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亲的公主有过的幸福的吗?

冀龙黑骏马


基本上和亲的公主,没几个过的幸福的,但也有例外。

第一位: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是奉汉武帝的命令,嫁到乌孙的,一开始嫁的国王不喜欢她,只是把她立为了右夫人,而排名第一位的夫人是左夫人,这个左夫人是匈奴女子。但是后来国王死掉了,继位的是先国王的堂兄弟,按乌孙国的规矩,这个国王全盘接收了先国王的老婆们,这一次,这个国王十分喜欢解忧,解忧一直没有生育,这一次给这个国王生了几个儿子和女儿。顺利稳固了地位。后来更是凭借着儿女们,牢牢的在乌孙掌握了话语权。

最后左夫人要夺替权位,身为右夫人的解忧向大汉求援,大汉丞相霍光发兵十五万攻打匈奴,乌孙国站在了大汉的同一阵营上,大战过后,匈奴势力远遁。从此后,解忧的话比什么都好使了。

第二位:文成公主

这位文成公主,其实是李道宗的女儿,李世民为了和亲,把这位宗室女子给送了出去,文成公主也很聪明温顺,十分听话,带着大唐的工匠和技艺到了今西藏,为当地带去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至今当地人都感念她的恩德。

因为她背后的大唐实力雄厚,更加上她的聪明温顺大度,所以她的老公开始把感情倾向了她,她过得还是幸福的。

第三位:金城公主

这位公主是在大唐同吐蕃交战的几年中,主动嫁过去的。嫁过去的时候,唐军兵锋极盛,大唐的皇帝怕她受了委屈,结果她写信过来说过得还好,可见吐蕃是服硬不服软。有大唐的硬实力在,再加上她头脑清醒而且有大局观,最后一步步羸得了吐蕃高层的话语权,以后很多决策她都参与了。在她的主导下,吐蕃和大唐停战了,后来吐蕃还遣使者进大唐的帝都,最后金城公主去世,吐蕃还专门派人报信。

这位女子,过的是自己能掌控的人生。


指挥使吴铁锤


很高兴分享我的观点。女子嫁对人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后的幸福指数,尤其是在古代。个人认为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应该过的比较幸福。尺尊公主是尼泊尔人,她在文成公主之前嫁给松赞干布为什么说他们过的幸福呢?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很好,体现在如下几点:

首先,诚心求娶,很多和亲公主是为了求和,战败议和而和亲,地位是卑微的。当时的大唐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无需下嫁公主议和。而是松赞干布仰慕大唐,请求赐婚,传说当时求婚使团很多,大唐为了公平起见,通过出题比试,考核通过者可以求娶公主。慕唐求娶,文成公主的地位是尊贵的,这位以后的生活奠定了一个基调。


其次,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以后,松赞干布为她做了很多事,最著名的当属修建布达拉宫。还有比如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穿丝绸,派人到唐朝学习诗书礼仪。加冕文成公主,封为王后,拥有赞蒙的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这两个待遇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才有,松赞干布的妻子里,唯有文成公主得此待遇。


最后,幸福是相互付出才有的,单方面付出也是不会有幸福生活的。文成公主同样以自己优秀的见识修养,帮助自己的丈夫。文成公主出嫁在路上两年才到达西藏,路途遥远,唯有内心坚强的人才能适应。到达西藏积极帮藏民种植教会她们纺织,获得松赞干布的尊敬。传说,文成公主为松赞干布生吃食物。



松赞干布英年早逝,文成公主独自在西藏生活三十多年,有人说这是和亲公主的使命,是责任。可是没有爱作为基础,使命,责任又能坚持多久呢?他们是互相对的人吧!幸福有时候是自己定义的,文成公主内心的幸福指数有多高,估计只有她自己清楚,别人都是透过在外的事情去评论,欢迎大家评论~


带上自己的心行走


说起公主,大部分人的印象可能就是锦衣玉食、刁蛮任性,而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注定了公主没有皇子这么好命,普通人家都要听父母之命,何况是皇帝家的女儿,大多数公主只能沦为维护统治的工具,运气好一些的公主会嫁给朝廷栋梁,运气差一些的公主直接就嫁到偏远地区和亲了。


在古代,因为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边疆游牧民族一直都是统治者的心头大患,这些民族因为生活习惯不同,常常对边疆一代进行骚扰。在这种情况之下,“和亲”就成了成本最小,效果最为显著的策略,因此历代统治者都会把和亲作为首选策略。

