開盡開、能復盡復,復工企業達產率 93.81%。

企業積極主動,離不開政策鼓勁。山東民營企業家表示,疫情發生後,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一系列幫扶措施,與企業共渡難關,提振了他們的信心。(完)


“齊”心“魯”力|山東民營企業“疫”線衝鋒

3月5日,在青島市即墨區的青島即發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縫紉工人在生產出口到海外的服裝產品。新華社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