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一批评就哭,不懂孩子情绪,说再多也白搭

最近朋友小萌和我抱怨:“她家宝宝最近越来越爱哭了,都三岁的娃了,一点都说不得,吃饭的时候快从椅子上掉下来了,稍微大点声叫她坐好,马上就坐地上大哭。伸手去抱她,又说我打了她,哭的更惨了。“

“平时做错事情更不让说,一说就哭着说别说我,你别说我。我告诉她做错事情就要接受批评,她就说我不让你批评我,我说爸爸、妈妈、老师做错事情也要接受批评。人家不听,就是不让批评。我一般都很有耐心的给她讲,但是讲不通还让我生了一肚子气。孩子现在才这么点大就说不得了,长大了可怎么办呐。”

3岁孩子一批评就哭,不懂孩子情绪,说再多也白搭

3岁孩子的情绪解析

在3岁左右,人类拥有的基本情绪,宝宝都有了。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的分析,足足有11种基本情绪,包括对某个物体、活动和人表现出感兴趣,高兴、惊讶、悲哀、愤怒、厌恶、轻视、害怕、羞耻、害羞、内疚。

好事情:他生气的时候他会告诉你

随着语言爆发期的到来,语言能力的发展给3岁孩子表达情绪,理解情绪的能力带来惊人的进步。

如果爸爸妈妈冲孩子喊叫,3岁的孩子可能也会大喊大叫:“我非常生你的气,我要走了,再见!

伤心的孩子可能会依偎在妈妈身边,说:“妈妈,我很难过。

这种变化不仅让爸爸妈妈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使宝宝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开始多了起来,尤其是他学会了谈论情绪、感受的词汇,例如“

高兴、爱、害怕、讨厌、吃惊”等。

坏事情:他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

发脾气几乎是“可怕的3岁”到来的标签,尤其他总是说“不”时——无论你向他提出什么建议,他都用“不”来回答。

从情绪调节的角度来说,这个阶段正好是你教孩子如何面对怒气的好时机

  • 第一:生气、沮丧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孩子有,爸爸妈妈也有;
  • 第二:如果孩子生气,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比如可以哭一会儿,或者大声说“我不开心”,但不能咬人、打人;
  • 第三:生气是暂时,过一会儿,孩子还是很开心。

情绪特点:自我意识情绪的出现

大约在18个月左右,孩子开始有“自我的感受”了,也就是自我意识,随之而来的便是

羞怯、窘迫、内疚、嫉妒和自豪等这类复杂的情绪。

这些都说明孩子已经有了“羞怯”这样的自我意识情绪。

当这一类情绪出现时,就是提示爸爸妈妈,你真的需要顾及、维护宝宝的自尊。

不要强迫宝宝当众表演,也不要当众谈论他的缺点,哪怕是他拉的便便有多么臭这样看起来的小事,因为能让你感到“丢面子”的事,孩子也会感同身受。

儿童绘本《我好难过》中描写了一只可爱的小天竺鼠对难过心情的表述:“难过是一种灰灰的、累累的感觉。”小天竺鼠通过找人倾诉、和别人在一起聊天等,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难过的时候,难过没有什么可怕。重要的是要学会化解情绪,做点有趣的事,使心情轻盈一些。接着,他去荡秋千、画图画、和朋友一起吹泡泡……渐渐地恢复了好心情。


3岁孩子一批评就哭,不懂孩子情绪,说再多也白搭

3岁孩子大脑的秘密

一般人认为,小孩子是没有思维能力的。其实,小孩子很早就具备思维能力,在掌握语言之前,已经能够进行初级的概括,三岁以前处在思维发生和最初发展的时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他有一个著名实验,叫做“颜色与形状的游戏”,是专门给三岁孩子进行的,以测试三岁儿童大脑发展的认知阶段。(家长可以在家给孩子试试看)

测试很简单:

孩子面前放置了两个盒子,上面立着卡片:

左边盒子上是蓝色的花,右边盒子上是红色的卡车。

测试者手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卡片。

当测试者说:这是一个颜色分类的游戏,三岁宝宝一下子就明白了。

蓝色的卡片要放在左边“蓝色的花”的下面,

红色的卡片要放在右边“红色的卡车”下面。

3岁孩子一批评就哭,不懂孩子情绪,说再多也白搭

当孩子拿到了“蓝色的卡车”卡片时,他很自信地放在了左边“蓝色”的盒子里。

3岁孩子一批评就哭,不懂孩子情绪,说再多也白搭

之后的“颜色游戏”都毫无问题,三岁宝宝对颜色的认知已经成型,胸有成竹。

3岁孩子一批评就哭,不懂孩子情绪,说再多也白搭

“颜色分类”游戏玩了一会儿,这时切换到“形状分类”游戏。

提问时,孩子能够很清楚的回答出:左边卡片的形状是“花”,右边卡片的形状是“卡车”。

三岁宝宝对形状的认知也没有问题。

3岁孩子一批评就哭,不懂孩子情绪,说再多也白搭

测试者说:

现在我们玩“形状游戏”,要把“花”的卡片都放到左边“花”的形状下面;

把“卡车”的卡片都放到右边“卡车”的形状下面。

此时发生了什么呢?三岁宝宝竟然无法切换规则!!

