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寶寶,大人要啥都不給?不是孩子太自私,是你根本不懂他

01

爺爺過生日,一大家人聚在一起。

姐姐家的嘟嘟剛剛兩歲,正是討人喜歡的年紀,大家都喜歡逗這個可愛的小姑娘。見嘟嘟手裡拿著一包零食,紛紛跟她說,“給叔叔一塊”“給阿姨一塊”“給奶奶一塊”。

面對七嘴八舌地討要,嘟嘟環顧四周,本來還從袋裡裡拿出了一塊,準備給小叔叔,可是,一下看到這麼多人都伸出了手。她看看面前的手,看看自己袋裡的零食,搖搖頭,跟大家說,“我的不多了,給了你們,就沒有我自己的啦”。

聽到這,姑媽就開嘟嘟玩笑,“嘟嘟是個小氣鬼!”

3歲寶寶,大人要啥都不給?不是孩子太自私,是你根本不懂他

嘟嘟不高興了,眼裡閃著淚光說“我不是小氣鬼,你才是小氣鬼!”然後跑去找媽媽啦。

姐姐知道這事後,帶著嘟嘟找到姑媽,跟她說,“姑媽,嘟嘟正處於物權意識敏感期,她正在學著分清楚自己的和別人的,她不是自私,我們不能這樣說她哦”。

姑媽馬上明白了姐姐的用意,認真跟嘟嘟道了歉,還送了嘟嘟一塊餅乾。

嘟嘟這才又開始開心地玩起來。

很多長輩總喜歡“逗”小朋友開尋開心,殊不知,大人們認為的玩笑卻給孩子小小的心裡會留下多麼深的烙印。

隨便給三歲的小朋友貼上“自私”的標籤,這對小朋友來說,真的是太無辜了,他們甚至還沒有能力搞明白“自私”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

事實上,對於兩至三歲的寶寶來說,周圍人最不應該做的就是“逗他們是小氣鬼”,這是因為他們正處在物權敏感期,他們正在認真學著分清楚“自己的”和“別人的”。

3歲寶寶,大人要啥都不給?不是孩子太自私,是你根本不懂他

02

什麼是物權敏感期?

美國有首兒歌名叫《幼兒所有權法則》,這首簡單的兒歌就體現出了在物權意識敏感期孩子們的內心聲音。這首詩是這樣的:

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 

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

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它永遠不會看來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積木,所有積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來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處時,它自動變成我的;   

如果東西損壞了,那就是你的。

我們看到這首詩歌裡出現最多的就是“我的”和“你的”。

物權敏感期的孩子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會區分“你的”和“我的”。看似很簡單,可是對於他們來說,可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思維轉變呢。

我們知道,當孩子剛出生,他們是以自己為中心,甚至可以說,他們會認為自己就是整個世界。慢慢地,通過吃手、玩腳,慢慢看到了自己。通過跟媽媽的朝夕相處,把媽媽也納入了自己的世界。

寶寶們的世界在逐漸變大,但是在他們看來,都是“我的”。直到他們兩歲多,進入了物權敏感期,他們才開始從“我的世界”走出來,探索“我以外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分清楚“我的”和“你的”就特別重要。

3歲寶寶,大人要啥都不給?不是孩子太自私,是你根本不懂他

在這個時期的寶寶一般都有這些特點,寶媽們可以參考對照,以便儘早發現自家寶寶是否進入了這個新階段。

首先,在語言方面,寶寶們對於“我的”這個詞會重複使用。

對於自己的玩具或者零食,即使別的小朋友不搶,他們也會重複告訴別人“這是我的”。

其次,在動作方面,寶寶們很容易出現“搶”的行為。

一方面,寶寶們會維護自己的東西,當別的小朋友想要的時候,自己也會搶。另一方面,寶寶們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會動手搶。

最後,在情緒方面,寶寶們會表現出易衝動的特點。

我們常常看到寶寶因為爭搶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哭泣、或者動手打人、咬人。這並不是由於他們沒有禮貌,而是當物權意識出現的時候,他們的情緒容易激動,孩子們很難很好地控制。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兩三歲的寶寶出現了這些特點,那麼我們很有可能已經處於物權敏感期了。

3歲寶寶,大人要啥都不給?不是孩子太自私,是你根本不懂他

03

我們應該如何引導物權敏感期的寶寶?

通常,2~3歲的寶寶開始進入物權敏感期。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如何引導物權敏感期內的寶寶呢?

第一,不強迫孩子分享。

雖然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爭搶、獨佔等行為會讓父母在其他人面前有點不好意思。但是,這其實是孩子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自身與物品的關係。

所以,我們應該隨意當面批評孩子小氣自私。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孩子,讓他自己去管理自己的東西,願意分享就分享,不願意也不勉強。孩子只有在"物權意識敏感期"獲得了尊重,他們才能更快地度過這個階段。

第二,不給孩子隨便貼“自私”的標籤。

即使是“逗”孩子,也不說孩子“自私”。

第三,開心接受孩子的分享。

當處於物權敏感期的孩子主動去分享的時候,他讓我們吃就吃,一定要接受,不要去拒絕,更不要說“我在逗你,你吃吧,我不吃”,這是很不尊重孩子的物權,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尊嚴。

你拒絕了孩子的分享,會讓孩子很失望。孩子會自我審視自己,得不到分享的喜悅,久而久之就不分享了。

第四,正確適時引導孩子分享。

當兒童物權敏感期出現時,反覆多次讓寶寶嘗試把自己的東西與他人分享,並讓他意識到,分享出去的玩具是可以拿回來的,這玩具依舊是屬於他的。

但如果寶寶出現牴觸心裡,彆強迫,另找機會多次嘗試。讓他主動願意分享。

在物權敏感期,寶寶們剛剛意識到自己是玩具主人,他們的自主意識剛剛萌芽,我們應該盡力保護好寶寶們所有權的建立和發展,因為這將是今後寶寶們自信心、自豪感、責任感的來源。爸爸媽媽,要理性看待孩子的物權敏感期,耐心陪著孩子慢慢成長。

--------------------------

北大、哈佛雙料學霸,曾擔任好未來集團順順留學CEO,更是位勤奮鑽研的超級奶爸。為給寶寶更好的早教啟蒙,尋訪美國和中國知名兒醫專家、育兒專家,心理學家,創辦樂智龍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