这其中唐代的和亲公主又格外引人注目。有人对《全唐诗》进行了粗略统计,光描写的和亲的唐诗就有200首以上,很多诗人都对和亲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些诗的看法大致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歌颂皇恩浩荡,认为皇帝以自己女儿的幸福换取百姓安居乐业,是一种极大的牺牲。另一种则是对和亲公主表示同情,比如的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近年来也有许多史学家在研究唐代的和亲公主,对唐代的和亲政策,和亲目的,和亲地理以及公主身份等都做了细致的研究。从各种资料来说,唐代公主的和亲行为,确实可以巩固中央集权,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对和亲公主来说,是很难从心理上去接受的,因此这段婚姻注定是不幸的。

一、急促的婚礼

婚姻自古就是人生第一大事,按道理来说婚礼应该是需要长期准备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会有订婚仪式,订完婚之后有会有一段时间去安排婚礼。作为唐朝的公主这些关乎国家颜面,自然是不能马虎。

但是和亲公主却不一样,对于和亲公主来说,未来的丈夫不是来求婚的,大多数是来抢婚的,你不嫁公主给我,我就去骚扰你的边疆。和亲公主的婚礼更像是“战时”婚礼,通常边疆在打仗打到一半(或者战争刚结束),为了大局只能把公主嫁出去,这种在战争中间临时举办的婚礼,必然是一场急促的婚礼。事实上,统治者大多也不愿意把女儿嫁到偏远地区,有些地方实在是太穷了,而且嫁出去这辈子估计就见不到了。

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起初唐太宗并没有答应,直到松赞干布带吐蕃兵攻打松州,太宗发兵打败了吐蕃,松赞干布趁着战败之际又提出了和亲的想法,唐太宗顾虑吐蕃再次发动战争,才把文成公主嫁了过去,况且文成公主还不是自己的女儿,充其量是一颗政治的棋子罢了。


二、生活习惯的不同

对于大多数公主来说,当他们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丈夫家里,首先迎接的并不是婆公公和婆婆,而是各种各样的新礼仪,第一件需要改变的习惯就是胡服,而服饰则是一种文 化、身份、地位的象征,穿胡服就相当于放弃自我认同。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唐朝时期汉人生活文化虽然很高,但是边疆一代的少数民族则是天壤之别,其中不乏有“嫁祖孙三代”这种荒唐的事情,这种事情虽然在当时的游牧民族中很普遍,但对唐朝公主来说肯定是“毁三观”。

唐朝咸安公主就嫁给了回鹘国的天亲可汗,谁知道在和亲后不久天亲可汗就死了,它的儿子忠贞可汗替代了他,忠贞可汗不久后也死了,其儿子奉诚可汗替代了他,谁知道这次还没完,奉诚可汗没过多久也是随着去世了,回鹘人不得不让丞相上位,也就是后来的怀信可汗。这四位可汗,祖孙三代按照回鹘传统都娶过咸安公主。

三、错综复杂的政治牺牲品

事实上,唐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却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却也不是牢不可破。虽然公主们可以周旋在娘家与夫家之间,但是问题冲突的根源远不是他们能够解决的,而这才是公主和亲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从历史上来看,每当和亲维持的平衡被打破时,最先受到伤害的总是那些远嫁的公主。《新唐书》中有这么一段:“四载 ( 745) ,奚、契丹杀公主以叛, 禄山幸邀功,肆其侵,于是两蕃贰。”这些嫁入穷乡僻壤的公主,不但要忍受着思念家乡的痛苦,还要不断维持政局的平衡,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这些和亲的公主所受的压力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我们或许会认为这些公主嫁过去,一般都会贵为可敦(王后),但表面上是坐在统治者的位置上,实际上确实一种人质行为。这些公主被选为“和亲”对象的时候,她们就不再有人生自由,也不再是独身一人,身上背负的是天下,默默书写传奇的和亲公主,不过是错综复杂的政治牺牲品。

总结:

古代的和亲公主并非是大家想象一样幸福美满,尽管有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这样的千古佳话,但这种条件是多方面的,唐太宗时期是最繁盛的唐朝,松赞干布也是少有的精英领导人,他对文成公主所做的一切,一方面是对盛唐的崇拜,另一方面则是自身良好修养的体验,而对于大多数公主而言,和亲注定要以悲剧收场。