即便孩子能够回答出:卡片上的形状是“卡车”,他还是会放到“蓝色的花”下面,他只能够机械地、遵照一开始的规则进行游戏!

3岁孩子一批评就哭,不懂孩子情绪,说再多也白搭

最奇特的是,孩子其实对规则了解得很清楚。

如果问孩子,现在是什么游戏?他会回答“形状游戏”;

问他,这个卡片是什么形状,他说“是花”。

但是行动上他却无法执行,他仍然会按照“颜色游戏”的规则,把红色“花”的卡片放到右边红色“卡车”的盒子里。

3岁孩子一批评就哭,不懂孩子情绪,说再多也白搭

这个实验非常有意思,心理学家们测试了许许多多三岁儿童,他们发现:

三岁宝宝没有办法切换规则、或者同时用两套思维去思考。

如果一开始是“形状游戏”,那么三岁宝宝会固执地遵照“形状游戏”的规则进行下去,即便他知道游戏已经换成了“颜色游戏”。

在心理学上,皮亚杰将这个认知发展阶段称做“知道与行为的分离”。

而且更加奇妙的是,如果同一个孩子,四岁再来做这个实验,他就能够很自如地切换、并适应新规则了。

认知思维能力发育阶段性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孩子禁不住一点批评是为什么?

1、孩子的情感敏感期到来

3岁左右的孩子进入了情感的"敏感期",无论在思想上、行为上、独立意识上、动手能力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在这个时候的孩子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所以如果生气或者跟他们说这样说不好,反倒起强化作用,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哭。

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长怀里摔倒了,但是谁抱他都不肯起来,他会一直哭着,到楼上找到平时经常带他的老师,再把老师带到他刚才摔倒的地方,重新摔倒一次,让这位老师把他抱起来。这时,他的哭声才会停住。对此你能理解吗?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所表现出的,正是强烈的使用自我的意识。

2、孩子情绪处理承受能力差

3岁孩子的年龄尚小,心里的承受能力几乎都是非常脆弱的,遇到挫折还不具备困难情绪处理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感受,没有能力调节自己的情绪,父母应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感受孩子的感受。

David J. Wallin《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中说:“当孩子感到父母能感受到他的感受,他即刻会发现自己作为情绪而存在的事实,这才能为他的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孩子不能理解为什么挨批

很多孩子之所以受不了批评,是因为觉得“被批评”是个大事,好像天塌下来了,会禁不住夸大延伸为:“妈妈不爱我了”、“老师不喜欢我了”等,这样一想,自然就会承受不了,流泪、痛苦是难免的。

可可做错事情奶奶经常都是说,“别哭了,别哭了,哭什么啊”“你再哭我就不带你出去玩了”任她说了一大堆,可可根本不知道她为什么说她,只知道哭得更大声来回应。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

4、父母情绪化地批评态度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怎么搞的你”“你怎么这么笨啊”很多父母批评孩子都把情绪放在事情之前,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

3岁孩子一批评就哭,不懂孩子情绪,说再多也白搭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正确的批评?

1、不要过分溺爱,把孩子当小大人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对孩子都特别宠爱,样样事情都要依从他,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和任性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受不得一点的委屈和挫折,稍不顺心就会哭闹不停。所以,家长一定要把孩子从“小皇帝”的宝座上拉下来,让孩子学会和家人平等相处。

2、不要过分夸奖,教孩子懂得分寸

作为父母,不能在孩子做了一点点事情时就使用“你真棒,你是最厉害的,你是最聪明的”等话语,这样容易“培养”孩子的骄傲心理,觉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听惯了表扬之后,就更难接受批评了。

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对往后的事情判断失误,不知道对与错,所以孩子做错了事情,大人就应该让他知道错了,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充分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明白做错了事情需要怎么处理。

3、不要推卸责任,让孩子勇于认错

很多家长在孩子摔倒时故意打地板,并告诉孩子:“都是地面不平,害宝宝摔倒,妈妈打它!”这种类似举动将孩子摔倒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地板,长此以往,孩子碰到挫折时就习惯了不去面对或推卸责任。

孩子做错事被发现后,因为害怕或为了逃避处罚,会有意识地为自己开脱责任,这种现象表明孩子还没勇气承认全部错误,这时就需要给予鼓励和诱导,而不是责罚和打骂,让孩子觉得承担错误也是一种可嘉的行为。

4、不要轻易满足,扩大孩子交际圈

对于这些任性的孩子,家长的态度最重要。当孩子在受挫后哭闹时,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听到哭声切不可心烦、焦躁、不知所措,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攻势所击败,要让孩子懂得靠哭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

带孩子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孩子的视野开阔了,与别人交流多了,他自己就会发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小天地,孩子就不容易自满了。

3岁孩子一批评就哭,不懂孩子情绪,说再多也白搭

结语: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重视心理教育,教导孩子犯错时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勇于承担错误,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情绪环境。让孩子们成长的同时增加心理抗压能力,不能过分夸也不能过分批评,这样才不会“一骂就哭,一夸就笑”,才能真的成为坚强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