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是一首賀新娘的詩。詩中看見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鮮豔的桃花,於是聯想到了新娘的年輕貌美。新嫁娘不僅像小桃樹一樣充滿著青春活力,還具有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帶來了和諧歡樂的氣氛。
  清代姚際恆評論《桃夭》說:“桃花色最豔,故以取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
  因此在詩歌中,詩人用“桃花”來寫“美人”,也象徵著美好的願望或理想,當我們希望遇到美好的姻緣時,就會說,希望今年能有桃花運。桃花運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這要從一首詩說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的這首詩,因為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被人們熟知。
  這首詩背後還有個小故事,也非常有趣。崔護是唐代人,一次去郊外踏青,到一戶人家討水喝,結識了美麗的少女絳娘,兩人暗生情愫。一年之後,崔護再次經過這裡,希望能再見絳娘,但是大門緊鎖,無人回應。崔護只好在牆上題了

“去年今日此門中”的詩句。
  幾天之後,崔護再次前去探訪,才發現絳娘對他也是念念不忘,前日因為清明時節去走親戚,二人錯過了。絳娘回家後看到崔護題的詩,以為二人再也無緣相見,一病不起。崔護急忙進屋探望絳娘,絳娘看到崔護來了,病立刻好了一大半。後來崔護向父母表明心跡,兩人結為連理。崔護也在科舉中考取了進士,在絳孃的幫助下,成為一名頗有作為的官員。
  這段佳話隨著詩文在民間流傳,後來人們就把桃花和美好的姻緣聯繫在一起,也就有了桃花運的說法。
  桃花豔麗,美得濃烈、健康、欣欣向榮,象徵著春天的活力,所以在人們心中喚起的,多是幸福而欣喜的感情。少年時候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很喜歡開頭對桃花林的描寫,“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我一直在想,隱居在山野之中的人們為什麼要種桃花?為何不是杏花梨花梅花?直到真的見到了十里桃林在春季盛放,滿山遍野嬌豔欲滴的粉色,才明白對於隱居避世的人來說,豔麗的桃花能讓人對生活永遠懷著殷切的希望。現在人們習慣於把

國風•周南•桃夭

理想中的幸福家園稱為桃花源,也能看出人們對桃花的偏愛。
  每逢“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的美景,我們內心的桃花,就會悄悄地盛開。對於美好姻緣的期盼,也會比平時更加強烈。花和美人總是被聯繫在一起,但是桃花代表的是熱烈、大方、總帶給人正能量的美好女子。能遇到這樣的一個女子,那還真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呢。不如,趁著春光明媚,立於那株桃花灼灼的樹下,去逢一個迷人的她。
  當你生命裡的那個人尚未出現在身邊時,不如在家中栽種一株桃樹,或插上幾束桃花,也可佩戴一串粉水晶,保持一份美麗的心情,說不定也能增加桃花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