艾撷英


古代和亲的公主都是战争的牺牲品,下场基本上也都十分凄惨的。如果要说过的幸福的,我觉得忽必烈时期的阔阔真公主应该算一个吧。

这位公主在路上花费了两年的时间,然后她要嫁的那个政权的首领就去世了,之后这个工作没有办法了,就嫁给老国王的儿子。是史上嫁得最远的公主而且他的出嫁过程充满了坎坷。

在元朝的时候,他们的国家都是统称为蒙古国,但是蒙古国还有一个别的政权,除了元朝还有四大汗国,必须要通过联姻维护这段政治之间的关系,阔阔真嫁的地方就是伊尔汗国,他的父亲忽必烈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核心的人是阔阔真,因为阔阔真从小就聪明善良,但是他真听说哪个国家的国王是一个老头,非常的不愿意,但是皇命不可违,于是阔阔真不情愿的去和亲了。

但是在和亲的路上一直是波折不断的,他们的队伍先是走到了陆地,但是在走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生了战争,于是不得不选择原路返回,第二次上路就选择了走海路,但是当时的航海条件有限,而且还有气候和季节的影响,于是在海上漂泊了将近两年两年以后的阔阔真才真正的到达了伊尔汗国,但是阔真真的要嫁给这个老头子了,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这个老国王去世了已经。

于是阔阔真就不用嫁给老国王,当时的和亲使者就将他送给了伊儿汗国的新国王,也就是老国王的弟弟,但是这个人不肯要,就将阔阔真许配给了老国王的儿子合赞,她真的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变成了英俊潇洒的丈夫,也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婚后的他们两个人生活也是十分的幸福美满阔阔真,并没有受到欺负,在合赞自己的政府想要完成政治抱负中阔阔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在和亲公主面前,阔阔真也算是运气十分好的一位了。


唐明国亮


历史上记载昭君的结局并不好,呼韩邪单于封其“宁胡阏氏”。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后,王昭君欲归汉,汉成帝命其“从胡俗”,再嫁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育有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王昭君死后,葬于“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这还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被后人所铭记,而很多没有记载的和亲女子命运可能比昭君更坎坷,而没有得到后人传颂的。所以帝王一般不舍得让自己的女儿去和亲,一般是选宗室女(皇帝的远亲),或是公侯女,更有他人的妻子,甚至宫女(王昭君)。


雪澈忆长安


古代和亲公主有没有幸福可言这个的话,我觉得大多数都是没有的。因为和亲是为了政治联姻的关系。虽然说日久见真情,但是人家君王基本上都有几个老婆或者是几十个老婆,你觉得有真情可言吗?

放到现在来说,你觉得每几个女人愿意共享一个丈夫吗?当然也有过,但是说基本上是很少很少。皇帝专宠一个,那也是比较幸福的,问题是说很多人都过得不是那么幸福,反正放到现代而言,你觉得呢?几个女人共享一个丈夫有多少个女人幸福的,对比一下就OK啦。



华芸凤姐


我个人感觉最幸福的应该是文成公主了,它本来就是宗室之人,为了维护吐蕃远嫁边疆,当时送亲队伍很庞大,这就证明皇帝对她的重视,她嫁给松赞干布以后,地位一直很高,在众多嫔妃里面,她是最受宠爱的一个,虽然她只是一个女子,但是能力卓越,这也是就是她的地位为什么能够这么高的原因。

虽然松赞干布离世以后,她独自过了几十年得独居生活,很多人觉得她不幸福,可是她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权利,因此不会受到别人的限制和干涉,还有她的财富很多,这样至少生活无忧,我个人的看法就是文成公主应该是所有和亲公主中过的最幸福的人了。


小昕与小庆


看如何定义幸福吧。绝大多数和亲公主是迫于无奈的选择,这些公主在本国也一般是地位一般的公主。远嫁他乡,更多得是当做了政治筹码,所以在苦寒之地的她们多数是不幸福的。比如汉昭君。但也有相对安定的比如唐文成公主,还有苦乐参半的比如大清蓝琪儿公主。


整点小料


有的是有的,不知道你们看过没看过一个电视剧,白发,里边有个公主,和亲去了结果很幸福


命運不堪浮華


为了民族……虽不幸福 但可歌可泣

值得每一人的尊重 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