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在教育孩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这样做

教育孩子就是在比拼耐力。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脾气暴躁的父母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打骂。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耐心地询问孩子不听管教的真正原因。当父母把心思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上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是有情可原的,同时释放掉自身的很多负面情绪,父母值得注意的就是避免打骂孩子。

许多家长把大部分的精力、物力、财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不少家长的良苦用心最终没有获得回报,这个时候孩子反而成了父母的心病。那么,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长呢?

1、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有作为,还是普通人占大多数。如果家长不顾客观因素,而是一味的高要求、高投入,最后的结果就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2、家长教育孩子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教育时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教育,也就是说不能超越孩子在该年龄段过应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过早高强度地开发孩子潜能的教育,可能会一时换得了孩子某种超常的才能,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可能牺牲孩子一生的幸福。一旦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孩子也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3、让孩子自己树立适当的目标。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高、过严、不切合实际。孩子毕竟是孩子,常常很难完成父母“交给”的艰巨任务,因此产生了很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做法常常欲速不达,不但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正常心理的形成,反而还会阻碍孩子的智力和个性的正常发展。

“耐力”在教育孩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这样做


不用强硬态度对待孩子

1、父母要控制情绪,平衡心态。当孩子犯了错误或做出一些令父母难以接受的行为时,有些父母一时过于激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打断甚至不听孩子的解释,就对孩子做出训斥或粗暴的打骂。的确,孩子在父母的大吼大叫下,或许会表现得听话、服从,但是这样手段往往会让父母无法控制局面。初期孩子会受到惊讶,影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发育,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就会采取隐瞒、撒谎等方式来逃避父母的训斥,久而久之也会像父母一样以同样的手段对待别人。

2、学会对孩子的错误“冷处理”。父母打骂孩子往往是在自己着急上火的时候,因此父母要先学会“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在自己着急、生气时不要教育孩子,自己先消消气,等心情平静了再教育孩子。而当孩子生气、激动的时候,也不应该教育孩子,应该等孩子平静下来再用温和的态度进行教育。

3、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感染孩子。父母应该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情绪,那样也会使孩子处在一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受到父母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导致情绪上也发生变化。父母需要用温和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当父母为孩子的错误烦恼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平静的分析孩子的错误,用温和的态度耐心地对待孩子。

“耐力”在教育孩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这样做


不忽视孩子的任性妄为

孩子任性妄为的原因:一种是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娇惯、放任、迁就而造成的任性;一种是孩子的年龄大些后,独立意识增强,不希望父母再把自己拴在身边,而是希望做出一些显示自己能力的事。父母如何防止和纠正孩子任性妄为呢?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冷漠处理,不要理睬他。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者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迁就等,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最好采取逃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2、拒绝娇惯行为。

孩子是父母的“命根子”,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保护关怀也会导致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长。如果孩子任性时,在必要的惩罚中,父亲打孩子一下,母亲不干,护着孩子;母亲打一下孩子父亲护着。一来二去,不仅会导致孩子的任性心理,而且会使父母的行为在孩子心中失去严肃权威性。这种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可能改变孩子的任性毛病。

3、强化教育。孩子的小毛病、坏习惯较多,父母首先从自己的言语中找问题,做到正人先正己。当孩子任性时,父母在说服教育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批评或者惩罚是必要的。孩子的判断力、控制自己的能力都比较弱,父母应当注重引导与惩罚相结合的尺度,迫使孩子真正认识到任性是一种坏毛病。这时候,父母要做到坚持不妥协,不能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这样才能制止孩子的任性行为。

“耐力”在教育孩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这样做


教育孩子就像是跑“马拉松”,需要耐心、耐力。才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