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笔杆子有三大苦衷

文章千古事,得知寸心知。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专门为领导写材料的俗称为“笔杆子”,笔杆子整天坐办公室,衣冠楚楚,貌似神圣,其实干得也不是什么好活。笔杆子有三大苦衷:

第一个苦衷是工作最累,前途不好

笔杆子工作量都很大,节奏很快,而且领导要求很高。很多单位都缺少笔杆子,笔杆子必然承担绝大多数材料写作任务,写个几千字的材料,思考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有些材料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至少要拿出半天时间来学习。加班是笔杆子的家常便饭,也是一个重要标配,一年到头,大多数时间都趴在桌子上写材料。常年超负荷工作,灰头土脸的人,基本都是笔杆子。辛苦也就罢了,可是提拔却非常慢,要么是领导觉得笔杆子精神状态不好,没眼色,要么是岗位离不开笔杆子继续奋笔疾书。

第二个苦衷是生活清贫,办不了事

笔杆子是清水岗位,在机关中待遇基本是最低的。市场经济下,人人都追求经济利益,凡是有点本事的,早就找关系走后门换了清闲的岗位。提升无希望的人,干脆做点副业赚取实惠。笔杆子却被耗在纸堆里出不来,干多干少一个样,收入不增加,家庭无暇顾及。这类人往往心大本事小,想得很多,能办的事情很有限,家里家外基本上指望不上,办不了事。

第三个苦衷是孤家寡人,业余无聊

笔杆子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整天心浮气躁,写不出好文章。写东西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苦差事,每写一篇稿子需要经过“聆听意图—查阅资料—构思布局—草拟修正—批阅修改—定稿打印”。外面精彩的世界跟他无关,大楼里一片漆黑只有他的灯亮。人家是吃喝玩乐到半夜,你是加班干活到半夜,吃喝玩乐朋友多,挣钱机会还多。笔杆子大多是孤家寡人,看着万家灯火,看着满天星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笔杆子还有很多苦衷,有谁知道其中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