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囧媽》免費上映抵制徐崢的人,究竟在抵制什麼?

在這個新型肺炎肆虐的假期,7部主力春節檔電影全部撤檔,如果說電影圈裡還有什麼能算大事,那就只剩徐崢新片《囧媽》免費上映這一件了,因為它開了院線電影繞開影院在互聯網首播的先河。

圍繞這件事情,又衍生出種種紛爭,影視公司譴責、院線發表申明抵制、導演畢志飛怒斥徐崢“滾出電影圈”。不誇張地說,徐崢憑一己之力,讓整個內地電影圈上下游的公司和從業者們聯合了起來,對其集體聲討。

因《囧媽》免費上映抵制徐崢的人,究竟在抵制什麼?

然而,太陽底下無新事,今天圍繞《囧媽》我們稱之為“第一次”的各種事情,不過是電影史換了面貌的一再重現罷了。

不信?那我們來看看,那些年,“他們”究竟抵制過什麼——

1927年,美國電影《爵士歌王》誕生,電影從無聲進入了有聲時代。“偉大的啞巴”終於開口說話,雖令觀眾興奮,卻沒有受到所有人的歡迎。當年有聲電影被抵制,也如今日一般,是從影院到從業人員的一條龍服務。

因《囧媽》免費上映抵制徐崢的人,究竟在抵制什麼?

《爵士歌王》海報

阻力之一,自然是各大片廠。當時“派拉蒙案”還未最終落定,大型片廠幾乎掌握了所有跟電影有關的產業,影院自然也是片廠的所有物。如果有聲電影取得成功,意味著影院將大面積改造劇院、更新播放設施,這將直接影響其利潤。很自然的,多數大片廠不願意改變現狀。

業內人士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比如德國著名影評家愛因漢姆就認為,聲音的出現,是電影開倒車,它會導致美學上的損失。匈牙利電影理論家巴拉茲說:“有聲片的出現是任何其他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場災禍。”卓別林,這位享譽全球的表演大師,抨擊有聲電影是垃圾發明,他一度拒絕拍攝有聲片長達十幾年。

除了個人譴責,發表聯合聲明似乎也是電影圈的傳統,當時就有一批著名電影人發佈聯合聲明抵制有聲電影,聲稱有聲電影破壞了電影原本的藝術形式。

然而結果呢,大家都看到了。1940年,卓別林拍了自己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大獨裁者》,大獲成功,到了今天,還有多少人會真的懷念默片時代呢?

電影圈對“不一樣的事物”的拒絕態度體現在方方面面,除了上文提到的有聲電影替代默片這種重大事件外,誰能想得到,連爆米花這樣的小角色也曾被抵制過呢?

因《囧媽》免費上映抵制徐崢的人,究竟在抵制什麼?

電影院最佳拍檔爆米花

今天,爆米花和電影院是一對最佳CP,你能想象沒有爆米花的電影院嗎?抱歉,我不能。但它倆的關係,並不是從來都這麼密不可分。

二十世紀初期,專門放電影的電影院出現了,當時的影院修建的富麗堂皇,因電影被承認是新的藝術形式,客群也優雅高端。華麗的劇院和高雅的觀眾,讓影院老闆們覺得自己打造的是“電影皇宮”,他們容不得食品小販進“皇宮”販賣爆米花,不光不能賣,連觀眾自帶食物也不被允許。在對抗食物的初期戰役裡,毫無疑問,影院老闆們是絕對勝利方。

事情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呢?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電影院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收益來源,爆米花進入了影院老闆的視線。這東西成本低收益高,而且不算票房收入不用給任何一方分成,因為沒有殼連清潔成本都省了,簡直一本萬利。

自此,曾經有多抵制爆米花的影院,現在就有多歡迎它。當然,他們今天依然禁止觀眾帶外食進影院,只是原因和曾經的禁食令恰恰相反,因為爆米花對影院實在太重要了。

讓我們把時間往後撥一撥,近幾年,西方電影圈又抵制起了新事物,這回輪到了奈飛(Netflix)。作為好萊塢新玩家,奈飛打破了原有規則,自然會引起傳統勢力的質疑。

因《囧媽》免費上映抵制徐崢的人,究竟在抵制什麼?

電影《羅馬》

2018年,戛納以沒有在影院上映為由,將奈非的電影拒之門外,去年,奈飛出品的《羅馬》終於獲得奧斯卡三項大獎,但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反對聲音卻引來更多人關注,他直指奈飛沒有資格提名奧斯卡。在斯皮爾伯格看來,奈飛的電影頂多是“電視片”,沒有資格參與電影獎項的角逐;而另一位著名導演諾蘭則認為:奈飛將其作品在影院和流媒體平臺上同步放映的政策很愚蠢。雖然大導們說得冠冕堂皇,但這背後究竟是藝術價值的取捨還是利益分配的矛盾,作為觀眾的我們,其實很清楚

因《囧媽》免費上映抵制徐崢的人,究竟在抵制什麼?

斯皮爾伯格

當把《囧媽》繞開院線在流媒體首播這件事,放在奈飛和電影界主流聲音的對抗戰大背景下,我們就會發現,這可真不是件新鮮事啊!若再將二則放在更大的背景下,那我們看見的就是電影發展史裡又一起直白的利益爭奪。至於奈飛最後能不能贏,《囧媽》的播放模式能否給中國電影打開一扇新的大門,暫時沒有答案。

不過歷史告訴我們,只看眼前利益而拒絕新事物的人,最後都失敗了;以觀眾為導向,擁抱科技、擁抱變化的人,大概率會成功。與其同仇敵愾抵制誰,不如齊心協力創作劇本、認真拍攝、提高影院觀影體驗,這恐怕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