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苦难举过头顶

把苦难举过头顶

邱贵平

把苦难举过头顶

我曾经在水泥厂工作了十三年,一千多名干部职工当中,印象最深是一位高姓女工(我一直尊称她为高阿姨),她那种面对苦难所暴发出来的母性的力量深深地震撼和鼓舞着我。

高阿姨是个拉包工。拉包是水泥厂最苦最累最脏的工种,男人都干不了,她却一直干到退休,之所以如此敬业,是因为拉包工拿的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收入明显高于其它岗位。为了儿子,高阿姨必须把拉包进行到底。她只有一个儿子,还是个残疾。水泥厂围墙之外就是火车站,停靠在车站的货车是水泥厂子弟的玩具。儿子12岁那年,正当他和伙伴在车厢里尽情玩耍的时候,货车突然启动,大家争先恐后沿着车厢旁的攀手往下爬,最后一个下车的他不慎一脚踩空,仰面跌倒在地,左脚落在车轮和铁轨之间,一声惨叫之后,整个脚掌被碾成了肉泥……

当不幸的消息传到高阿姨耳中时,她正准备将一包水泥往仓库里的水泥跺上码,愣了一愣的她既没有继续往上码,也没有失手掉在地上,而是发出一声气壮山河的吼叫,像举重运动员一样,将那包百斤重的水泥高高举过头顶,再猛地往地上一掼,激起千层灰,然后朝火车站飞奔而去……

在这之前,也就儿子8岁那年,高阿姨的丈夫死于安全事故。她丈夫是烧窑工,当班那晚,立窑发生窑喷,1400度高温的熟料火山般喷发,他被喷出的熟料浇了个正着,全身上下立时纸壳般燃烧起来,还没送到医院,就断了气。两人虽然都是工人老大粗,却是全厂出了名的恩爱夫妻。高阿姨无法承受这个巨大的打击,好长一段时间,连上楼梯的力气都没有,更别说拉包了,简直成了废人,亲朋好友怎么劝说,都提不起精神。

丈夫死后,高阿姨经常梦见他,但是他从来不说话。一天晚上,丈夫突然开口,要他打起精神面对现实,否则死不瞑目,并奇怪地要求她把墙角的板车轮举起来。高阿姨说,她连一点力气都没有,怎么可能举得起沉甸甸的板车轮。在丈夫的一再要求下,她终于答应试一试,没想到轻而易举。“从明天开始,你会像从前一样浑身充满力量。”丈夫说完微笑着遁去,再也没有出现在她梦中。

第二天早上,高阿姨又试了试,虽然不像梦中那么轻而易举,但还是把板车轮举了起来,正如丈夫所说,浑身充满了力量。她坚信,是丈夫赐予了她力量。

从那以后,每当太苦太累快要崩溃的时候,高阿姨就像举重运动员那样,发出一声吼叫举起板车轮,这一叫一举,不仅把苦难高高举过头顶,也把郁闷烦恼排出体外……

儿子损失一只脚掌之后,不愿上学,游手好闲到16岁,勉强学了一门理发的手艺,因为学艺不精,又没有本钱,不敢到大街上开发廊,只在厂内开了个简陋的小理发店,价格也比外头低廉,只能勉强赚碗饭吃,至于找老婆,那就很困难了。顾客主要是那些上了一定年纪的老工人,把头送给他料理,一是出于同情,二是贪便宜。

30岁那年,儿子患上了罕见的鼻窦癌,无钱治疗,就那么耗着,患病后,理发店也不开了,没日不夜地打麻将,赢了还好,输了必拿母亲出气。儿子脾气本来就不好,患了病,更加暴躁,动辄破口大骂,有时还轻微地动上几手,好像他的病是母亲造成的。

高阿姨心疼儿子,总觉得自己亏欠他,苦苦忍耐着。一年后,儿子病逝,这时候,高阿姨已经退休,既无板车轮可举也举不起,很久没有举重了,不是没有苦难,而是被苦难麻木了。儿子是躺在她怀里断气的,当她确认儿子已经永远离开自己时,突然一声吼叫,奇迹般将他高举过头顶,然后慢慢地、慢慢地放下……

大家原以为儿子的死必然彻底击垮高阿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治期间,她居然没有掉一滴眼泪,送走儿子后,更没有一病不起,该吃吃该喝喝,甚至还学会了打麻将,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滋润。

高阿姨那不可思议的“最后一举”,一定把所有的苦难,都高高地举过头顶甩在身后,轻装上路笑对人生。正如苦难只有战胜它才是财富,否则就是屈辱一样;苦难只有举起它才能超越,否则就是包袱。

苦难降临一声吼,把它高高举过头顶,你一定能站得更直走得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