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人造平臺,成就一個新的生態圈

風景如畫的進海路

從駛入進海路的那一刻,世界立刻柔軟下來。

沿著S型的進海路行駛,沿途兩側,風景如畫。退潮後的灘塗,被紅色的鹼蓬覆蓋;綠油油的參差荇菜,隨著海風左右“流動”。

紅綠之間,白鷺和黑嘴鷗、白蚌鷗點綴其間,昂頸高歌,給靜態的風景增添了一絲律動。


一座人造平臺,成就一個新的生態圈

黃河口溼地的“紅地毯”

“時速30公里/小時,禁止鳴笛”,這是青東五管理區不成文的規定,“白鷺的膽子很小,鳴笛怕驚擾著它們。”青東五采油管理區注採站站長吳大偉說。

也正是滲入生活細微的生態保護意識,從一隻白鷺也沒有的荒灘野嶺到成群的白鷺在此築巢生息。

“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景和藍色的井工廠融合成了這片灘塗的一道獨特景緻。

一座人造平臺,成就一個新的生態圈

白鷺成行

匠心獨運的進海路

進海路是聯通東城防潮大堤和青東五海油陸採平臺的唯一途徑,S型的路線蜿蜒曲折,從高空俯瞰宛如一條挺入渤海灣畔的巨龍,騰空傲視。

其實,這條8.48公里的進海路在設計之初就藏著油田綠色開發的“匠心”。

“S型的設計首先是符合東營市濱海新城的生態規劃,更考慮到減少對海洋洋流和生物的干擾。”青東五管理區安全主任監督蘇亞冰解釋說。

該路段由實體路段和透空段兩部分組成。

實體路段首次大面積使用對海洋以及海洋生物無汙染的材質和施工技術;2公里的透空路段,每隔50米一跨的樁管並肩排列,為海中迴游的魚類架起了繁殖的通道。


一座人造平臺,成就一個新的生態圈

人造平臺勝利油田青東五陸採平臺

綠色平臺

開車大概10幾分鐘,一個現代化的井工廠赫然展現在眼前。

在兩個足球場大小的人工島上,“橫看成嶺 側成峰”,65口油水井縱橫排列成2行,藍色的抽油機錯落有致、起起伏伏,猶如一支裝備精良的勁旅,蔚為壯觀。

“瘦小細長”,是青東五海油陸採平臺的700S型皮帶抽油機的典型特點,這種量身定製的抽油機寬度僅有1.5米,每口井佔地0.3畝,相當於陸地井佔地面積的十分之一。

正是這種“集約式”思路,才在20畝有限的空間裡實現了65口油水井同時生產的壯舉。

能源的重複利用,讓平臺實現了“自給自足”。在平臺偏隅一角,一套藍色的天然氣發電機設備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這臺設備將油井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的伴生氣,進行二次利用為稠油加熱,同時減少了對電能的消耗和依賴。


一座人造平臺,成就一個新的生態圈

勝利油田青東五陸採平臺

“以前,平臺上產出的伴生氣用不了只能輸回地面,現在我們一天就能節電一萬千瓦時,還實現了資源重複利用和清潔生產。”吳大偉說。

海洋“幼兒園”

因為近井路和平臺的建築,越來越的海洋生物和植物有了棲身之所。

圍繞平臺轉一圈,海蠣子、藤壺和一些叫不上名的植被附滿了平臺周邊,也因為豐富的資源,吸引了鱸魚等海魚在此產子。

平臺成為了幼苗的庇護之所,慢慢長大的鱸魚並不急著離開,而是長到足夠“強壯”才回歸深海。

正是掌握了鱸魚的這一習性,搖著小船前來捕魚的漁民,就圍著平臺和進井路下網。


一座人造平臺,成就一個新的生態圈

美麗的進海路

而平臺吸引來的不光漁民,還有越來越多的候鳥。

因為一座平臺,成就一個新的生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