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鴉片戰爭”禍害中國14年,課本為何不說?

『高中歷史知識點故事化解讀:鴉片戰爭;護國運動;軍閥內戰』


“第三次鴉片戰爭”禍害中國14年,課本為何不說?

(鴉片戰爭海戰圖景)

第一、第二次鴉片戰爭為公眾所熟知,第三次鴉片戰爭卻很少人知道,其實,這第三次鴉片戰爭是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提出來的,箇中原由,十分曲折。

“民國十四年來之數次戰爭,均為鴉片,故可稱為十四年之鴉片戰爭。”——唐紹儀

緣起護國運動,各路軍閥混戰14年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嫌當總統不過癮,在北京宣佈實行帝制,話音未落,以蔡鍔為首的西南軍閥發兵討袁,歷史上著名的“護國戰爭”開始了。可是,雄心勃勃的滇軍卻是個空架子,糧草不足,三軍不發。

其時,雲南都督為唐繼堯,唐繼堯的應對之策是放開菸禁:

“設煙厘金,每百兩收滇幣五元,使鴉片運銷合法化”

此舉解決了西南軍閥的軍費問題,卻破壞了從孫中山到袁世凱都一直厲行的禁菸政策。利益當前,各地群起仿效,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甘肅、湖南等省,無不種煙賣煙,一發不可收。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戰爭。

“第三次鴉片戰爭”禍害中國14年,課本為何不說?

(護國運動中的蔡鍔)

1920年,唐繼堯為了將煙土生意做到四川,聯合貴州的黔系軍閥,組成“滇黔聯軍”攻打四川,史稱川滇黔戰役。此役結果是滇黔軍失敗,退回原地。

1923 年,唐繼堯為了控制貴州這條寶貴的“運銷線路”,發動了滇黔之戰。貴州軍閥袁祖銘不敵,退居四川。1925年,袁祖銘聯合周西成反攻滇軍,滇軍不敵,退出貴州省。

1924年,唐繼堯又將魔爪伸向廣西,發起滇桂戰役。當時廣西的新軍閥正在形成,代表人物李、白、黃(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三人合力趕走唐繼堯。這次戰爭又以滇系失敗而告終。唐繼堯可謂三戰三敗。

還有1924年和1925年,為了爭奪上海這個大市場,皖系盧永祥、直系齊燮元、還有奉系軍閥打了兩場戰,號稱兩次江浙之戰。

軍閥們混戰不休,一直打到1934年,持續了14年。兵連禍接,生靈塗炭之外,神州大地到處都是“癮君子”和“東亞病夫”,於是,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將這一系列戰爭稱為“第三次鴉片戰爭”。

“第三次鴉片戰爭”禍害中國14年,課本為何不說?

(唐繼堯)

真正為鴉片而戰的戰爭,不能叫鴉片戰爭

14年的軍閥混戰,如果單純看目的,都是為了鴉片而戰,是可以叫著鴉片戰爭的。可是請注意,在此之前,1840年,我們已經發生過一次鴉片戰爭了,14年後的1856年至1860年間,又發生了一次鴉片戰爭。這兩次戰爭已經採用了鴉片戰爭這一名稱,其它戰爭如果想使用同一名稱,除非它有相同的目的和實質。

前兩次鴉片戰爭的目的與實質是什麼?這要從英國的工業革命說起。1765年,英國發起工業革命,完成了機器替代人手的過程,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提高到國內工廠生產的產品必須銷往全世界,原料也必須要從全世界獲取的地步。所以它要用武力打開更多國家的大門,於是中國倒黴了,因為中國是最大、最好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

所以,尋找“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才是鴉片戰爭的目的和實質,儘管當時英國口口聲聲說,是因為林則徐虎門銷煙才開的戰,但那隻不過是藉口而已。看看英國戰勝後,他們在五口通商口岸賣的什麼商品?基本上是紡織品,而不是煙土之類的東西。

“第三次鴉片戰爭”禍害中國14年,課本為何不說?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至於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其實質與第一次毫無二致,也是為了“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英國是,法國也是。故稱之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可謂實至名歸。由此推演,如果還有第三次鴉片戰爭,甚至是第四次,第五次,那麼,都應該沿著同一方向前進,即:為了“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這是必要條件。

那麼,舊中國1920年至1934年的軍閥混戰,也是為了替他們的工廠,替他們的商品尋找“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嗎?顯然不是,他們一是為了搶佔地盤,二是為了煙土獲利,目的與實質完全不同,所以不能稱為“第三次鴉片戰爭”,否則會讓人錯誤地理解它的實質。

內戰是內戰,外戰是外戰

接著說“護國運動”。

1915年的“護國運動”,點燃全國反袁烽火,袁世凱一看大勢已去,氣絕身亡。這本是好事情,可是事物都有兩面性,袁世凱死了,他手下的軍隊群龍無首,頓時分裂成割據勢力,大致可分為北洋軍閥之直系、奉系、皖系三派;南方軍閥之滇系、桂系、粵系等。

“第三次鴉片戰爭”禍害中國14年,課本為何不說?

(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

前述14年的軍閥混戰,其實只是以南方軍閥為主體的小混戰而已,這些混戰,搶奪的是有限的地盤和利益。而北洋軍閥三系之間,也有混戰,而且是大混戰,其目的則是:掌控北京政府,向全國發號施令。

比如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皖系段祺瑞與直系曹錕、吳佩孚對陣,後因奉系張作霖幫助直系,直系勝出,於是直系與奉系共同執掌北京政府。1922年,直系與奉系發生矛盾,直、奉戰爭爆發,一共打了二次,持續到1924年,結果奉系勝出,執掌北京政府。

1926年,國民政府誓師北伐,直系被消滅;1928年,奉系張學良歸附國民政府;同時,南方軍閥也在北伐前後歸附國民政府。舊軍閥退出了歷史舞臺。可是在國民政府內部,又形成了新軍閥,在局部繼續內戰,無休無止……

“第三次鴉片戰爭”禍害中國14年,課本為何不說?

(奉系首領張作霖)

20世紀20年代,西方國家在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巨痛後,正努力醫治戰爭創傷。這段時間,中國的“外戰”沒有了,是多好的發展自身經濟的良機!可是我們卻在打內戰!這不賴別人,只能怪自己不爭氣!

可見,“軍閥內戰”這個詞,才是這一階段特點的最好概括。這是內戰,而“鴉片戰爭”是“外戰”,而且應該有英國的參與才行。所以,使用“第三次鴉片戰爭”做軍閥內戰的名字並不是很恰當,這也就是課本不提“第三次鴉片戰爭”的原因。(來自公眾號 翰墨香


參考書目: 陳賢慶.民國軍閥派系:團結出版社;《劍橋中華民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